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後勤線

字數:3663   加入書籤

A+A-


    打仗就是打後勤。

    即便是擁有先進科技的現代戰爭,後勤能力也是影響到戰爭走勢的重要因素。美國軍隊能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發動戰爭,就是擁有將各項物資投送到世界各地後勤保障能力,作戰部隊才能有數不清的彈藥和燃料。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這個道理。

    古往今來,隻要是領軍作戰的將軍,都知道後勤的重要性。國家的軍隊在出征之前,戰爭動員的重要內容也是後勤方麵的準備。但是在沒有鐵路和飛機的公元前,保障後勤的代價無疑要比現代戰爭更為慘重。

    正如李敢所說,漢朝休養生息多年,以舉國之力發動對匈奴的戰爭,真正的作戰部隊也隻有數萬人。為了支撐這數萬人的作戰,國家需要有至少二十萬的後勤人員。

    江大人說後勤人員要吃掉數倍於作戰部隊的糧食,其實準確來說,是戰爭中的所有糧食,從後方運往前線的過程之中,後勤人員就要消耗掉三分之二,真正到了前線的糧食,其實隻是少數。

    在趙啟明看來,長距離的後勤運輸,是漢軍作戰的累贅。如果能減少作戰部隊的糧食重要,後勤人員也就能相應減少。而後勤人員減少,也就能省下相應的糧食,用來為作戰部隊采購營養豐富的軍糧。

    江大人明白趙啟明的意思,但他顯然有不同的意見,所以在沉思了片刻之後,他朝趙啟明道:“軍侯大人有所不知,這後勤除了要提供作戰部隊的軍糧之外,還有戰馬所需的糧食,以及各項武器裝備,如果隻是作戰部隊的軍糧減少,恐怕難以減輕後勤的壓力。”

    趙啟明點頭,他早知道江大人要這麽說,所以他接著道:“那我們就拿匈奴人來舉例。匈奴人南下作戰,基本不用後勤,江大人可知道為何?”

    江大人答道:“匈奴人不事耕作,不以五穀為食,外出作戰基本都是帶上肉幹,隨行的馬群中也有母馬產奶,再加上途中對我邊民實施劫掠,便可以長驅直入,自然也就不用擔心後勤。”

    既然如此,為何我漢軍不能效仿匈奴,用同樣的方式在草原作戰?”趙啟明說道:“漢軍也可以放棄運輸線,讓作戰部隊帶上軍糧和裝備,自邊關出發之後不斷劫掠,自行補充作戰所需的給養,不就可以讓漢軍無需後勤線,長驅直入走的更遠?”

    聽到這話,李敢若有所思起來。

    漢軍劫掠匈奴百姓的事情,並不觸犯軍法。事實上漢軍在對匈奴的作戰過程中,劫掠的牛羊牲畜等物資數量驚人,但這些劫掠來的物資都是作為繳獲帶回長安。

    趙啟明說這些物資可以用來補給作戰部隊,讓作戰部隊可以走的更遠,這的確是新的思路。但是想到這裏,李敢又意識到了新的問題,所以朝趙啟明道;“北方的草原遼闊,漢軍若想長驅直入,取食於敵的方式難以支撐大軍的消耗,徹底放棄運輸線的做法,恐怕難以實現。”

    你可別忘記了,我們現在有千裏馬。”趙啟明道:“不說日行千裏,每天跑出數百裏應該沒問題,等到千裏馬交付軍中,騎兵隊伍前進的距離更遠,但所需的糧食會更少,這也是可以預見的。”

    聽到這話,連江大人也沉默起來。

    漢軍的戰馬的優劣,關係到對匈奴作戰的成敗,這是軍中的共識。這也是為何千裏馬來到中原之後,長安城中的達官顯貴,尤其是軍中將領會如此欣喜若狂,甚至還要親自去馬場,近距離的觀看千裏馬。

