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教會裏魔鬼作的作為03

字數:16027   加入書籤

A+A-


    簡明的定義是:

    一些資料——猜測——麵對麵核實(有時要兩三個人證實)——判斷——定罪。

    悔改,包括要從我們的思維方式上去悔改。

    我們不要順從我們qingyu胡亂去猜疑,即使最適度的猜測,也不要去相信,記住,這裏可能有某種欺騙。任何未經核實的猜測、閑話,都不要相信。如果我們有中間這個核實(作證)的環節,魔鬼就欺騙不了我們,因為神識透魔鬼的詭計,所以要我們這樣作。

    很多時候,破壞人相處的關係,是猜測。我們很喜歡“猜測”,最容易被魔鬼所利用。

    我們如果把猜測積在心中,又不向當事人交通、核實、驗證,就存放在我們心裏,漸漸這些東西就成了誤會,內心論斷、控告,靈裏阻隔,乃至發生衝突,紛爭……假如我見到一個弟兄或姊妹,心裏不快,心裏有一個疙瘩的話,我就知道是魔鬼在試圖利用我去實現它的詭計,我立刻要將心中這塊疙瘩除去,最好透過與當事人交通,去證實自己的猜疑,建立一種能彼此交通、彼此了解、甚至能彼此指正、彼此認罪的關係,這才是彼此相愛的真正實意。這樣就把這些猜疑從心裏趕出去,如果沒有這個必要,最好就是使我們的心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的愛。

    我們所看、所聽,都要調查證實清楚,才能下結論。而且有許多事,我們是無法查證的,因此就不要下結論、不要論斷,隻等將來神的審判。

    如果有一些隻是聽來的,沒有機會去核實,或者沒有必要去核實,那麽我們就從心裏什麽也不要去推論、什麽也不要去判斷。現在我們就來著手清除論斷,先從自己開始,把心中的猜疑,要麽就去找人指出來;不能證實的、或者隻是小事一樁,沒必要計較,要麽就從心裏清除一切的猜測、判斷。

    十九世經一個叫史密斯的宣教士,在中國生活了多年,對中國人長期細致的觀察,寫了《中國人的性格》一書,我覺得此君象中國人肚裏的一條蟲,太了解中國人了,他的觀點十分準確、精辟,我非常認同,正應了“旁觀者清”這句話。他認為中國人的性格裏,有多疑、相互猜忌、易於誤解的特征,正和魯迅刻畫“狂人”的特征如出一轍。因此,我們中國教會,就要更加留意我們中國人的這一軟弱,留意魔鬼著意從這方麵對我們的陷害。

    保羅在論到論斷的事時說:“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仆人呢?”(羅14:1,4)。就是說,遇到我們沒法證實誰對誰錯的事,就不要去下判斷,留待神日後去審判。我們要是遇到暫時不明白的事,就暫且放下,不加評論,不置可否。

    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路6:37)。你現在有否想到將來在基督的審判台前,被定罪的可怕?如果你不想神定你的罪,那麽現在你就把內心所有對人的定罪放棄。否則,你將來吃不了兜著走就慘了。

    默想和禱告:

    1.與聖靈一道搜索一下,我內心哪裏隱藏著論斷,即使是經過掩飾了的?

    2.我的判斷有否經過核實嗎?

    3.我對犯過的論斷感到戰兢,我一定找些機會,將我的判斷與當事人交通一下。如果有些事暫時還不便或不能證實的話,我就不再下結論。

    主耶穌啊,我對自己曾經有過的論斷感到可怕和悔恨,我做過許多禰所痛恨的事,得罪了禰。主啊,我願意脫離這種敗壞的生命,我恨惡這種生命,我不要,不要——這地獄點燃的火。我喜悅禰的真理——彼此交通、彼此理解、彼此同心。我一定竭力這樣做,阿門。

    第七章閑話傲雪,2008-07-2517:50:30

    比如下麵的一段對話,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對話:

    甲:你有沒有發現麗珍和誌強來往得很密?你看他們會不會……我看肯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關係。我還聽說……你要為他們禱告才行啊。

