第82章 (二更)

字數:3784   加入書籤

A+A-




    林清回到翰林院的書庫, 推開門,進去, 看著裏麵冷冷清清的書庫, 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清冷。

    “回來了。”王翰林還是坐在自己原來的位子上,看著一本書,看到林清進來,抬頭說。

    “王老。”林清走過去,行禮說。

    王翰林點點頭,說:“回來就好。”然後歎了一口氣說:“回來,起碼還有個在書庫裏陪我這把老骨頭的。”

    “王老, 晚輩”林清立在旁邊,不知道該怎麽開口。

    王翰林看著林清, 把林清拉到自己身邊坐下, 說:“是不是看著人都沒了, 很難受?”

    林清點點頭,低著頭不說話。

    “還是年輕啊!”王翰林看著林清,感慨道:“還會因為同僚的不幸而難過, 等你再在朝堂上呆些年,就不會有此傷感了。”

    林清抬起頭,看著王翰林, 說:“這樣的事很多麽?”

    “不說別的,就說這次的這件事,曆朝曆代,這樣的事難道少嗎?

    西漢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中的文字觸怒漢宣帝而遭腰斬。曹魏末年, 嵇康因作《與山巨源絕交書》令權臣司馬昭聞而惡之,而被斬於東市。蘇學士因烏台詩案而險些被殺,最後雖被救,卻受百日牢獄之災,更不要說宋朝的同文館之獄、車蓋亭詩案、胡銓奏疏案、李光《小史》案、《江湖集》案等等,幾乎盡人皆知,這些史書上都有,難道你都不曾看過?”

    林清聽的幾乎想哭,他當然看過,可他隻是當典故,也沒想著自己親身經上一次。

    “是不是看書的時候覺得隻是個故事,甚至還覺得裏麵的臣子很倒黴?”王翰林問道。

    林清忙使勁點點頭。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知道唐朝太宗皇帝為什麽說這句話嗎?因為那是真實發生過的,不隻是書中的一個個典故。”王翰林說。

    “晚輩受教了。”林清忙說。

    “所以說為官一定要謹慎,記住禍從口出,你覺得李灃無辜,其實何嚐不是他平日裏太過爭強好勝所致,他明明是狀元,本就在同科中風頭最勝,卻還不知收斂,處處想壓別人一頭,雖然一時看起來風光無限,可何嚐不是阻了別人的路,招人記恨,要不他這次為何出事?”王翰林提點道。

    林清聽了一驚,忙瞅了瞅四周,小聲的說:“李灃這次真是被人告發的?”

    “你覺得呢?”王翰林喝了一口茶,說:“雖然錦衣衛確實無處不在,可人力終究有限,這裏是書庫,除了借書的,要不是你們幫庶吉士來,一年都沒人說幾句話,錦衣衛會吃飽了撐的在這插人手?”

    “那是誰告發的?張成雖然天天和李灃爭,可晚輩真不覺得張成會幹這種事。”林清皺眉道。

    “當然不會是張成。”王翰林說:“當初先帝之所以立錦衣衛,就是為了對付南方前朝遺留下的世家,所以凡是世家,簡直聞錦衣衛色變,張成身為世家子,哪怕在心懷不滿,也不敢打錦衣衛的主意,畢竟世家都知道,錦衣衛一旦插手的事,那就牽連甚重,張成他自己就在翰林院,又和李灃同科,哪裏會跑的掉,他就算看李灃不順眼,也不會舍得把自己搭進去。”

    “那是?”

    “應該就是跟著李灃的那幾個人。”王翰林直接說。

    “他們不是和李灃關係極好麽?”林清不解的問。

    王翰林嗤笑道:“不過是利益所致,哪有什麽好不好,錦衣衛雖然名氣大,可對付的都是世家和權貴,雖然凶名在外,其實在民間,還不如衙門來的耳熟,所以除了世家和權貴,極少有人知道錦衣衛的做事風格,這告發的以為告了李灃就可以去掉一個絆腳石,卻不知道錦衣衛最喜歡的就是一鍋端。”

    “您說的是榜眼董肖?”林清驚訝的說。

    董肖和李灃都是寒門出身,一向在翰林院很是抱團,關係也極好,林清怎麽都沒想到是他。

    “除了他,還有誰?你們這一科進翰林院的,隻有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剩下的都是庶吉士,庶吉士要三年後散館,才能授予官職,也就說庶吉士相當於比狀元榜眼探花晚三年。所以你們庶吉士現在根本不可能越過這三人,又有誰會費力不討好的告發呢!”王翰林說道。

    林清聽了,果然覺得有些道理,不過還是說:“雖說如此,可也不能斷定一定是他。”

    王翰林點點頭,說:“確實不過是猜測,不過這科進翰林的就剩你一個了,再知道誰,也沒什麽意義了。”

    林清歎了一口氣,確實,人都死的死,散的散,以後也八成見不到了,確實再追究是誰幹的,毫無意義了。

    王翰林拍了拍林清的肩的說:“吃一塹長一智,經過這次事後,以後記得謹言慎行,省得禍從嘴出。”

    林清點點頭,有這次教訓,他大概再也不敢多說一句犯忌諱的話了。

    王翰林看著林清,說:“其實你剛開始經這麽一出殺殺銳氣也好,省得以後在朝堂上不謹慎,丟了性命。”

    “朝堂上丟性命的很多?”林清聽了一驚。

    “怎麽不多,這幾本書你拿去看看,就知道朝堂上有多少丟性命的。”王翰林從書架抽出幾本書,遞給林清。

    林清接過一看,是《漢書》《唐史》《宋史》和《資治通鑒》。

    王翰林對林清說:“你從《漢書》開始,數數有多少個不是壽終正寢的,就知道朝堂之爭有多凶險了。”

    林清聽了點點頭,抱著幾本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王翰林看著離去的林清,心道:這孩子性子太過敦厚,我幫他一把,也算給自己積德吧!

    然後就接著去看自己的書了,王翰林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本意是為了讓林清以後在朝堂上小心謹慎一些,卻沒想到矯枉過正,直接把林清扭到另一條路上了。

    ………

    林清抱著書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就先拿出第一本《漢書》開始按王翰林說的翻書,剛翻到第一篇高帝紀,林清看了一遍,就發現漢高祖劉邦殺的朝臣他已經數不過來了,等到呂後時,林清光看著數,就有些頭皮發麻,再等到漢武帝時,林清感覺自己已經被麻的麻木了,再後來……林清覺得自己已經不用看了。

    此時他隻有一個念頭:

    朝堂太危險,他現在撤還來的及麽?

    作者有話要說:  先寫這些,好困,我先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