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抗倭大任1

字數:337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完美大明 !

    “哦,照,想必樂巡檢定有良策了?”韓縣令見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倒是有些好奇了起來。

    “屬下不才,大人隻需給屬下三個月的時間,屬下定然會為大人訓練一支強健的軍隊。”自信的說道。

    “樂巡檢既然這麽有信心,那本縣就等你的好消息嘍!”

    韓縣令把縣內的大小官吏都與互相認識了一番,便把縣衙裏的軍事力量,一隊沒受過訓練,無組織紀律的衙役交給了。

    這一隊衙役,隻有十人,加上他剛好十一人,要是踢足球的話,倒是剛好。

    而這麽一支隊伍,要是去打倭寇,想必除了有可能會僥幸生還,其餘人恐怕都要人頭落地吧。

    明軍赤體赴敵,身無甲胄之蔽,而當慣戰必死之寇,手無素習之藝,而較精熟巧之技;行無齎裹,食無炊爨,戰無號令,圍無營壁。

    也就是說,明軍士兵都是穿布衣,沒有受過訓練,根本無後勤,甚至無組織紀律。這是什麽,民兵。根本不是正規軍。這樣一夥人都不能叫軍隊。倭寇有甲,不懼長槍戳兩下子,三崩兩跳硬衝進來,沒有盔甲,碰到倭刀當然是一揮兩段,一刺倆洞。

    倭寇都是老遊擊隊員,中國曆朝中原王朝,最能打仗的軍隊全部屬在北方,因為要抵禦野蠻的遊牧民族。而到了明代最尷尬,北方的蒙古人依然虎視眈眈,南方卻後院起火。

    倭寇所到之處,猶如無人之境,一路破城入郡,江南繁富之區,多被洗劫。僅僅昆山縣城,被燒了房屋2萬餘間,境內“房屋十去**,男婦十失五六”。

    有個昆山秀才鄭若曾,他精心編撰了一本明代抵禦倭寇的軍事百科類書籍《籌海圖編》,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倭寇資料。

    書中,他對倭寇上岸後的行動有著詳細描寫:

    “賊每日雞鳴起,蟠地會食。食畢,倭酋據高坐,眾皆聽令。挾冊展視,今日劫某處,某為長,某為隊。隊不過三十人。每隊相去一二裏,吹海螺為號,相聞即合救援。亦有二三人一隊者,舞刀橫行,人望之股栗遠避,延頸授首。薄暮即返,各獻其所劫財物,毋敢匿。倭酋較其多寡而贏縮之。每擄婦女,夜必酒色酣睡。劫掠將終,縱之以焚,煙焰燭天,人方畏其酷烈,而賊則抽去矣。”

    晨起昏歸,分隊而行,海螺為號,互相救援,分工明確,紀律嚴明——真不能小視這些異國強盜!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既然要打倭寇,就首先要了解倭寇,找到倭寇的弱點,才好下手。

    武士刀被稱為十大名刀之首,也是世界十大武器之一,和世界知名的槍炮並列。武士刀以其優良的性能在世界冷兵器中占有絕對地位並享有最好的口碑和名譽。

    第一,倭寇的刀,長約五尺,鋒利異常。

    第二,倭寇刀術,善於騰躍,動作勢大力沉。

    先從倭寇的刀來分析,倭刀在明代是很時髦的商品,其做工精良,形式美觀,遠勝國內一些手工作坊打製的兵器,當然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的。在明代的小說中,倭刀被描述成殺人越活的必備利器。

    倭刀的製作工藝一般是結構上是包鋼和夾鋼,鋼材上在刀口部分使用反複折疊鍛打的高碳鋼,在折疊鍛打的過程中,形成了有名的“遠山十二峰”那樣的曲線刀紋,刀脊使用韌性較強的低碳鋼。

    一把刀的製作周期達到了半年,多的甚至3到5年。所以打出的刀堅固鋒利。而非明軍的粗製濫造的鐵匠手藝可以匹敵。

    倭寇的缺點在於,倭刀過於狹窄,包鋼夾鋼工藝在明代依舊存在,但是這種工藝無法滿足明朝軍隊幾百萬人的大規模作戰需要,所以不可能全麵裝備到部隊。明代有人提出過試用熟鐵棍與倭寇交戰,用以摧毀倭刀,這是一種經濟戰的打法。

    再說倭寇的刀術,日本的雙手刀術其實差不多來自於唐朝的刀術,早在魏晉時代,中國就流行了一種雙手刀術。

    這種刀術完全是戰場上總結出來的,威力奇大,動作劇烈,每刀發動全身之力必須一刀取對方性命。唐朝很多名將都善使雙手刀。

    日本很好的繼承了這種刀術,並在自己的基礎上,有新的創新和改良。我們在明代的單刀法選裏麵還能看見這種刀術,從抽刀術(太刀很長,所以一定要快的抽刀),到大辟刀術(威力巨大,這招在後來抗戰電影裏經常看到),轉刀術(這招是用於被敵人圍攻,以身帶刀旋轉一周,使敵身腰皆斷),騰躍刀術,都能清楚的看到這些典型的倭刀技術。

    從某種意義上說,從戚繼光得到那本倭刀譜《隱流之目錄》,編製辛酉刀法用以訓練士兵開始,中國傳統的刀術差不多就被全盤否定了。

    直到後來傳統刀術和日本刀術逐漸融合,形成了中國獨特的雙手刀術。這是後話。

    從技術上說,倭寇和倭刀術是非常凶狠淩厲的,但是明軍的失敗,技術隻是一種原因,最根本的還是戰術問題,倭寇說到底不是嚴格訓練,有明確戰略的機動軍隊,還是一隻以戰養戰,作戰混亂,裝備不一,訓練不齊的強盜。

    而明軍同時也是疏於訓練,技術戰術不搭配,一般明軍與倭寇交戰時的場景就是,兩方同樣氣勢洶洶同樣混亂不堪衝上前去,為首的幾名明軍被為首的倭寇斬殺之後,剩餘的明軍大為驚懼,往往就拋掉兵器,一哄而散,任由倭寇搶劫。

    曾經有明軍軍官調集火器軍想把倭寇一舉殲滅,但是火器裝填速度過慢,加上兵種之間協調不力,冷兵器兵無法保護好火器兵。在第一輪射擊之後,就被倭寇衝進火槍陣裏屠殺。

    江南的水網地形又把火槍陣切割成小陣,對作戰更為不利。

    然而,卻知道如果用竹子作為武器,是可以有效的成為武士刀的克星。

    這就是後來戚繼光發明的狼筅,還有戚繼光專門組織訓練的狼筅兵。

    不過誰讓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和倭寇作鬥爭呢,現在也隻不過是1510年,而戚繼光在1528年才出生,要等戚繼光來和他一起消滅倭寇,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那麽現在就由接受抗倭大任吧。h:126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