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梅雪詩文
字數:3700 加入書籤
胡思亂想了一會兒,這差事辦得到底不漂亮,唯有那沈康小兒算是一些收獲。他暗自笑了笑,這小子真是個鬼才,難得的寶貝疙瘩。
騎馬行至東順門的一處胡同兒裏,隻見一頂青帷小轎停在胡同兒中間,從轎子裏走下來一個人,將高怒的馬堵在了路中間。
高怒仔細一看,卻是吏科給事中沈良才。他一武官,官位低微。反觀沈良才雖官位不高身居給事中,但卻行稽查六部百官之失的職權,又可充當鄉試、會試各級科舉考官。隻有七品,但卻可以參加廷議、廷推,可見其職權之重。
突見沈良才,高怒心下疑惑,翻身下馬行禮,而後問道:“沈大人,有何公幹?”
沈良才抬手請高怒道:“請高總旗過府一敘,萬望高大人不要推脫。”
高怒遲疑一瞬,心下想著,自己可沒犯什麽事兒,這人來尋自己,大抵是為了南陽玉案之事。
也不知這暗自又牽動了朝中哪位重臣,說不得要掀起一次黨爭,他自是不願意牽涉其中,隻道:“無咎奔波數日,現下身心疲累,不知神大人所為何事,是否可容無咎回府休憩片刻再前去拜會?”
沈良才嘴角一抽,若非在此“堵住”他,說不得他就逃走了。說什麽也不能放過了他,說來沈良才也是個性急之人,二話不說便拉住高怒的衣袖,笑不達眼的道:“高總旗奔波勞碌本官自然知曉,但我府上卻早已設宴,高總旗怎麽也要去點個卯兒。”
高怒心中大呼救命,這些個文官肚腸彎彎繞繞,也不知究竟要做什麽,可眼下是無論如何也逃不過了,隻得苦笑著道:“無咎去便是了,沈大人鬆手,鬆手...”
遠在汝寧府西平縣的小山村,絲毫察覺不到風雲詭變,也無人去牽掛那高高在上的廟堂之事。
幽靜的墨齋之中,劉源朗然坐於小亭,手指沿著茶杯沿徐徐摩挲,他轉眸看向那一簇凋零的梅樹,緩緩的道:“三、百、千你們二人都已掌握,訓蒙駢句也算是通讀下來,若能句句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其餘似《性理字訓》、《名賢錄》、《千家詩》日後徐徐漸進即可,今日已是暮冬,再過些時日便是冰雪消融,見不得這般清爽世界。為師給你們一炷香的時間,各自以冬、雪或梅作詩一首。”
說完此話,自有仆從端著香爐上前來。一炷香大概是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的時間,這便算是一種測驗吧。
沈康二人拱手俯身,齊聲應答:“是。”
話音落回,二人各自思考起來,沈昌知道沈康會作詩,便根本不擔心他。倒是自己,兩個月以前還是個滿山亂跑的鄉下小子,雖然學了很多東西,但他真的能作出詩來嗎?
沈康抬眸看了看他,轉回目光,左手攬著右邊的袖口,右手提筆寫下數言,趁著劉源不注意,將紙揉成團拋到了沈昌桌子上。
沈昌當下心裏一緊,小三幫忙?作弊,到底是不好的吧。
見他遲疑,沈康擠眉弄眼的示意他打開看看。沈昌悄然抬眼看了看劉源,趕緊將紙團打開。
“敢與蒼天比高低。”
沈昌看著紙上端正的小字,不禁笑了笑,轉眸看向他,微微點了點頭。
沈康長舒一口氣,做著口型“靜心,凝思。”
沈昌倍感衝勁兒,抬了抬眉毛,又挺挺胸口,示意他不怕。
沈康這才收回目光,凝眸沉思。
中國人對於梅花的喜愛由來已久,從古至今,以梅為題的詩文沒有三千也有兩千吧?
有耳熟能詳的: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也有鮮為人知的:入世冷桃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
有寫貌的: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也有寫骨的: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有寫歡欣鼓舞的,也有寫愁苦不移的,想要在這些先賢們的詩作中顯得不那麽平庸,著實不易。
他心想著,劉源這座庭院裏麵,有田疇有花圃,有梅卻隻栽了一棵於牆角。那麽他大抵是愛獨梅的,這一棵獨梅,是否也代表了他的心境呢?
又想到,恩師即將遠離,再見之日未可知,心裏暈上濃濃的離愁,揮之不去的不舍。
這一邊,沈昌落筆勾勾畫畫,終究是謄寫了一篇出來,見沈康遲遲沒有動筆,不免有些急了。
劉源淡然道:“作好了便念來聽聽。”
“是。”沈昌將宣紙呈給劉源,端正的跪坐著,拱手行了個禮,緩緩的吟道:“望雪。”
“玲瓏山影誰家院,窗泊驚鵲噪啼聲。千裏飄雪紛飛躍,鐵蹄踏關夜深寒。”
劉源眼眸中帶著一絲驚訝,並緩緩的亮了起來。一個才開蒙兩個月的村童,能將景致寫明,還帶上三分憂國憂民,不可不說,沈昌這塊璞玉,讓人驚歎。
第一句誰家院,寫明他身在圍牆之中,第二句一個驚鵲,將場景一轉,不禁讓人思考,小小庭院中,雀鳥為何而驚呢?緊接著第三句,千裏飄雪紛飛躍,這個“躍”字真可謂點睛之筆,簡直將大雪紛飛的場景點活了。
人們知道了,原來是突降的大雪將鳥兒驚起。直到第四句,鐵蹄踏關夜深寒,啊,原來是北邊的戰亂,不但讓鳥兒驚起,也讓作詩之人感到深深的憂慮。
劉源感歎,如此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胸懷,真是不錯,不枉他如此悉心的教導他們。
他抬眸看向沈康,狐疑這孩子怎麽會比沈昌慢呢?
這時候,沈康才落下筆來,不過數息的時間,便將腹稿躍然紙上。
他不想和沈昌爭奪先後,適當的讓讓他,有助於培養他的自信心,對於自己並沒有什麽損失。
他將紙雙手俸給劉源,然後朗然吟道:“重重白霜欺紅雪,迢迢暗香縈曲徑。漫彈三弄存冰心,攜枝橫貫倚朱門。”
高明的寫作方式在於,分明全詩沒有提及所寫之物一字,但卻讓人知道寫的究竟是什麽。
沈康以白霜欺紅雪,將冬日瑩白的雪花落於紅梅之上抽象的表現出來,繼而一句曲徑暗香,將景物寫活。
第三句,漫彈三弄,指的是王徽之與桓伊初見,二人互不相識的彈奏那一曲梅花三弄,將惺惺相惜又狂放宏達之情躍然紙上,又將詩中的顏色添上幾分聲色。
最後一句,一枝寒霜傲立的梅花,橫穿朱門大戶,迎霜不移,這是何等的心性啊。
朱門,朱門?小小的下南村,何來朱門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