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十二章 張遼 文遠
字數:4061 加入書籤
孫權等三人隨周泰去迎鄭玄,隻見孫策與顧雍等人擁著一位老者而來,其後更隨百餘名精卒,卻非江東士兵裝扮,為首乃是一青年將軍,麵容俊毅,頷下短須,那青年將軍率士卒走到陳登麵前停下,抱拳沉聲說道:“元龍先生,護送鄭公之命已畢”。
陳登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不再言語。
青年將軍見如此也不怪異,轉身欲走,卻見陳登身旁一小青年死死盯著自己,不由怒道:“小兒,你瞅啥?”
“瞅你咋地!”,小青年怒回道。
“再瞅一眼試試”,青年將軍拔劍怒道。
“試試就試試”,小青年瞳孔圓睜,毛發皆張,以手按劍怒視青年將軍。
“今日不殺你,我非張文遠”,青年將軍以劍刺向小青年,小青年靈活一躲,閃避而過,亦舉劍砍向青年將軍
以上僅僅腦洞,以下方是正文
鄭玄,字康成,後漢之經學大師,一生傳授門徒有數千人,其中佼佼者不可勝記,與盧植,蔡邕,華歆師出同門,盧植為九江,廬江太守,又平蠻族叛亂,領北軍中郎將定黃巾;蔡邕曆任各地太守,侍中,尚書(華歆不說了,官迷一個)。而鄭玄守節不仕,大將軍何進征辟,推拒;三公征辟,推拒;河北霸主袁紹征辟,推拒;各地州牧刺史屢屢征辟鄭玄,守喪推拒(任性的一生)。華歆稱鄭玄之學為“當時之學,名冠華夏,為世儒宗”,袁紹在冀州設酒宴辭送鄭玄,讚道:“吾本謂鄭君東州名儒,今乃是天下長者。夫以布衣雄世,斯豈徒然哉?”
孫權三人隨周泰出府向城外走去,來到城門前隻見人群已摩肩擦踵,稠密如織,有吏員儒生,老幼百姓,皆翹首以盼,心急之人已向城外走去,去尋鄭玄隊伍,孫策一身儒服倒十分俊朗,與顧雍,虞翻,朱治等一般文武站在門口,見孫權與陳登幾人,招手示意幾人過來,興衝衝地對孫權說道:“鄭君天下聞名,能來江東乃是我之福分,待鄭公到時,仲謀切記恭敬,莫要丟了禮數”。
“孫家最不會丟禮數的就是我吧”,孫權心裏吐槽道,麵上隻是微笑點頭。
“元龍,你在徐州已見過鄭公,我欲讓匡弟,栩弟拜在鄭公弟子門下,不知誰適合?”,孫策又笑道對陳登問道。
“國淵國子尼品學上乘,兼濟文武,伯符可聘為匡栩之師”,陳登擦汗,孫匡,孫詡他已見過,經學智謀之術,這輩子是沒指望了,至於國淵是否接受,教育成果如何,那就和他沒什麽幹係了。
“多謝元龍”,孫策抱拳笑道。
陳登微微點頭而笑,幾日接觸,孫策性格他已了然,為人剛愎好顏麵,雖能盡禮卻難納良言,以一將之勇此生至高不過千乘,猶若楚之項羽。倒是孫權行事無跡,卻暗合江東諸家之意,恐怕再有五六載,孫氏即可舉吳越之眾北向中原,成五霸之業。
孫權見陳登深深望了自己一眼,心中疑惑,難不成陳登想到了寄生蟲,不該啊,成蟲確實可見,幼蟲卻非肉眼可見,因此生食才如此盛行。
“元龍在徐州已見過鄭公,不知鄭公弟子都有何人?”,孫權向陳登開口問道,心中默默點開三國名臣譜。
“鄭公弟子多在關東,徐州有千餘人,其中崔琰、國淵、郗慮、趙商、公孫方、王基、可稱智者”,陳登介紹道。
崔琰、國淵、郗慮、王基皆是魏國重臣,頗有才幹。還好,孫權心中提氣,沒讓“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老曹拱了。
眾人等了一會兒,隻見遠處走來千餘人,旁有一將率領數百精卒護衛左右,想必即鄭玄一行人。孫策急忙領眾人向前迎上,走進一看皆是青年與中年人,也不見馬車。
鄭玄年已六十,卻不在人中,孫策心中困惑,開口問道:“鄭公呢?”