    在對匈奴的作戰當中,漢軍因為沒有良種馬吃過太多的虧。騎兵隊伍的機動性不如匈奴人也就罷了,甚至有時遇到匈奴的小股部隊,在完全可以將其全殲的情況下,卻因為追不上匈奴而失敗,這是軍中很多將領都遭遇過的事。

    正如趙啟明所說,千裏馬是良種馬,其優點不言而喻。同樣的長驅直入,以前的戰馬可能需要很多的糧食,但千裏馬的速度更快,在完成任務之前所需的糧食,自然也就更少。

    可是千裏馬現在的數量有限,恐怕難以大規模交付軍中。”李敢也知道千裏馬的好處,基本上認同了趙啟明的說法,但也還是有些遺憾的說:“至少在明年對匈奴的作戰當中,使用千裏馬的騎兵也隻能是少數。”

    明年的確有些牽強,但千裏馬逐漸改良漢軍戰馬的品種,這是遲早的事情。”趙啟明說著,忽然朝李敢問道:“你覺得明年對匈奴的作戰,形勢會將如何?”

    李敢沒想到趙啟明突然改變了話題,但也如實告知道:“軍臣單於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法組成大軍,明年對匈奴的作戰,應該是我軍主動出擊,去草原中找到目標,然後進行打擊。”

    既然匈奴明年已經沒辦法組建大軍,我們的作戰方式也是尋找目標進行打擊,這就要考驗漢軍騎兵的機動性。”趙啟明說道:“今年對匈奴的作戰,關內侯所帶領的北軍騎兵不過萬人,卻能長途奔襲,擊敗穀蠡王,找到匈奴王庭所在,其實也能說明問題。”

    聽到這話,李敢有所啟發:“師兄的意思是,漢軍以後要延續關內侯的戰法,利用小股部隊的機動性長驅直入,來逐漸蠶食匈奴人?”

    我的意思是要把大軍化整為零,分成更多的小股部隊。”趙啟明道:“利用千裏馬的機動性,打擊匈奴人的零散部落,蠶食其有生力量,同時還能在更大的範圍內劫掠匈奴不多,真正做到取食於敵,便可以讓作戰部隊走的更遠,進行更多的打擊。”

    聽到這裏,李敢已經明白了。

    江大人也基本聽懂了,所以此時總結道:“軍侯大人是說,是作戰部隊在邊關進行補給之後,就分成若幹的小股部隊,利用良種馬的優勢長驅直入,通過在途中劫掠的方式取食於敵,這樣就不再需要長距離的糧草運輸,隻在邊關地區等待漢軍補給,這樣的話也就能減少大量的後勤人員。”

    這也是未來的趨勢,但也正是如此,才要製定新的軍糧。”趙啟明從新指著麵前的軍糧道:“長距離的作戰,在沒有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將士的身體就尤為重要,讓他們有豐富的營養來源,方能保證長途作戰對身體的消耗,甚至是抵抗疾病。所以即便要取食於敵,也要攜帶數量不多,但是營養豐富的軍糧。”

    聽到這裏,李敢有些感慨道:“師兄哪裏是在說軍糧,這‘取食於敵,放棄後勤’的方法,分明就是新的戰法。我漢軍如果采納此戰法,除了後勤的壓力減輕很多,還能影響到對匈奴的整體戰爭。”

    取食於敵,放棄後勤的做法,其實是奴兒提出來的。”趙啟明覺得李敢和江大人都已經明白了,便拿起桌子上的肉幹,自己吃著的同時還分給了李敢和江大人:“我也隻是覺得,這種戰法以後會成為趨勢,就以這種戰法為基礎,製定了軍糧。所以要討論新的戰法,去找奴兒比較合,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主要還是軍糧的製定。”

    江大人接過了趙啟明遞來的肉幹,然後道:“新的戰法可以先不說,新製定的軍糧更有營養,這也是的確是事實。既然邊關之外再也不需要後勤線,相應的後勤人員就能大幅減少,這軍費的開支自然也能節省很多。”

    趙啟明笑道:“那這節省下來的錢,應該足夠給作戰部隊買肉了吧?”

    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