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量子幽靈

字數:610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中國神秘事件回憶錄最新章節!

    我依然深刻地記得,極淵中那支出現在黑霧裏,又瞬間隱遁於虛無中的秦朝軍隊。

    漫天的火箭證明他們確實是存在過的物質實體,但黑暗中一無所有的狀況,卻又遠遠超出了可以理解的範圍。

    而且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無限幽深的極淵,在人跡罕至的神農架原始叢林,竟然也出現了——這不得不令人揣測,這兩個相隔千裏的地域,是否存在某種不為人知的關聯?

    我不得而知,目前唯一的線索,就隱藏在廖中天的書信裏。

    我重新把目光投注在發黃的故紙堆裏,思緒隨著那些奇詭複雜的文字和公式,再一次回到二十年前……

    薛定諤的貓。

    寥寥五個字,這就是廖中天關於離奇消失的那支軍隊做出的一個猜測。

    薛定諤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的推演。

    實驗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裏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根據經典物理學,在盒子裏必將發生這兩個結果之一,而外部觀測者隻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裏麵的結果。

    但是在量子的世界裏,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係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混沌不明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

    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後才能確定。

    這項實驗旨在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這裏必須要認識量子行為的一個現象:觀測。

    微觀物質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觀物質以波的疊加混沌態存在;一旦人的意識參與到觀測行為中,它們立刻選擇成為粒子。

    至於意識在實驗中扮演著什麽角色?意識的參與是怎麽作用到實驗中的量子的?是什麽性質的作用?是一種力嗎?是什麽過程?

    沒有人知道。

    而廖中天基於“薛定諤的貓”這個實驗,將這個理論的應用範圍從微觀世界延伸到了宏觀的真實世界中,並提出了他的猜測——

    是他的“觀測”影響了霧中軍隊的存在狀態。

    那層濃鬱的大霧,就是屏蔽外界觀測的“盒子”,濃霧中的軍隊則是那隻“既死又活”的貓,他們究竟是真實的存在,還是虛幻的影像?

    一切,都要打開“盒子”才能知道!

    然而廖中天承認,這個猜想有其無法解釋的地方——那支軍隊並沒有顯現,也沒有像幽靈一樣無形無影,而是在留下真實的痕跡之後,又憑空消弭。

    這,已經不是死貓活貓的問題了,真實和虛無的界限,在濃霧中似乎已經失去了意義。

    不過針對這個邏輯漏洞,廖中天還引用了另外一些科學家的猜想,嚐試解決這個問題。

    他在信中寫道,對於“薛定諤的貓”這一理論,還有不同的科學家提出了一些猜想性的詮釋,比如在一九五七年,著名的量子理論物理學家埃弗萊特就曾經提出一個“多世界詮釋”。

    這個理論認為兩隻貓都是真實的。

    有一隻活貓,有一隻死貓,它們位於不同的世界中。

    問題並不在於盒子中的放射性原子是否衰變,而在於它既衰變又不衰變。

    當我們向盒子裏看時,整個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兩個版本”。

    這兩個版本在其餘的各個方麵都是全同的。

    唯一的區別在於其中一個版本中,原子衰變了,貓死了;而在另一個版本中,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

    也就是說,上麵說的“原子衰變了,貓死了;原子沒有衰變,貓還活著”這兩個世界,並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完全相互獨立地演變下去,就像兩個平行的世界一樣。

    廖中天引用了這個“多世界詮釋”,並且延伸了想象力,猜測在真實與虛無這兩個平行世界中間,存在第三個未知空間,那些消失的軍隊正是進入了那個空間中。

    這樣,那詭異的現象就可以解決了!

    這就是廖中天從一個物理學家的角度,提出的關於霧中軍隊的猜測。

    不過,廖中天不是考古學家,也不是痕跡學專家,他隻能對現象做出猜測,但是他依然不知道這種現象產生的來源是什麽。

    引發這種離奇異動的霧氣從何而來?那些軍隊是以怎樣的形態存在於未知空間?那支軍隊的來曆是什麽?這一切,又跟司幽古國有什麽樣的關係?

