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O章 逆心已定

字數:5429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這條俠道有點邪 !
    謀逆篡位,此事如今看來已是板上釘釘。命下的圍攻,為的就是取了當今聖上的性命,也是昭布自心,權貪意顯。
    在清楚意識到這位皇叔與己早無所謂的宗親關聯,且一直覺得當年是自己奪了的他皇權尊位,而他也苦苦忍了二十五年,備了二十五年誓要權奪政權。
    李浩然那處的心。
    徹底冷了。
    親者相互仇殺,世上再無悲事能勝此事,隻是這一樁事本就是他人先起,加之這人世間最是無情的向來便是這帝王的人家,既然皇叔恩斷在前,那麽就不能怪了他義絕在後了。
    安陽王的殺心以及奪權之心,曆曆在目,他想要皇帝尊位,李浩然不是不知道,隻是這皇帝的尊位可非玩鬧之事,帝王的位置,豈是他想要就能要的。
    君王的萬事在前絕不動然,這樣的泰然是常人所習不來的。就是麵對著如今的局勢仍是未露半分慌絕之色,李浩然看著安陽王說道。
    “看來皇叔是要定了朕的皇位啊,隻不過皇位可非兒戲之事,乃是天道承下的所得,所以皇叔覺著皇位這東西可是皇叔想要,就能要的?”
    皇位之事,非人想得便可得,李浩然這話可沒說趣。隻是這番聽上去再是合情不過的話落至如今安陽王的耳中,卻是那般可笑。可笑至極的話,自是引得王爺笑諷,一聲刺嘲,聲起冷笑,搖頭目視泰然如常的當今聖上,安陽王說道:“陛下這話之意?莫不是想說老臣沒這資格登上齊國的君王寶座?“
    李浩然回道:“嗬,皇叔未免將這君王之事看得太簡單了。君者,順承天意也,天子,天子,這君王既被稱之為天子,那便是承了天意而承大統的君者。朕乃先帝親子,大齊國當年的太子,繼承大統那是順時順民之事,此事乃是天意承傳,豈是人力所能更改。皇叔如此想要朕之皇位,未免太過可笑。便是皇叔今日真能得了朕之皇位,皇叔覺著皇叔此番奪得可能順天服人?行宮逼宮,弑殺君主,謀朝篡位,造反謀逆。這些種種皆是為天所不得忍之事。皇叔以此法奪得朕之皇位,得了這大齊國的江山。嗬,難道皇叔覺得以此謀逆之法奪得天下的你,能得天下群民擁護?真能保得自己的皇位,維了齊國江山社稷?”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一個能得民心之人,必然是個仁意雙得之人。安陽王此舉已是謀逆,乃是實實乃在眼前的不忠無義之事。如此不忠不義弑君奪權之輩,試問如何能服天下,能得萬民敬待。
    不管安陽王今日如何行,又是否真能逼宮奪權,日後的他都絕無服眾之可能。此乃事實,也是安陽王必須麵對的事實。隻是事實雖是事實,不過這一份事實卻非全部的事實,而是一事的片麵。安陽王既已起兵造反,要借春狩之時奪了李浩然的皇權,那麽李浩然剛剛所說一切他就不可能沒事先想過。
    想要奪權,就得有個名正言順的理,而這所謂的名正言順的理,一開始安陽王便已備好了。
    李浩然的警告,於早就備妥一切的安陽王來說無疑是件可笑的事。像是叫李浩然這話逗得笑意濃濃,一時克忍不得內心下的笑意,又是一番大笑之後安陽王看著李浩然說道:“看來陛下是當真關心老臣啊,連事後的麻煩都說得清清明明。隻是陛下是否太過小瞧老臣的,老臣既已逼宮,打算奪回這本就該屬於老臣的江山天下,陛下覺著老臣會無備而來,貿然行事?”
    他是個有心計的,且如今在行的又是不成功便成仁的事,既是如此,怎能不三思而後行。
    一切的一切,根本無需李浩然為他擔心,他早就全都準備好了。
    李浩然他自己啊,還是管好自己吧。
    早已備準妥當,絕無紕漏可能,就是一切都已備得完妥根本無需事後服臣服民,安陽王看著李浩然,說道:“陛下行宮突染惡疾,因病情太過凶猛,回天乏術,故而臨死之前將皇位禪讓於本王。陛下覺著如此說辭,可能服臣服民?”
