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字數:5290   加入書籤

A+A-


    萬和元年七月中,新晉太子少保謝睿上書新皇,將百麗籍先皇遺妃閔氏遣返原籍修佛,以示我朝好生之德,兼且宣傳中華教化鳳儀。新皇肯首。

    六月初五,百麗國王光海君遣謝恩使臣李恬迎接遺妃閔氏從錦州東八關出關,沿途護衛由新任東寧衛大都督王啟明親自負責。

    七月二十八,新皇賜一品將軍連曜從一品柱國,賜子爵爵位,賜鄧中寬初授明威將軍,當日正午兩人於宣武門謝皇恩,立下軍令狀,自領五千兵士出京,奔赴西南。

    這些寶生卻是不知。

    寶生每日隻是繪圖,初始零零星星送來幾份,寶生研習繪製之法,進展甚慢,後來頗有心得,速度加快,慢慢由三日一圖變為五日兩圖,直到後來的一日一圖。圖紙傳來也愈發加快。

    偶爾也夾帶連曜的紙條,三言兩語,隻是簡單告知寶生韓驛丞的近況,隻說韓雲謙一案已有九門衛移交提刑按察使司,並由謀逆之案降為瀆職論處,不日將有定奪,無須擔心之類。

    寶生得知此消息,心裏又是高興又是難過又是害怕,各種情緒莫衷一是。待啞婆子進來時候,隻見毛筆扔在小桌上暈開了一大灘墨漬,墨汁滴滴答答沿著桌角流下胡床,寶生正望著軒窗外出神。

    啞婆子也不打擾,隻是拖著瘸腿上悄悄收拾起來。寶生察覺有人,方才發現自己打翻了硯台,卻咬著牙冷笑道:“如何他的話也能信。

    啞婆子停下來手中活計,深深歎了口氣,並身坐上胡床沿。可能不常用筆,整隻手緊緊把住寶生落下的筆杆,寫的十分吃力,在旁邊的白紙上歪歪扭扭留下一行字:連少爺不誑人。

    對於這位照料自己兩月餘的老人家,寶生平日並無多話,但依戀之情漸生。寶生看著這幾個歪歪扭扭的字,仍是冷笑道:“婆婆你倒是會寫字,那你說說他怎麽就不狂人。”

    啞婆子似乎對自己的字不滿意,,想寫多幾個出來,但再怎麽比劃多不成形,後來也就寫多了三字:有辦法。

    除此之外,並無大事。呆的久了,每日傍晚,啞婆子都會離開宅子一陣。寶生知她又去那間靈堂。寶生自覺這個地方端的無比古怪,也想窺探一二。於是這日纏著啞婆子一同跟去。

    啞婆子隻是深深看過寶生一眼,邁開步伐並不阻撓。

    黑狗在前帶路,啞婆子如常打著綢子燈籠,一拐一拐拖著瘸腿。寶生踱著碎步慢慢跟在後麵。

    還是那條深巷,隻有初秋的涼風推送著微弱的燭光躑躅前行。

    啞婆子推開中堂大門,隻見一排整齊的骨塔牌位森然矗立,五排十行六列,共三百牌位。寶生遠遠站在過堂處,不知是晚上的風涼還是心裏抽緊。啞婆子點上香火,給各列牌位前的添上燈油,又跪在蒲團上閉目祈禱了半日,似泣似訴。

    寶生借著火光仔細看去,整整滿是連家姓,生辰各不相同,但卒年全是黑字寫著“元辰二十三年八月三日”。

    **********

    兩人搭伴回去,卻見多日不見的李醫師焦急徘徊在院口,見到寶生回來,略略放下心,急著向啞婆子道:“如何帶她出去。”

    啞婆子並不理會,自進去下房了。

    時近立秋,月色正好,兩人各懷心事,便停住院中石凳旁。李醫師斜著眼睛問道:“又去那裏了?”

    寶生按捺不住,想了想道:“卻是瘮人的很。”李醫師深深歎了口氣,聲音低下去:“上上下下三百人,老人五十三人,青年一百七十人,婦孺七十七人,一天之中全去了。”後麵竟細不可聞。

    寶生站在風口,風吹進耳朵,並沒聽清楚,追問道:“什麽全去了。”

    李醫師負手站在簷下,仿佛沉浸在無法自拔痛楚的思緒中,秋風卷起他的衣襟,更顯為人得矮小不堪。寶生不敢追問,隻是回頭坐下石凳。

    過了良久,李醫師才輕聲喃喃道:“半日之間,活生生的三百人就沒了。”寶生仔細聽著,越發覺得身上發冷,正在細想,突然,“啊”的一道碎音,隻見啞婆子跳出來直衝到李醫師麵前,半哭半吼的樣子,寶生從未見人瘋癲至此,唬的跳將起來,躲去李醫師身後。

    李醫師卻不驚慌,啪啪推上啞婆子麵額,沉聲喝道:“又犯瘋病了!”手到之處,啞婆子一嘯嘶吼,如同極度苦痛一般,卻直直倒下。

    李醫師轉了向寶生道:“幫我抬她進去。”寶生方從驚恐中醒來,卻有些退卻,無奈幫著撿起啞婆子腳,啞婆子確實高大沉重,兩人俱是矮小,費了好些功夫才將她抬上踏去。

    李醫師用銅勺燒了點白酒,又撒了些藥粉進去,對著啞婆子噴了些,邊噴邊道:“別怕,不礙事,睡上一覺就好。我就是怕她發瘋,特地趕來。”

    寶生心跳的厲害,卻又不敢多問,躲了出院子,渾身猶自顫抖不停。

    李醫師忙完之後,出來院子坐下了閉眼休息了會兒,方道:“你知道前朝辛酉之變嗎?”寶生茫然搖搖頭。李醫師歎了口氣道:“你父母卻是教養的好女子,不問世事。”

    李醫師自言語道:“如果說我這輩子佩服何人,就隻有一位,頂天立地,貞潔不屈的清官。可惜他十三年前的今日在鬧市處死並棄屍街頭,抄了他的家,滅了他的族人,家人都被充軍邊疆。你說,做出這樣決定的皇上是不是個昏君!”

