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禍起蕭牆
字數:2815 加入書籤
京城中的流言既然已經傳出,自己也無計可施,反正已經有了應對最壞情況的安排,眼下也隻能盡人事聽天命。
“剛才聽你說還有一件事是關於弘晝的?”錢氏見我不願再多說此事,將話題轉到另外一件事上。
說到弘晝,眉頭不僅皺的更緊,語氣中帶著無奈對錢氏將許福多的話大致複述了一遍。
事情還是起因於家宴,不知怎地,家宴上弘晝機智的表現和胤禛對這個兒子的態度傳到了朝中大臣們的耳朵裏。
這世上原本也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宮中的風吹草動很可能關係到各方勢力的利益關係,所以宮中的是是非非越是想遮掩越是有人打探,也就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
說來這件事的起因本不過是後宮妃嬪們的爭寵罷了,即便胤禛對弘晝的態度親昵也不會引出什麽不必要的揣測。,然而有時候偏偏就是人不找事事找人,就在大年初一胤禛在養心殿東暖閣舉行“元旦開筆”後,專門將弘晝叫了過去,不僅抽時間考校了弘晝的課業,對其應對很是滿意,還讓挑了些朝臣們上的奏章給弘晝看,允許他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對他陳述的觀點主張倍加讚賞,同時還讓他陪著十三爺胤祥去學習處理戶部的事務。
其實依我看來,這隻是最尋常不過的父子間親情互動罷了。尤其是陪同十三爺去戶部學習,就更加表明胤禛沒將他當做儲君人選,否則就應該像對待弘曆一般讓他去學習那些治國理政的為君之道了。
可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偏就被有心人作為揣測聖意的依據。於是朝中後宮開始傳出胤禛中意弘晝,有扶其為儲君之意。
按理說胤禛剛登基,此時並非應該關注這些的時候。可是胤禛畢竟不是少年天子坐天下,繼位時已有四十六歲,這個年齡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步入人生的暮年。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有心為自己留後路謀前程的大臣們自然也要開始盤算起儲君人選,所以胤禛目前僅有的四個兒子就成了朝中大臣關注的重點,但凡有丁點風吹草動都能讓人琢磨出許多深意。
按理說,已經成年又是現存皇子中年歲最長的弘時理該被認為是儲君人選,然而胤禛對弘時的冷淡嚴苛,以及弘時平日裏與八爺胤禩太過親近,讓朝中那些比狐狸還精明的官場老手們嗅出了這個阿哥的不得勢。於是許多人就將目光落在了弘曆、弘晝和年氏所出的福惠這三個孩子身上。
原本朝中大多數人都認為年氏所出的福惠最有機會。畢竟年家的勢力放在那裏,再加上胤禛這些年對年氏明麵上幾近專寵的態度,以及人前對年羹堯的器重,怎麽看都是等著福惠長大就會被立儲的苗頭。
但也有人更看好弘曆,畢竟其生母錢氏以格格的身份一躍成為熹妃,加上康熙帝晚年對弘曆甚是喜愛,朝野上下都有諸多猜測傳出,這多少也會讓人揣測出些許深意,於是看好弘曆的人也早早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說來這些人對儲位人選的態度恰恰合乎我的心意。皇位在我看來從來就不是什麽值得去爭搶的東西,是禍而非福。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打定主意扶植弘曆上位,一來是順應原本的曆史走向,二來也是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做個富貴王爺安然一生。所以,當所有人的目光焦點都盯著弘曆和福惠兩個孩子時,我是樂見其成的,何況我早已知曉胤禛的選擇。
可是有時候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隻因為家宴上的一個小插曲而出了些風頭的弘晝,成功吸引了那些人的關注。他們似乎突然發現原來這個皇子也是有競爭力的角色。反正天家無情,誰當儲君還不是看皇帝的心意。若皇帝一個不滿意,即便是如康熙那般自己一手養大的太子說廢也就廢了,何況是出身並不算太高的弘曆和年歲尚幼的福惠。
“我還當是多大的事呢,原來姐姐是為這件事煩惱。”錢氏聽我絮絮叨叨說完前因後果,掩唇莞爾,不以為意地打趣道:“莫說這事不過是空穴來風,便是皇上當真有這心思也沒什麽好在意的,隻要不是那李氏所出的就行。”
我知道錢氏不在意這些,幽幽歎道:“我憂心的不是皇上的心思和朝臣的算計,而是覺得這件事遠遠不是我們看到的這麽簡單。試想一下,家宴上的事隻有宮裏人知道,原本不是大事,也不會隨意亂說,可是偏偏就有人傳了出去。倘若是當做皇家密辛來豐富市井談資倒也還好,可是皇上召見弘晝,談論了什麽話題,看了什麽東西,若非是皇上身邊的人傳出,又怎麽會被人知道,還說的那麽有鼻子有眼。”
“也許是養心殿裏伺候的仆婢嘴碎?”錢氏雖然性子弱,但不是個傻的,我隻是提點一句,她也隨即品出點不同尋常的味道來。
“養心殿是什麽地方?皇上安寢與辦公的地方,是皇上身邊最親近的一群人。倘若連這點口風都受不住,怎麽可能在皇上身邊長久伺候。所以必然是有人存心將這事拿出來做文章,想故意攪渾水,甚至是想借著此事挑撥你我和二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錢氏的眉頭隨著我的話也皺了起來,遲疑問道:“可是與我們相熟或有過節之人都應該知道你我和二個孩子之間的感情素來親近深厚,怎會是他們這般小伎倆隨隨便便就能挑撥的。再說,這些傳聞本就經不起推敲,何必理會。”
見錢氏依舊是想法單純,我隻好將我擔心的問題和盤托出。
“你可知什麽叫做“捧殺”?別覺得我杞人憂天,我擔心這件事也是幕後那個人做的。我擔心的並不是有人借機挑撥我們的關係。另外就怕有人想故意捧殺弘晝,同時也在弘曆的心裏埋下根刺。”
錢氏總算明白了我擔心的是什麽,她思索著我說的話沒再開口,與我一起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