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密謀,為了民族生存 (二 )
字數:1819 加入書籤
將來可能不,那是一定的曆史學家將怎樣引導人們看待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
首相西原鏡伍和內閣官房長官北康蒙卡將等人在核戰爭的最後階段,冒著巨大的風險,毅然發動了進入21世紀後,在任何先進國家都很難看到的政府內部變更行動,我們不把它稱做政變,因為作為政府最高領導者,應該有權利作出人事調整。考慮到日本當時的軍政界情況,非特殊行動不能轉變整個國家滑向滅亡深淵的趨勢這一極為罕見的舉動,終於使日本與國之間正在進行的慘絕人寰的大殺戮嘎然而止
如果行動成功,這一段字幾乎必然這樣寫了吧,那麽其後呢
日本民族終於得以續存,並以徹底完全和平的麵貌再度崛起,重新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據了一個顯著靠前的位置
這樣似乎簡單了,也過於理想化。當然如能這樣寫下,將想,我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但這是自己的本意嗎又是西原首相的本意嗎
或許將是另一種寫法。
為保存日本的實力,在也許很久也許不太久的將來一雪國恥,再度成為亞洲的霸主並徹底擊敗鄰邦的國,甚至使國成為自己的附庸國,他們以政變的方式結束了戰爭,保全了民族,保全了後來得以發展壯大的政治軍事力量在多年後的今日,我們民族縱橫馳騁全世界之時,我們將永遠緬懷為了民族的遠大利益和理想,蒙辱奮鬥的英烈們
會是這樣的嗎
強大的核攻擊衝擊波吹拂過日本的原野城鄉,並穿透厚厚土地---
從核戰爭的角度而言,日本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
對國的兩波核攻擊的成果距離軍方首腦人物的事前估計相差太遠。
遼闊無際的國土地擴散減輕了日本人先發製人行動的威力。
國人將他們對抗核攻擊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其實這場戰爭的勝負從一開始已經注定了。
戰爭場麵愈大,規模愈大,對國人愈有利。
主動攻擊的突然性發揮到極致,也不能影響到根本的結局。
可惜,直到今天,日本的許多人仍然看不到這一點。
那麽,自己心的日本東山再起的深層想法是否也是毫無樂觀根據的呢
刹那間的反思,將對自己心底裏一直堅信不移的那種念頭產生了模糊而不夠真切的感覺。
將望向首相。
西原鏡伍已經又一次仔細地將美國總統的電讀了一遍。他和將一樣,讀的是英語原。
首相抬頭,他的目光若有所思地停在空間的某一點。
目光不聚焦,恰是思想高度聚焦的表現吧。
當將又有點神思恍惚,浮想聯翩時,首相說道:北康君,時間緊迫,讓我們來確定一下行動計劃吧。
vwhtlbook4141576dex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