    乙: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呀,唉,麗珍以前給我的印象還不錯呢。

    這樣的談話有什麽不對呢?很多人都是這樣談話的呀,況且我是為了告訴別人為他禱告嘛,有什麽不對呢?就因為我們習以為常,而且是普遍的人之常情,就不以為怪、不以為錯了。

    耶穌說:“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閑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太12:35,26)。什麽叫閑話呢?為什麽閑話都要審判,這麽嚴重?我們先來了解什麽叫閑話。

    《辭海?詞語分冊》上注釋:閑話就是“背後的批評、議論”。保羅又說:“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羅1:29-30)。原來背後說人的閑話,是從存邪僻的心發出的不義,是邪惡的。不要以為閑話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平常的說話形式,不,它就是魔鬼的作為!是魔鬼借我們的口在說話!

    所謂閑話,其實就是一個人把自己對他人的論斷在背後說出來。

    (一)閑話,是魔鬼的說話方式。

    在“約伯記”中我們知道,魔鬼在約伯的背後一次一次講約伯的壞話(伯1:9-11)。在“啟示錄”裏,魔鬼又被稱為“在我們神麵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啟12:10),可知魔鬼晝夜在我們的背後講我們的壞話、控告我們,這是它的本性,是它的說話方式!

    人總是有這樣一種嗜好,當事人不在的時候,我們總喜歡議論別人,這樣的情形,真的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暢、說不出的痛快感,講得口水亂噴、眉飛色舞,世人閑人就常常這樣度日的;在主內,我們隻是變了一個樣;講得嚴肅認真、雙眉緊鎖,煞有介事地以為自己正為神發熱心、為他人憂慮,還以為為神作著事工呢。其實這一切隻不過是人的qingyu(加5:19-21),講閑話、背後說人,隻是滿足我們的qingyu罷了。魔鬼了解我們的qingyu,它著意挑起這種qingyu,人就參與其中,將魔鬼的意念表現出來,這時候就成為了閑話,是人與魔鬼“同工”成就的罪。

    聖經怎樣說呢?“倘若你看到弟兄有什麽不對,你就去,趁著隻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不聽教會,就看他象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新譯本,太18:15-17)。又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神的道就是——要麵對麵誠實地指出他人的錯來。但是,世上甚至教會中有一種普遍的現象:當著你的麵,就說你怎麽的好人、漂亮,但對你有什麽看法、意見,就是打死他也不會向你說出半句,這些話往往隻能在傳聞中聽到。這是“魔鬼之道”——當麵不講誠實的話。凡是與聖經相違背的,都是出於仇敵的作為。目的是要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人彼此疏遠、憎恨、相爭、成仇。在教會引起紛爭、混亂、破壞,使大家不能彼此相愛。

    在一個人背後批評人的時候,永遠是對的,因為人總有自義、自以為是的傾向。

    以上甲乙兩個人背後議論、批評的時候,就把麗珍和誌強置於不可辯解的地位上,如果在一個法庭上,剝奪了當事人辯護的權利時,它審判的公正性就值得懷疑了。一個人背著人說人的時候,其公正性也是值得懷疑的。一個公正地審判,一定是原告要當著被告的麵,指出被告的罪來;而又允許被告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然而魔鬼背著我們,在天上的法庭上控告我們,可見背後說人正是它慣用的伎倆。人的內心總有許多對別人的看法——論斷,但我們從不敢在那人麵前提起,因為我們深知自己的看法(論斷)不一定對,生怕叫自己難堪,所以隻好采取背後議論的方式把自己的論斷說出來,這樣,即使不對,也無需負什麽責任。

