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二更)
字數:5068 加入書籤
林清第二日去見郯王時, 發現郯王看他有一絲尷尬,林清笑著拍拍他, 說:“你也不小了, 該知道的就應該知道,這不是什麽丟人的事,其實按理說宮裏應該賜下教導宮女的,不過可能一時忙忘了,所以你提前看看書,到時臨場發揮,想必也沒問題。不過你年紀還小, 要注意節製,省的傷了身子。”
郯王被林清說的臉通紅, 忙借口還要進宮匆匆的跑了, 看的林清在後麵偷笑。
其後幾日, 禮部來人,先把郯王府裝飾一新,工部緊接著也派人送來打好的嫁妝, 皇後娘娘最後派人送來喜娘和一大群的宮女太監。
楊雲很快指揮著宮女太監把郯王府收拾的妥妥當當的,就等著新王妃嫁過來。
四月初八
或許那位道長算日子真有兩手,這天萬裏無雲, 微風陣陣,倒是十分的適合娶親這樣的喜事。
郯王一早就被禮官叫起來,按照禮儀一步步做該做的事。
林清在旁邊看著,想到當初自己成親時, 居然十分想不開的要了解整個成親的流程,不禁暗自慶幸,幸虧他當初隻是平民百姓,規矩少,要是按殿下娶親這禮儀,當時光聽完,隻怕吉時也早過了。
郯王收拾妥當後,禮官算著時間,就恭請郯王去迎新人。
等郯王去迎娶王妃後,林清就悠悠的回到府裏自己的住處,打算先睡一覺,畢竟郯王接了親要直接先去宮裏,拜見聖上和皇後,再去太廟祭祖,等一番折騰下,肯定已經到了晚上了。
林清一覺睡到下午,看著時間不早了,忙吃了些東西跑到前院,就看到楊雲正在指揮著人擺放座位,好晚上宴請賓客用。
看到林清,楊雲調笑道:“先生不會又去補覺了吧,今天這麽忙,先生還能忙裏偷閑。”
“還不是因為有你楊總管,我才能偷閑,再說我又不會弄這些,呆在這,除了給你幫倒忙也幹不上別的。”林清笑著說。
楊雲也知道以林清那打理事情的能力,說幫倒忙還是輕的,瞎指揮才是真的,就給了林清一遝禮單,說:“反正先生也沒事,不如幫我把這些禮單都抄到一個本子上,這是今天殿下大婚收的賀禮,留個存根,以後也好回禮。”
“這個事我拿手。”林清直接抱著一遝禮單,走到旁邊一個不礙事的地方開始抄起來。
林清一邊抄著,一邊看著禮單上的各種珍品,再想到成親的一切費用都是國庫出,突然對旁邊的楊雲說:“殿下成一次親,也能賺不少。”
楊雲聽了頓時笑道:“雖然話不能這麽說,不過每位殿下大婚,確實都能大進一筆。畢竟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不用回禮的。”
林清點點頭,確實這樣,郯王大婚,京城的官員都要送禮,可等以後,除了三位王爺,幾位朝中重臣,別人郯王肯定不會屈尊降貴的去回禮。
林清笑著說:“要多來幾次,咱殿下豈不是賺的盆滿缽滿。”
“別的殿下確實能多來幾次,如娶側妃、生世子啥的,不過咱殿下別想了,咱殿下不在京城。”楊雲歎了一口氣,小聲的對林清說。
林清聽了,頓時也歎了一口氣。
郯王還不知道他家裏那兩個守奴才因為不能再收賀禮而歎氣,他迎了王家小姐後,就帶著自己的新王妃先去宮裏見父皇和母後。
郯王帶著郯王妃給聖上和皇後娘娘行完大禮後,聖上和皇後例行賞賜了些東西,說了幾句話,聖上突然畫風一轉,說:
“你如今也成親了,不日就和你的王妃回封地了,去後宮帶著你的王妃見見你母妃吧!”
皇後聽了一驚,不過想到今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郯王確實理應和郯王妃一起去拜見自己的親生母妃,故也笑著說:“可不是,今兒是郯王大喜的日子,妹妹想必也想見見自己的兒媳。郯王等下就去吧,省的妹妹在後麵等久了。”
郯王拉著新王妃跪下,說:“多謝父皇母後。”
聖上點了下頭,說:“去吧!”
郯王強壓著激動拉著王妃王氏退下,然後往楊妃的宮裏走去。
郯王帶著郯王妃走到一個有些偏僻的宮殿,看著緊閉的宮門,也沒用身邊的小太監,親自上前敲了敲。
“嘎吱”陳舊的大門被推開一條縫隙,一個老太監從裏麵伸出頭來,看了一眼,睜大眼睛,驚喜的說:“殿下來了!”