    李浩然死了,他膝下太子又尚年幼,不過繈褓中的孩兒,如何能繼承大統?也正因小小幼兒實在無力維持齊國大好河山,故而當今聖上欲效法先人,將皇位禪讓給有才有能的安陽王。
    這樣的說辭,合情合理,既可服臣又可服民。隻是此等可行之事落至李浩然耳中,卻引得這位當今的聖上瞪眼。眼中怒氣漸漸轉濃,李浩然說道:“荒謬,朕何時留下過聖旨,禪位於你。”
    安陽王笑道:“陛下當然不曾留下過聖旨,不過先帝卻留下過一份遺詔,莫不是陛下給忘了?”
    此語一出,李浩然的眸色瞬出幾分奇疑,看著安陽王,眸中多有幾分不明,便是這不明下的疑詢,李浩然問道:“先帝何時留下過遺詔?”
    安陽王說道:“先帝既然留下遺詔,卻又不叫陛下知道,自有這一份遺詔的用意。陛下把持朝堂二十五年,當初登基之時也不過七八歲的孩童,先帝之意,朝堂之事,陛下自是不知,這先帝曾經留下過一份遺詔,想來陛下那時也不可能知曉。先帝之遺詔,乃是先帝駕崩後的聖命,陛下身為人子,是萬萬不得不遵從先帝之遺命的。既然先帝這一份遺詔陛下必得遵從,那麽老臣怎麽說也得叫陛下知清才是。”
    話到這兒,突現一笑詭異,就是這陰詭下的詭笑,安陽王說道:“當年朝堂之上紛語猜猜,朝中不乏有先帝欲將皇位禪讓於本王之言。世上絕無空穴而來的風,所以陛下該不會當真以為這件事不過臣子嚼舌下的謠傳,先帝並無此意吧。嗬,現在老臣便明明白白告訴陛下,當年先帝的確有此之意,這大齊國的皇位若非黃贇幹涉,早就屬於本王了。本王事事樣樣皆是人之佼者,此事不止天下之人皆知,就連先帝也是認的。先帝愛民如子,絕不能容許齊國的百姓受苦,所以先帝當時將皇權交於我而非你這黃口小兒,本就是深思熟慮過的事。皇權之位,聖君多番考思,更何況當年黃贇手握百萬雄軍,黃家在朝堂之上又占有多方時權,如若陛下是先帝,陛下會不會外戚之家設防?不會擔心自己駕崩之後外戚借由裙帶關係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奪了我李家的江山?”
    天下重要,而這李家的天下更重要。黃家當年朝堂權威極大,不但國事上占有實權,軍事是也是一手遮天。如此之下,就算黃贇早就言明一生忠於陛下,絕對不起二心,就算先帝再如何聖明,這當起的疑心也是起的。
    疑心既起,防事必需,尤其是先帝身子日漸衰弱而太子年歲又幼,且太子的外公還是那掌管百萬雄軍的黃贇下,便是單為李家的江山,當有的防備之心,先帝也得有。
    沒有直接下旨將皇位傳給安陽王,或許先帝自有自己的思度。隻是旨意雖未直接昭下,不過先帝駕崩前卻暗下備了一手。
    暗下秘備的那一手,便是現如今落入安陽王手中的那物。也正是因得得了先帝二十五年前秘密留下的那一手,安陽王才會如此一副順理成章的逼宮弑君。
    先帝的心思,沒幾人知道,安陽王當初也是隱隱聽得些許,費盡心思方才得到。這一件事,早已隨了先帝塵封二十五年,如今既重現人間,那麽安陽王怎麽也得叫李浩然知個明明白白。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而他,必然將會是個王者,既已可定自己將為成王,那麽總當讓這侄兒死得明白,也免得九泉之下到死都不知為何。
    秘密,這是一件幾乎已經無幾人知道的秘密,也是得奪此秘後,安陽王直接當了李浩然的麵,說道。