    以自己的私見、窺探、猜測發出的議論,人大都不敢去與當事人對證的。沒有當事人來證實這些閑話,說的人就無需負什麽責任,在這種情形下,說的人就可以毫無顧忌,於是就把自己的主觀判斷、臆測、推論加了上去,許多時往往隻是得出誤會、個人的偏見。這種情形下說人,往往是會誇大的、甚至是大放厥詞、無中生有的。你可以做一個實驗:你叫一個在人背後說三道四的人,到當事人麵前再說一遍。你就會發現,人在當事人不在的時候,無論是在用詞上、態度上,與有當事人在場,是大為不同的。我就曾經這樣試驗過多次,這不但是某些人的缺陷,而且是帶有普遍性的人性醜陋。耶穌很明白我們的弱點,因此用他的話定規我們相交的屬靈原則,免得被魔鬼所利用。

    如果在你的心思裏或在與別人的閑談中,有對別人嘀嘀咕咕的閑話時,你要小心,這是魔鬼的靈在借著你控告別人。

    (二)閑話是從人的心裏論斷產生的。

    甲:我身體近日不舒服,信心又軟弱,但總不見李姐(教會工人)來探訪,我想(論斷)她們是看不起我們這些貧窮的人的。唉!

    乙:是呀,她們就愛去多奉獻的那些有錢人家(論斷),這不,我還聽說昨天李姐往鎮裏那個裁縫阿芬家裏去,還吃飯哪。

    魔鬼正是利用人的這一弱點,在我們說閑話的時候,它把人平時隱藏的憎惡、論斷不知不覺地滲透在議論裏,於是就產生了惡性的毀謗、讒言、惡言中傷;

    (三)這種說話方式,容易被魔鬼所利用。

    姑且算你公義正直,沒有憎惡、論斷,但魔鬼仍然能夠利用人的局限性,聽者理解的局限性、聽者記憶的局限性、流傳的局限性……使之產生與事實不符的流言蜚語、謠言傳聞。魔鬼正是利用人性醜陋和人自身的局限,將紛爭、論斷、誤會,謠言、毀謗……散布在社會和教會裏。

    說人閑話,是對他人不公義的行為,對別人會有歪曲、醜化。起到離間的作用.

    因此弟兄姊妹,我們要格外留意你的舌頭,它不但通向屬天的泉源,它也通向屬地獄的泉源:“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wuhui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著的。惟獨舌頭沒有人能製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雅3:6、7),它是最能被仇敵利用的傷人利器。

    悔改,包括我們要在說話的方式上去悔改!

    不要讓我們說話時,處於無人可以證實的場合去講,也不要講一些自己不想去負責任、不想去證實的話;不要離開聖經的說話原則(太18:15-17)去講。一定要遵循主的教訓,在當事人麵前去說,並且要用愛心講誠實話,句句定準。否則,我們的舌頭就處在非常危險的境況,被魔鬼所利用而不自知。聖經說:“舌弄是非的,陷在禍患中”(箴17:20)。在我們所知道的一個教會,起初有一兩個人,不滿教會領袖的某些做法,但後來這種不滿的人數不斷地蔓延開來,原來這兩個人的背後議論批評,不斷地藉著她們的探訪交通,在會眾中象瘟疫一樣流傳開來,使得整個教會人心渙散,教會差一點垮了下來。魔鬼來無非是偷竊、殺害、毀壞。這樣的閑話,就是魔鬼毀壞的一種手段,許多熱心的人還以為在事奉神呢。有著明明白白的聖經,我們不去用,反倒去用魔鬼為這個世界製訂的為人處事的方法,我們怎麽能逃得過審判?從現在起,要真心悔改,從此不要再在人背後去批評人,免招神日後的憤怒。

    那麽,我們該怎樣去除滅魔鬼的作為呢?就是用“自己所見證的道”(啟12:11)——遵行聖經的教導去做。但凡看到什麽不對的事,我們首先不是要去議論,而是不要讓人知道,趁著隻有當事人一人的時候,向他表達你的看法,使他改正過來。

    耶穌要我們這樣作:

    第一,讓我們與當事人麵對麵,澄清我們的看法屬實與否,因為我們的看法有可能是錯的;