然後忙用力和小太監一起把門打開,然後對郯王說:“殿下來了,娘娘在佛堂禮佛呢,老奴這就去叫。”
郯王擺擺手,說:“不用了,我帶王妃去拜見母妃。”
老太監聽了王妃,忙轉眼往郯王旁邊看去,驚喜的說:“殿下大婚了,這位想必是王妃。”說著就跪下給郯王妃請安。
郯王妃忙叫起,這個老太監一看就是楊妃娘娘身邊的老人,連郯王都對他和顏悅色,何況是她。
老太監行完禮,就忙帶著郯王和郯王妃往小佛堂走。
楊妃當年受楊大將軍的事牽連失寵,雖然由於懷有龍胎,沒有被降位分,在加上生下了聖上不多的幾個兒子之一郯王,後宮眾人也倒不敢明目張膽的欺負她,不過楊妃一夜之間親族盡被誅殺,而動手的還是枕邊人,哀莫大於心死,所以從那以後,楊妃就閉了宮門,在偏殿建了一個佛堂,吃齋念佛,再不外出。
郯王領著郯王妃進了小佛堂,就看見正在敲著木魚的母親,看著母親正在做早課,郯王靜靜的站著,一直等到楊妃敲完木魚,才叫了一聲:“母妃!”
楊妃聽到郯王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直空洞的眼中終於有了一絲波動,嘴角動了動,說:“郯兒!”
郯王直接拉著王妃到楊妃麵前跪下,說:“兒臣不孝,帶王妃來看您了。”
楊妃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見到兒子了,正滿眼都是兒子,聽到“王妃”兩個字,才看到旁邊還有一個,一直木然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驚喜,說:“我兒這是娶親了。”
郯王使勁點點頭,忙和王妃一起把楊妃從蒲團上扶起來,扶到旁邊的椅子上。
郯王妃王氏輕輕的給楊妃揉著跪的有些麻的腿,看的楊妃滿意的點點頭,說:“郯兒娶了個好媳婦。”
郯王看郯王妃的目光也柔了三分,看的郯王妃臉紅的低下了頭。
楊妃看著兒子和兒媳的動作,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意,對兒子說:“你們倆能如此,我在宮裏也就安心了。”
楊妃說完,就讓老太監帶著郯王妃去她的庫裏挑幾件喜歡的首飾,算是賜給她的見麵禮,郯王妃推脫不過,就跟著去了。
等郯王妃走後,楊妃就讓屋裏的人都下去,看著兒子,有些歡喜的問道:“你上次就藩走的時候,不是說秋天才大婚麽,母妃每天都在佛堂算著日子,想不到居然提前了。”
郯王把因為前因後果說了一遍,然後問楊妃,說:“母妃,我這些日子看著父皇麵色還是沒有什麽起色,您說父皇會不會因此立太子?”
楊妃聽了,頓時冷笑道:“立太子,你父皇隻要還能動彈一天,就不會立太子!”
楊妃看著郯王,說:“大婚完了,你就帶著你的王妃立刻回封地,千萬不要在京城逗留。”
郯王點點頭,說:“兒臣曉得,兒臣還是在封地舒坦,隻是心裏掛念母妃。”
“何必掛念母妃,你如今大了,隻要你平平安安的,母妃就放心了。”楊妃說道。
郯王和楊妃說了一會話,郯王妃就拿著首飾回來了,楊妃又囑咐他們幾句,看時間不早了,想著皇子不宜在後宮久留,就讓他們出去了。
等郯王和郯王妃走後,楊妃又回到了小佛堂,跪在佛前慢慢的敲木魚。
過了一會,送郯王和郯王妃的老太監回來了,走到楊妃旁邊低聲說:“娘娘!”
“別叫我娘娘!”楊妃淡淡的說。
“大小姐。”老太監低聲說。
“楊叔,”楊妃睜開眼,說:“當年你在戰場上傷了身子,就跟著我進了宮,想不到,如今就剩了咱兩個了。”
楊叔看著楊妃眼中的痛苦,忙安慰道:“小姐再忍忍,他很快就不行了。”
“是啊,他很快就不行了,不過,隻有他一個不行,怎麽能解我心頭之恨。”楊妃眼中露出徹骨的仇恨:
“我楊家上百口,一門忠烈,含冤而死,哪是他一個人就能抵的!”
楊妃看著上麵的佛祖,冷笑著說:“不是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麽,怎麽著,也得讓當年那些相關的人,都死個幹淨,才能讓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奉上,晚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