    寶生從小很少聽父母議論政事,聽得李醫師如此評論帝君,惶惶然之下不知如何作答。

    李醫師不理會寶生,苦笑道:“可就是那天,我還要戰戰兢兢為這位昏君一位愛妃的小恙會診配藥,連他的屍首都不敢去看一眼。我也可算是懦弱之人了。”話盡之處滿是嘲諷的苦澀。

    李醫師所談之事,寶生聞所未聞,驚詫之下隻能聽著。

    李醫師自覺多話,靜默了一會兒又道:“說與你也無妨,當年,我上京求仕,偶遇一位年輕人,兩人一同去拜會你的外祖父,深聊之下,三人俱對雜家偏術有所研究,造詣不敢說,但各自頗有心得,故而深感知音,於是我們與你祖父結為忘年之交。後來,這位年輕同伴不似我這般庸碌,成為頂天立地的棟梁之才,卻為奸佞所害,為君王所嫉,落得斬首街頭的下場。”

    頓了頓,又道“今日是他的忌日,十三年前我不能送他一程,隻能此時月下紀念。兄弟,你莫怪我當時膽小。”說著,竟空撒了麵前的酒杯。

    夜已深沉,寶生想了想前因後果,問道:“原來和我祖父有這樣的淵源。您所說這位同伴可是姓連?那婆婆也是受此牽連?”

    李醫師看過寶生,有些詫異:“你如何知道我這位好友是連姓?確是,這婆子本是此莊連姓媳婦。當年連家誅族,官家見她強壯,唯留下她收屍。其他人,哎……她那時候丈夫子女都被推下湖中,她被割了舌頭,打瘸了腳,從此得了瘋病。我醫得她好了些。”

    寶生想起靈堂的骨塔,不由得心中一陣糝然,自想了半日,道:“我聽父親偶爾偷偷說起過元辰年間有位年承宗大人的事情,你所說的同伴,可就是這位大人。”

    李醫師猛然聽到這個名字,打了個冷戰,喃喃道:“年承宗,年承宗。”

    寶生追問道:“這人可是連將軍的父親?”

    李醫師回過神來,道:“你想問什麽。”寶生道:“父親告訴我,世上有種奇門遁甲之術,能八字風水擺布地理布置,甚至將日常的地形人為改變。這種術數自南北朝之後便式微,隻在古書上有記載。父親曾經講,隻隱隱聽聞前朝的一位年大人算會的,我見了這村落的陣型,確是有過疑惑。如此說來,這便是傳說中的八卦九變村。”

    李醫師飛快掃了寶生一眼,欣慰道:“算你識得些,想當年,他給我們講授這些高深的術數,那種風姿隻和謫仙人是也。”回想起當年和友人鬆下泉邊仿晉人之風的情形,不禁有些忘形。

    寶生冷哼了一聲,突然想起連曜種種作為,狠狠不屑道:“那樣謫仙人的父親,如何生出這樣不堪的兒子,隻會使些下三濫的手段禍害他人。”

    李醫師卻嘿嘿一笑道:“他禍害你了?”語氣竟有些猥瑣,寶生聽得語氣有些不堪,想起兩人相處之情,臉上一紅,啐道:“他嫁禍我父親!嫁禍我家人!”

    李醫師臉色暗淡下來,深深歎口氣道:“你勿要怪他,這世道逼得他,哎,就算不是他,背後多少隻手想整倒劉家。想不到你外祖父一生唯謹慎,到了這一代,也是保不得了。就算沒落得年承宗的下場,可也是欲倒之樹。要不是連曜拚命將你救來這裏,隻怕你早就……”

    這幾個月來,寶生從未聽得旁人告知其中緣由,聽得此處,糊了一跳,急道:“我是怎麽來了此處!”李醫師自覺說多了話,諾諾道:“哈,哈,以後連曜自會對你說清楚。風涼水冷,老夫已然疲倦,自回房休息。”

    說著竟一溜煙閃回自己的廂房,不欲與寶生糾纏。

    寶生被落在院中,初秋的晚風從樹葉的縫隙間颯颯穿過,吹在人身上舒服極了。月亮的清輝似水一樣在院中流淌。薄薄的輕霧如紗般漂浮起來。

    今晚所聽,可謂不可想象,寶生回頭看看啞婆子的廂房,害怕起來,快步回到自己房中。

    房中燭光跳動,照亮了房中家具,擺設,武器架,書台,寶生想起連曜和自己負氣爭執的情形,竟莫名有些心安,擺脫了那些瘮人的想法。

    胡亂睡下,不知時候。

    模模糊糊不知何時,突然聽得院中傳來脆脆一聲:“原來在這裏。”聲音清脆婉轉至極,聽著就覺得嬌嬌柔柔,有如涓涓細流滲入心田。

    寶生幾個月來幾乎沒有見旁人,此時一個激靈,跳下床光腳奔出去。

    卻見院中幾人,為首一女子。

    這女子一笑,寶生便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