    第二,不管誰對誰錯,都不要把這些不利的影響擴大化。看錯的,收回自己的看法;做錯的,要接受和改正。這件事其他人都不知道,魔鬼就沒有什麽可利用的了。我用愛心,就遮蓋了別人的罪,就堵住了魔鬼攻擊的破口。這樣,我們就叫彼此相愛了。如果這一步都不能判斷誰對誰錯,那麽,我們可以多找一兩個與這事有關的證人,一同去同當事人分辯,並且有事實根據,句句都得到證實,這樣是非就分明了。相反,如果沒有其他見證人,那麽這兩個人就暫且放下自己的見解,因為聖經的原則是一個人的見證隻能是第一,是不能成立的,至少有兩三個見證人(申9:15,約5:31,8:17、18)。如果句句定準是當事人錯了,而他不認錯,那麽,就交給教會處理,為的是使他能夠改正過來。如果教會後來是公開處理的,那麽在眾人皆知的情況下,你在眾人皆知的範圍內背後議論到這件事和人,就不算是講閑話。

    (三)愛聽閑話是人的qingyu

    人不但喜歡講閑話,也很喜歡聽閑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人聽起閑話來,比聽《西遊記》更有滋味。因人有這兩種qingyu,因此使閑話有極大的市場,真是“供需兩旺”。看著今日娛樂新聞有這麽大的“商機”,就是因為它有是是非非的賣點。

    我們要認識到我們愛聽閑話,就使說閑話的有了機會,給說閑話的留了地步。惟其如此,我們就要好好地對付愛聽閑話的嗜好,視愛聽閑話如愛講閑話一樣,都是魔鬼的作為,一定要立下心誌從我們的身上戒除。

    我們聽的人要留意,我們常常遇到背後說人的人,我們不要附和這個人的看法,要站在不置褒貶的立場上。

    在法律上有一條規則:任何與某案件有關的法官、陪審員都要保留一個前提,就是任何的口供,在事實麵前都是有可能被推翻的;也即是說任何口供都有可能是假的。所有參與本案審理的人員,都要帶著這樣不偏不斜的態度,等待事實的證明,才能作出審判,這樣,才是公正的。

    俗話說“偏聽偏信”,這是真的。這樣,我們就會偏離事實,就會失去公正。當有人在你麵前說閑話時,你非但不要被他所左右,還應當勸他、鼓勵他向當事人麵對麵地說。俗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個人是不對的,你要幫助他認識這一點,幫助他改正。有時人並不能完全遵守主的道,不能夠當麵提意見,你就陪他同去,這雖然不太符合主的要求,但比背後說人已經好了一步。

    任何在講閑話的情形裏,我們都可能有其屬靈的借口:我想叫人為他禱告;我想揭露他的敗壞,叫人不要上他的當;我想這樣讓大家分析,吸取教訓;我想……好了好了,其實這都是魔鬼想陷我們於試探裏,不管這理由多麽好聽,多麽充分,也不要相信,因為凡違反聖經教訓的,都是魔鬼的陰謀。

    默想和禱告:

    1,當你背後說人時,是一種痛快感或是厭惡自己?

    2.這是檢驗自己對說閑話的罪有何種認識,當你恨惡的時候,就是你的對付成功的開始。

    主啊,我不敢在言語上稱義,我許多時候的敗壞就在於此。過去我陷入這qingyu的罪裏不自知,求禰原諒我。我在這方麵是個軟弱的人,求聖靈幫助我勒住舌頭,當我正在講閑話的時候,禰大大提醒我,我便知道我的罪,我願順服禰,使我免去禰將來嚴厲的審判,阿們。

    第八章怨言

    在沙漠化的曠野裏,沒有樹蔭,連遮頭的一點雲彩也沒有,不要說走路,就是坐著也熱得難受。汗水不斷地散發,喉嚨開始幹渴,舌頭象風幹了的香腸,的。然而眼前一望無際褐色的荒野,卻看不到一點水的影子,連下雨的指望也沒有。他們走了一日、兩日、三日、四日……還沒有看見一滴水。這時的以色列人,渴極了。他們實在忍不住,就叫了起來。

    口渴本是人體之正常的yuwang,人正常的生理反應,是無可厚非的。但神對之卻極為惱怒,用瘟疫(民16:49)、火燒(民11:1)、火蛇(民21:5-6)、災殃(民l:33)重重懲罰他們,如果不是摩西求情,他們甚至全族滅頂。初看舊約時,我覺得這個上帝有點暴戾,殘忍得有點不可理喻。

    後來我才知道,神所恨惡的是怨言。不就是發發怨言嗎?即使是怨言,也用不著要人命呀?

