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靈前讓位

字數:3973   加入書籤

A+A-


    劉瑁入蜀郡,派斥候送書於吳懿,一是知會吳懿他已回城都;二是令吳懿謹守西山大營,萬不可無故棄營壘而回州治。

    劉瑁在越巂郡分別之時,已有交代,想必吳懿定能明白這其中緣故。

    劉瑁在一千錦帆軍護衛之下,到達城都南門,見城門緊閉,一副大敵當前之勢,已知城中必有變故。

    甘寧憂心,勸劉瑁小心謹慎。

    劉瑁冷笑道:“將軍勿憂,我弟弟劉璋懦弱多疑,緊閉城門,必定擔心我奪城謀位。隻要我等令其放心,其必然會開城相迎。”

    劉瑁讓人喊話,城頭衛士見了,更不答話,隻管回報。

    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城頭方才出現一個將官身影。

    甘寧已知劉瑁失憶之事,便主動介紹,說城頭之人便是城都都尉趙韙(wei)。

    這趙韙原是漢之太倉令,劉焉出任監軍使者,領益州牧時,趙韙辭官隨劉焉入蜀,企圖進行政治投資,尋求一條晉升之路。

    劉焉將州治遷往城都之後,任趙韙為城都都尉,掌管城都城防治安,成為劉焉左膀右臂。

    此時,他出現在城頭,定然是來傳達劉璋之命。

    喂,下麵可是如意公子?”趙韙扯開嗓門,明知故問。

    趙都尉,吾乃劉瑁,為父奔喪,快開城門。”劉瑁高喊。

    公子,主公有令,城中狹窄,容不下公子身後上千錦帆軍。公子當令錦帆軍於城外安營紮寨,唯公子與甘將軍入城即可。公子可聽清了?”

    劉瑁方知這劉璋果然已經篡權,領了這益州牧之位,忍不住心下生恨。

    人算不如天算,想不到他一心不讓劉璋得到益州之主的位置,卻還是沒有阻止得了。

    細想,或許此亦非天算。

    嘉陵郡峨眉山下,衛獲帶兵打著黃巾軍旗號伏擊於他,哪裏算是天算?明明是人禍!

    少主公,此必是趙韙之計,不可不防啊!”甘寧建言。

    劉瑁自然知曉,然既已到城下,豈能不進?

    家眷皆在城中,如若就此離去,棄家眷於不顧,那他還能贏得吳懿和一萬大軍的支持嗎?

    再者,臨陣退縮,又豈是他劉如意所為?

    劉瑁道:“興霸莫不是怕了?”

    我甘寧會怕?嘿,請少主公下令,上刀山,下油鍋,甘寧若是皺皺眉頭,算俺膿包!”

    劉瑁見他如此激動,笑道:“興霸莫要激動,不過玩笑耳。”

    劉瑁遂命沈彌就於城南紮營,隻帶甘寧入城護衛。

    那趙韙率領部曲龐樂、李異出城相迎,引劉瑁前往靈堂。

    劉瑁撲到在靈堂之前,嚎啕痛哭,悲傷之情令在場之人無不動容唏噓。

    痛哭一陣,抬眼見旁邊有一美貌少婦,身披孝衣,頭裹白綾,儀態端莊,恭謹文靜,雙眸含淚,哽咽抽泣,暗暗勸道:“夫君節哀!”

    劉瑁怔然,繼而明白,此必是吳懿之妹、他劉瑁之妻吳芃。

    這吳芃果然美貌不凡,雖然此時跪坐於地,然看她身量苗條,儀容不俗,便知是個冰雪透徹之人。

    劉瑁此時可無心欣賞嬌妻之美,他更在意的是,亡父靈堂恐非善地。

    劉瑁哭了一陣,便聽到又有人在一旁勸解:“兄長,節哀吧。”

    劉瑁擦拭淚眼,見眼前之人素服裹身,然裏邊衣裝竟是官服,便知此必是他的那個好弟弟劉璋。

    劉瑁又嚎啕痛哭一陣,惹得劉璋與在場眾位文臣武將也都大放悲聲。

    在眾文武臣僚勸解之下,劉瑁方才忍住悲聲。

    劉瑁對他之演技非常滿意,在這麽多人麵前,竟能真如傷了考妣一般痛哭流涕。

    甘寧趁機將身旁主要僚屬暗暗做了介紹,劉瑁方才一一知曉。

    劉璋言道:“兄長帶兵出征,剿滅黃巾,定然疲憊不堪,兄長快請節哀。”

    劉瑁躬身施禮,道:“主公,我有一事相求,望請成全。”

    何事?兄長隻管明言,愚弟無有不從。”

    主公,此次出征,能夠一舉而滅黃巾,除蒼天護佑,實賴眾將出力,請主公對甘寧、婁發、吳懿、沈彌等將論功行賞。”

    當著甘寧之麵,劉瑁履行諾言。

    這個……”劉璋猶豫不決。

    議郎龐羲稟告道:“啟稟主公,公子與各位將校出征殺賊,勞苦功高,本應立即封賞,怎奈眼下老主公歸葬在即,州治之事千頭萬緒,主公與諸位僚屬實在分身乏術。以在下愚見,可先令人整治酒肉送往西山營,犒勞諸位將士,待老主公歸葬之後,再行論功行賞為宜。”

    劉璋瞟了眾人一眼,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趙韙帶頭道:“龐議郎此話有理,武將殺敵,實乃本職,豈可在老主公靈柩之前討賞,此乃大不敬!”

    趙韙,你……”甘寧勃然大怒,欲拔劍相擊。

    劉璋看到甘寧那般凶神惡煞,渾身顫抖,喝道:“趙都尉,休要亂說。我兄長之言乃是為我益州安定,豈是討賞?請兄長恕罪。”

    劉瑁心中已然明了,劉璋上位定然是趙韙和龐羲擁戴之功。

    此時較真,隻能吃虧,退一步海闊天空,今日讓他一步,改日他必定奪回兩步。

    劉瑁忙道:“主公客氣了。龐議郎和趙都尉所言甚是,父親大喪,此時本不該提出封賞之事,都是為兄思慮不周,請主公治罪。”

    兄長哪裏話來?切莫如此,折煞愚弟也。”劉璋說著,將手一擺,高聲喊道:“來人,取我印信來!”

    此話一出,旁邊站著的眾位文臣武將皆是滿麵疑惑。

    不一時,主簿將益州牧之印信佩劍取來,交於劉璋。

    劉璋撲通跪倒在劉瑁麵前,哀告道:“兄長,長兄、次兄大仇未報,而今家父又撒手人寰,弟心慌慌,無所適從。趙都尉、龐議郎與諸位幕府僚屬皆言,‘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再三勸說愚弟,益州之事,權且領之。弟不見兄長回還,為保益州安定,不得已隻得應允。今兄長已歸,且安然無恙,當奉上印信,由兄長總攬大局,愚弟甘願鞍前馬後,共保我益州基業也。”

    劉瑁一聽,頓時明白,眼前這個小弟雖說懦弱多疑,然其實聰明得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