    不知道,至少廖中天不可能知道。

    第二個離奇現象的猜想性解釋,就到此為止了。

    作為文科學生的我,對廖中天提出的物理解釋,隻能有一個隱隱約約的概念性掌握,完全沒辦法真正的理解其深刻的內涵。

    但是我沒有時間多想,因為第三個問題已經接踵而至了。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霧氣出現之前的那一晚,廖中天寫到了肥雞在營地外戴著鬼臉麵具,跳起詭異舞蹈的場景。

    在他接近那鬼臉麵具的時候,他說自己看見遠處的山林間,似乎有一團同樣的氣態物質正以同樣的姿態起舞,那裏也有一塊麵具浮在半空,冷冷地凝視著他。

    兩團氣態物質、兩塊麵具,隔著遙遠的距離,卻始終保持著同樣的變化……

    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遙控機器上,是很正常的,因為遙感控製的機械設備要做到在不同地方同步運行,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把機器換成人,這件事就變成了詭異而反常的現象。

    因為人是生命體,絕大多數普通人對時間和精度的控製,要遠遠低於機器,更不用說是兩個不同的人隔著遙遠的距離,進行分毫不差的同步動作了。

    除非,山嶺中的氣態物質,和肥雞所變化的霧氣,是同一鏡像的兩麵。

    但是,廖中天很清楚的記得,雖然氣態物質的舞蹈動作幾乎一致,但是兩幅麵具的朝向是不一樣的,所以鏡像理論也不成立。

    針對這種違背常理的狀況,廖中天給出的解釋是——“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係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雖然粒子在空間上可能分開。

    糾纏態”是關於量子力學理論最著名的預測。它描述了兩個粒子互相糾纏,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當其中一顆被操作而狀態發生變化,無論兩個粒子之間相距如何遙遠的距離,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而且這個預測指出,兩個粒子之間完全沒有任何可觀測到的能量傳遞,但是無論相隔多麽遙遠的距離,都可以完全保持一致的同步影響——

    試想一下,如果這兩顆粒子相隔數光年的距離,那麽我們隻要影響一個粒子,那麽假設另一個粒子在同時產生了反應,那是什麽概念呢?

    這證明光走一年的距離,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隻要一瞬間就可以傳遞過去,那麽這種傳遞的速度就是遠遠超越光速的!

    這完全顛覆了相對論中所提到的“光速不可超越”的結論,以至於連愛因斯坦都稱量子糾纏為“鬼魅似的遠距作用”!

    而廖中天,同樣將粒子級別的微觀現象,延伸到了宏觀世界中,並且試圖以此來解釋氣態物質疑似“鏡像”的同步作用。

    他提出,肥雞在那一刻因為超高速的能量震蕩,而被分解成了一堆純粹的分子結構物質。所以很可能,在那一刻,另一幅鬼臉麵具被影響,也發生了類似“量子糾纏”的變化,所以兩邊的動作是完全同步的。

    這,是其中一個猜想。

    不止如此,廖中天還有第二個猜測,這個猜想就是“量子相幹性”!

    這個理論,是廖中天在國外求學的時候,某些量子物理學家試圖解釋“薛定諤的貓”時,提出的理論。

    這個理論猜測,在微觀尺度的粒子世界進行“薛定諤的貓”實驗,粒子可能在第一個空間位置上處於自旋向上的狀態,而同時又在第二個空間位置上處於自旋向下的狀態,而這兩個狀態之間的距離可以達到數十納米——

    這個距離在原子尺度上是相當遙遠的!

    想像這個“粒子”是個通靈大師,他在北京與昆侖山同時現身,一個他正在暢遊八達嶺長城,而另一個他則正爬上雪山之巔!

    量子的這種“化身博士”特點,物理學上稱“量子相幹性”。

    那兩團氣態物質可以保持同步,但是麵具朝向不一樣的問題,正好可以用這個尚在雛形的物理理論解決!

    ……

    信中的猜想,到這裏就結束了,後續的內容則是在廖中天解釋之後,向那位姓王的物理學家提出幫助申訴的語句。

    看完了這一封長信,我隻能在心中感歎——人才啊,人才!

    不,廖中天真是個大才!

    隨著他的解釋和猜想,我腦海裏的無數線索,好似被一根無形的線完全串聯了起來,那些困擾我已久的謎團,在這一刻似乎也有了煙消雲散的跡象。

    沒有怪力亂神,沒有妖魔鬼怪,這個世界,依然是唯物主義的世界!

    想到這裏,我的心中升起一股強烈的輕鬆感,幾乎令我心神都鬆弛下來。

    然而這輕鬆並沒有持續太久,一個念頭又突然出現,它在我心裏蠢蠢欲動,開始咬噬著我的心房,令我幾乎失去了心靈的安寧——

    這一切的猜想,都是基於結果反推的理論,

    那麽,產生這一切現象的原因呢,是什麽?

    亙古的謎團背後,

    究竟是怎樣高深莫測的運行機製,

    才能讓事情發展到如此神乎其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