    (一)怨言的產生及危害的嚴重性:

    我們來分析一下怨言是什麽。怨言,是包含對現狀不滿和憤恨的一種情緒和言論。以色列人先是在私底下講閑話,批評摩西,發泄自己心底的怨氣,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感染,使得這種怨氣漫延開來,成為一股憤怒的浪潮。

    怨言,我們不能局限在言論的層麵來認識,怨言與行動是息息相關的,它就好似一隻豹在撲出之前的收腿躬腰一樣,它似乎是靜止的,但卻醞釀著爆發力。怨言,是與信心相反的東西,起初隻是消極的抵製行動,但它卻在暗中積蓄著一種勢力,一旦爆發開來,就難以收拾。因此,怨言不僅隻是言語,還有背後的行動。它潛伏著破壞,是拆毀的開始!百姓發怨言後,便開始與摩西爭鬧,若非耶和華製止,摩西和後來窺探迦南回來的約書亞、迦勒差點給以色列人用石頭打死(出17:3,4;民20:3)。怨言其禍心是作惡、反叛!(民20:10)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怨言不遏止,讓這些百姓任意而為,那會出現怎樣的境況?整個拯救以色列的計劃,包括整個拯救人類的彌賽亞計劃,就要遭到嚴重的破壞。那麽,誰在破壞這些計劃?是這些百姓嗎?他們連自己正在做著什麽都不知道,那麽會是誰?沒錯,是撒但。

    撒但想利用他們的無知、小信、qingyu、甚至正當的yuwang,煽動起不滿情緒,相互感染繼而漫延開來成為一股憤怒的浪潮,釀造成無法遏止的爭鬧,把摩西打死,另選一個首領,回到埃及(出32:1-6,民14:4),以達到它破壞神救贖計劃的陰謀。撒但是把消極不滿的意念,無聲無息偷偷地放到人的思想裏,人認同這一意念後,就會從口裏發出來。這樣,人就同撒但一同完成了一件“事工”、一起犯罪。(二)神怎樣對待怨言:

    看到這裏我們才明白,神的意念真的高過我們的意念:我們看到的可能隻不過是語言,但他卻看透了撒但的詭計——這是向神拯救計劃的極大挑戰。為了整個人類的得救,神不惜把這些發怨言的以色列人殺了,這是神“棄卒保車”保全大局的謀略,這非但不是神的殘暴,而是“神愛世人”的表現。要不是這樣,我們都不可能得救。

    我們算什麽,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乃是向耶和華發的(出16:8)。那麽我們在教會發的任何怨言,不管你對誰,實質都是向耶和華發的。這段經文揭示出怨言的實質:發怨言,就是向神叫板,向神發出挑戰。如果向神挑戰,會有什麽後果?不用說也能明白:隻有自取滅亡!

    因此新約嚴重地警告我們:“你們也不要發怨言,象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鑒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未世的人”(林前10:10,11)。神不會輕易說這樣的話,不會輕易就滅一個人的性命的,隻因為怨言的破壞性實在太大了。

    在新約,魔鬼仍然沒有放棄破壞神救贖的計劃,它仍然會利用人的無知、qingyu、不滿、甚至正當理由,來產生怨言,以達到破壞教會的目的,這教會,就是神救贖的計劃,就是行進在曠野中的以色列。

    我們不知道,怨言原來會帶來這樣嚴重的破壞後果和慘重的刑罰,神為要救更多世上未得救的人,會對常常在背後發怨言的人,施行“瘟疫、火燒、火蛇、災殃”以嚴厲地管教,甚至提早結束你在地上的生命。我們既知道神對怨言是嚴懲不貸的話,我們就當謹慎,不要讓不滿忿恨在心中作祟。