一儒雅中年出列向孫策說道:“在下崔琰,恩師過陽羨見荊溪秀美,田豐民安,就留在陽羨,讓我轉告孫太守,恩師言已過杖鄉之年,見陽羨之民,想起當年北海,寓居陽羨,頤養天年,還望太守莫要辟舉”。
“”,孫策早先同眾人商議過,博士之首空置以待鄭玄,結果鄭玄果然攜弟子來江東了,又借口養老推脫為官。
“如此也好,我且派人侍奉”,孫策無奈,不過也無所謂,鄭玄一生沒給過何進麵子,沒給過袁紹麵子,也沒給過諸侯刺史州牧麵子,能來江東已是很給他孫策麵子了。
“不須勞煩太守,恩師自有我等侍奉左右”,崔琰微微一笑,淡然拒絕。
“”,孫策頓時感覺傷了麵子,不由歎了口氣,“諸位還請城中歇息”
隨後孫策率虞翻,顧雍二人迎眾人入城,入城後孫策借口處理公務先行離開,乘馬背弓出城踏青(打獵散心)去了。
陳登領孫權,劉曄迎上隊伍,向崔琰等人介紹二人,孫權,劉曄拱手行禮,崔琰微笑還禮,“孫家二子確實不凡,我等隨恩師路過荊溪陽羨,雖現在胡綜為陽羨長,不過蕭隨曹規,以十五之歲,行此治理之法,真乃非常人”
孫權正欲謙虛,崔琰止道:“鄭公年事已高,不過來江東一路聽聞仲謀和縣之事,又見陽羨之狀,心生寬慰,仲謀若去拜師,十拿九穩,我等又多一師弟”,言畢撚須而視孫權,淡望含笑。
“先生盛情,仲謀福薄,不日將往九江任太守,有機會定然拜訪鄭公”,孫權聽鄭玄欲收他為徒,心中倒驚喜,不過袁曹大戰在即,確實無法,不過若能拉攏上幹係,到能有莫大助益,隻望到時鄭玄還對他有興趣。
“庇民一方乃是要事,還望仲謀勿忘初心,莫起兵戈”,崔琰執起孫權叮囑道,說最後一句時目光閃爍看向孫權。
“權記下了”,孫權無奈而笑,你若能勸袁術不稱帝,或曹操坐視袁術稱帝,九江方可安。
“閣下可是張文遠?”,孫權與幾人見過後,看向一旁牽馬而行的將軍。
“某即張遼”,張遼望了一眼孫權等人,也不失禮,冷淡說道。
“文遠武人,不識禮數,仲謀見諒”,陳登在一旁輕聲勸道,沉聲對張遼說道“文遠還不來見禮”。
張遼拱手施禮而退在一旁,也不言語,陳登,劉曄,崔琰等人麵色已然不好。孫權心中莫名提張遼抱屈,徐州一行人中功高的莫過鄭玄,武名最重者不過張遼,得享唐朝武廟。不由開口為張遼抱不平道:“我見張文遠,如見古之召虎”。
召虎乃是周宣王時重臣,孫權評價在眾人耳中不可謂不高,已是高的離譜。張遼聞言詫異,陳登,劉曄,崔琰麵色各異,徐州之時與江東之程眾人已見過張遼,卻感覺無甚不同,孫權此言太過讚揚了。
陳登先開口哂笑道:“今早孫仲謀與我做賭,他有法讓我不再吃魚膾,現在又誇言,文遠乃一勇將,不過召虎之稱,委實過譽”。
眾人點頭而應,張遼也微不可視點了下頭,雖自信自己勇武有謀,但召虎之名,雀實奢想,呂布勢力單薄,而帳下健將中自己位列中後,今生不知何時能得領一軍以展胸中韜略,能封將軍此生足矣。
“既然諸位在場,五日後諸位同來見證結果”,孫權朗聲說道,“至於文遠,淮陰侯未歸漢時不得重用,一旦歸漢拜將,破楚平魏,背水敗趙,燕降齊潰,十麵埋伏項王身死,文遠不過未得明主也”,言畢深深看了一眼張遼。
張遼望了一眼孫權,也不言語,轉身率士卒而去。
又到了感謝的時候了感謝魔聾,風蜥,火之高興,薩菲羅斯ff7柯基亡心月的票票,求推薦,小孩子真麻煩,小女孩麻煩,小男孩更麻煩。哎求加群一起玩耍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