    “黃家權利太大,先帝甚是忌憚,所以先帝無論如何絕不可能真讓留有一般黃家血脈的你繼承大統。當初之所以封你作太子,不過是忌憚老匹夫手中那百萬雄軍,故意做出來給黃贇那個老匹夫看的,至於你,先帝從來就沒想過將皇位傳予你。你是太子,這不假,可黃家的權利太大了,若是讓你承了大統,隻怕這李家的天下不到幾年就得成了黃家的天下。我雖非先帝,不過先帝之忌憚我心清明,無論如何先帝絕不能將李家的江山拱手讓給外戚,所以當年比起傳位於你,先帝更心偏於我。隻是可惜了,先帝雖有此意,卻奈何那時的黃家手握重權,先帝又已無力再去削奪黃家的兵權,就算先帝真有心將皇位禪傳予我,也保不齊黃贇那個老匹夫會起兵變,到時天下必然大亂。先帝愛民,最怨征戰,這樣的事乃是他所不願看到的事,故而最後先帝才沒降下聖旨,將皇位傳禪給我。黃贇那個老匹夫肯定會不折手斷。誓要助你登基,這一點先帝知道。隻是先帝雖無聖旨傳位,不過未防老匹夫奪權,先帝仍是事先備了一招。”
    緩緩而道,說著李浩然所不知的一切,便是這一番緩緩道出,安陽王突然頓了訴道一半的話,隨後從懷中取出一物,說道。
    “那個老匹夫的確握有重權,輕易動不得,不過先帝也沒打算當真白白將李家的天下拱手讓給黃家,所以再得知自己身纏重病,怕是再也無回天乏術後,先帝便留下了一張無字遺詔。這遺詔上璽印已蓋,待得日後當真發現黃家霸權,李家江山受到威脅時,便由當持之人寫上遺詔,手持先皇之命,除奸除惡。先帝遺詔在手,天下必得服尊,便是陛下你,在見得先帝的遺詔後也絕不可忤了先帝之遺令。陛下剛剛說了,天子之位非你想得就能得的,必得是順應天意之人方可得了這天下的江山。而如今先帝遺詔已落本王手中,萬事俱備就差陛下這一處東風,陛下覺得老臣此番,也是順應天意?”
    弑君奪權的事,安陽王不會做,也絕不會叫人知道他這麽做。對外的宣稱,乃是陛下行宮突染惡疾,病勢太凶實是無力回天,最後不得已陛下隻能將皇位禪傳給安陽王,讓安陽王繼承大統成為齊國的君主。
    安陽王乃是李浩然的叔父,且他的手中要握有一份斜的若是李浩然出事,齊國君位直接由安陽王繼承的遺詔。兩事之下,萬事確鑿,加之當年朝堂之上卻有聽聞,先帝的確意主安陽王,如今陛下忽患疾病離逝,安陽王順位繼承大統,不但可說是順應了天意,就連那些個能反之人,在先帝的遺詔之下以及陛下的遺言之下,怕是也不敢直麵質疑他的登基。
    新帝登基,安陽王一早就準備好了,如今的他不過將事徹底辦妥罷了。
    先帝臨終之前竟還留有這樣一份遺詔,若非今日安陽王與他明說,隻怕李浩然這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曾經最是敬重的父皇,竟是如此防著自己的外公。
    黃家一生忠誠,天地可照,怎奈再如何的忠誠最後卻抵不過君王的猜忌。在得知外公一生的效忠下換得的竟是先帝的猜忌,已經臨死之前得留下一手的準備後,於黃贇這一生的辛勞,李浩然這處免不得對外公的一生覺了幾分不值。
    值與不值,或許李浩然覺得不值,不過這事究竟值得或者不值得,又豈是李浩然能說得算了。這事,最終換來的是李浩然的一聲默歎,也是心中這份微感下的不值,李浩然看著安陽王說道。
    “如此說來,皇叔當是萬事備妥了。”、
    安陽王道:“畢竟本王如今要行的可是一樁翻天覆地的大事,此等大事之下,怎能不萬事備齊。”
    不成功便成仁,既是這成者為王敗者寇的事,他當然得將一切都備妥了。一切的一切,備得極妥,也道得極明,便是這一切明下的訴道後,安陽王說道:“事情既已說清,想來陛下已是心明,既是陛下心中已明,那麽老臣這兒,得請陛下上路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