    (三)怎樣戒除怨言:

    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怎樣才能消除不滿呢?與埋怨相反的就是感恩,無論你處在什麽樣的處境,你都感謝神的恩典,那麽你就會滿足你現在的現狀了。即使你正處在不好的境況下,你也要感恩,因為我們相信神不會虧負我們,這就是我們的信心。雖然我們所處的狀況不太好,但我們相信這與我們的行為是相稱的:有一些災禍,是我們某些行為的報應;有一些艱難,是我們沒有尋求神的智慧所致的;有一些失敗,是我們沒有按神的話去做而發生的;有一些患難,是魔鬼的攻擊,又是神試煉我們的機會,是神要顯出他大能和愛的時候……。總之,無論怎麽樣,我們都要相信,這對我們是有益的。因此,我們對任何使你陷入困境的人和事,都不要埋怨。相反,要存著感恩的心,感激這些事的臨到。隻要你愛神,這一切對你都是莫大的好處。這樣,你在其中就會學會許多東西。否則,如果隻是一味埋怨,隻能對你有損,使你陷入更大的困境和危險裏去。因此我們要從苦毒的胎開始治死它,不讓它生出論斷、閑話,那麽就不會長出怨言來。

    怨言是由論斷、閑話這條蔓生長起來的。如果說論斷、閑話,隻等神將來審判的話,那麽怨言今生就要審判了,可見從閑話生出怨言這一步的罪有多重。因為罪是會生長的。“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1:15)。我們不但要在思維方式上、說話方式上悔改,我們甚至要在說話的態度上悔改!葉忒羅沒有象以色列人那樣向摩西發怨言,而是把看到的問題,當作一個良好的建議,摩西采納了,就成為以色列人的祝福。以色列人走在曠野的時候,實在渴得要命,這是不可否認的;也可能摩西忽略了百姓的這一點需要、忽略了求告神,這都可能是真的。但是,如果以色列人用另外一種商量的、提醒的口氣來說,性質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如果這樣說:“摩西,我們看大家都很渴了,既然你能使紅海分開,我們想你也能叫神使水降下來或從什麽地方冒出來的。不如我們先解決口渴的問題再走吧”。這是有建設性的建議,是有信心的表現,這樣是要蒙福的。彼此提醒、相互體諒,就能同心合意,以色列人就可以很快走完曠野進入應許之地。

    如果你有什麽需要,就算是絕對正常、天經地義的要求,是人之常理,但請你不要用怨言來表達。不錯,教會在建造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還有可能走錯了方向;會眾或者領袖也不是完人、超人,在言語行為上有過失,或是在方法措施上有錯……無論我們看到什麽問題,即使你所發現的問題有多麽嚴重,但也不要把它化作怨言,而是要化作善意的提醒,建設性的建議,用愛心和溫柔說出來,這樣你就蒙福了,你若常作這樣的善工,你一定會被神所喜悅和器重。

    但假使我們把原來好好的建議、提醒變作怨言的話,罪是會發酵的,也即是怨言會象病毒一樣傳染開的,那未,怨言的禍心所包藏著的怨恨、怨毒、怨憤就會象積蓄的火藥爆炸開來,這樣對教會有多大的破壞力,絆倒多少未曾得救的人。這樣,你就成為了魔鬼炸藥包的導火線,神為了除滅魔鬼的作為,不讓魔鬼得逞,他必要先把你這個導火線剪去。講白一點,神為了拯救成千上萬的人,在你還未曾造成教會的災難時,他就先下手了,他甚至不惜把你的性命在地上除去(而且還要麵對死後的審判),仿佛對付昔日的以色列人一樣。因為他說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林前3:16)。經受過各樣猛烈攻擊、經受過各樣大磨難的教會,仍能屹立於世界二千年,就足以證明,神能夠而且一直保護著自己的教會。不信,你試試看!!!默想和禱告:

    1.現在我才知道,怨言所帶來的後果和懲罰。

    2.現在檢查一下,我裏麵有什麽不平、有什麽怨氣?我知道我曾經說過許多不該說的話。

    親愛的父,求禰塗抹我的過犯,禰若不憐憫,我就無處尋找可親愛的父,求禰塗抹我的過犯,禰若不憐憫,我就無處可容了。從今以後,我決意禁戒心裏的埋怨、口中的怨言,因為我敬畏禰,阿們。

    第九章謠言傲雪,2008-07-2517:51:22

    《呂氏春秋》裏有個故事: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姓丁的人家,家裏沒有井,要引水澆地,就得跑到老遠老遠的地方。因此,家中長年有一個人在外麵專管打水。後來,他家打了一眼井,那個長年在外打水的人也回來了。家裏人很高興,逢人便說:“我們家打了這眼井,等於添了一個人”。有人聽訛了,就添油加醋地傳起來:“丁家打井,挖出一個人來!”這話越傳越遠,全國都知道了。後來,一直傳到宋王的耳朵裏,宋王就派人到丁家查問,嚇得丁家的人連忙解釋說:“這是哪兒的話呀!我們是說挖了井,省了一個人的勞動力,就象添了一個人,並沒有說從井裏挖出一個人來呀!”

    是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知有一些謠言是從哪裏冒出來的,而且無足而疾,一會兒就滿城風雨了,真的害死人。

    有一些謠言簡直是無中生有;有一些誇大得好似神話;有一些歪曲走樣;有些性質完全相反:甚至有些惡毒得無以複加……令人瞠目結舌——怎會這樣的?

    1.謠言的產生

    謠言是什麽?它的來龍去脈是怎麽樣的?

    謠言的發起,有兩種可能:

    (1)一種是故意散布假消息,從中獲利。具體表現在我們的教會裏,可能為了別人看好自己或自己的團體,散布不利於他人或另一個團體的講論。這些往往是從苦毒、偏見、自義、嫉妒……中產生的,這些故意製造出來的謠言叫造謠、誣蔑。什麽?教會都是些得救的人,心中有耶穌,怎麽會有這麽醜惡、殘忍的事?這有什麽出奇,這都是聖經曾經記載過的,在保羅、使徒牧養的教會都曾經非常普遍,更何況我們現在?

    有a、b兩個同工一同事奉,大家本來都嘻嘻哈哈,很快樂,很團結,但後來就發生了矛盾。原因是b很有施舍的恩賜,到每一個聚會點,除了講道外,還默默留意缺衣少吃的聖徒,回家去的時候,想盡辦法為他們解決一些衣物用品和金錢,甚至到城裏同學那裏購得大量積壓便宜的衣物,長期以來,都是這樣接濟憐憫貧窮人。她講道不但好,而且有愛心,對信徒的幫助很大。很多弟兄姊妹都感受到了這份愛,也對她有很好的評價。a卻沒有她這樣的好評,就從心裏不服,心生嫉妒,心裏說:“你隻不過是收買人心,籠絡人心同我爭位置罷了,你以為我不能識穿你的手法?”於是a故意在背後散布許多毀謗b的話:“某某,事奉動機不正,用物質想收買人心、引誘ren貪財,敗壞人心,是一個危險人物”。到處離間會眾(信徒)與b的關係。這時的a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麽——故意的無中生有,是不能證實的誣蔑;也很清楚自己為了什麽——爭回在會眾中失落的位置。後來教會的人就真的漸漸疏遠了b。還趁著她家中有一些事情,剝奪了她的事奉。而b,對於別人這樣毀謗自己的愛心和熱情,感到痛苦,又有口難辯,麵對這麽殘酷的事實,她傷心得大病一場,如果不是主的力量,她差一點自殺。

    教會就是這麽殘酷的。嫉妒殺人,謠言更能殺人!

    (2)從論斷中產生

    有一個海外的牧師,對中國的教會有極大的熱情,他傾盡全力——無論是時間、精力、財物,來幫助內地各個教會。他進出中國猶如過馬路一樣頻繁,走遍了大部分的省份。他極盡心力、心血,去奮興弟兄姊妹,關懷弟兄姊妹,因環境艱苦和疲勞過度,甚至有兩次暈倒不醒人事。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因出門的時間多,在家與孩子妻子相聚的時間就少了;因奔波勞碌,頭發過早地白了、掉了。他這份對中國熱切的愛,在他家鄉那邊無人理解、無人看到。於是有人在閑談時就說:“你看他的心全不在這裏,大陸有什麽吸引他呢?聽說中國北方的姑娘很漂亮,恐怕他在那一邊也有一個家吧?”就這樣,這種謠言慢慢就漫延開了,雖然人都不敢直接說他,但從人的眼神就知道是這回事。他開始感到他的家鄉無人再支持他的事工,無人再相信他對中國的熱情,到處遇到阻力。想想看,這對一個傾盡全力事奉神的人來講,有多大的打擊。感謝神給他力量,幾年後這件事也得到了澄清。

    後來人們還常常提起這件事,從中得到不少感慨:不知是從哪來的鬼話,我們足足攔阻他事奉幾年,唉,我們總被自己的言論所騙。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謠言:這個謠言最早在一個人的心裏開始——“看他的心全不在這裏,大陸有什麽吸引他的呢?聽說中國北方的姑娘很漂亮,恐怕他在那一邊也有一個家吧?”他用自己的推測來論斷那個牧師的事工。然後透過閑話表現出來,眾人又在傳話中散播,就這樣成為了謠言。

    又是這個牧師,由於常在中國,他有許多衣物不便帶回家鄉,就交由一個弟兄保管。而另一個弟兄看到這個弟兄從牧師那裏一袋袋衣服往家裏拿,又不便問,但從心裏去判斷,認為這個弟兄獨占了牧師給的衣物,然後到處講論。這樣,這個論斷就成了謠言流傳開來。

    (3)另一種情形就是從無知中產生,是從人的多言多語中產生的。箴言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10:19)。說明無論是人或是語言都有很多的局限,這使得我們的語言中常常包含許多的謬誤、曲解、誤會等錯誤。這些錯誤,往往就是從很多人參與傳言的“多言多語”中產生的。

    (一)語言的局限、聽覺的局限: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先向第一個人說:“我戴著一條鏈子,上麵掛著一個獅子”。這麽傳下去,二十、四十個都可以。你問最後聽到的人是什麽意思的話,他就說:“他帶著一條鎖鏈,後麵牽著獅子”。整個意思都變了。本來是很現實的話,變成了神乎其神的話。而且完全失去了本來的意思。這裏已經包含了語言、聽覺的局限性。有一次一個姊妹說某人很重,這個姊妹的地方口音“重”和“蠢”很相近,另一個姊妹也聽得不太清楚,就傳給某人:“某姊妹說你很蠢”,使得某人與那姊妹的關係莫名其妙的冷漠了。

    (二)視覺的局限:

    醫學上證實:人在一定的時間裏,所看到的東西隻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在五秒鍾內看一簇花,我們所看到的朵數與實際的數目有出入。又證實人的視覺有盲點、也有錯覺。有一次一個牧師娘在理發店等候理發,趁這空閑,她想寫點東西,於是她手拿白色的圓珠筆托著腮想問題,這時,剛好有個姊妹從理發店經過,從玻璃往裏一看,見到師娘拿著一條白色的東西在嘴裏,就以為她在抽煙。後來在教會裏流傳這樣的謠言,說師娘在教會外偷偷抽煙。還有生活中許多張冠李戴的事,是因為認錯了人。可見我們的視覺是不足以完全信賴的。

    (三)記憶的局限、複述失真

    我們的記憶力是存在一個比率的問題,我們人憑記憶來傳述某件事時,都不可能完完本本的,即使是高科技的數碼轉換,都存在信號的損失,電子音響轉換也有失真的比率。我們人聽某件事的時候,當時可能隻記得90、80,過一天、兩天、一個星期、一個月……比率就下降到50、40,甚至更低。如果我們再憑這些殘缺不全的記憶去複述一件事,那麽便可能帶著人的想象去彌補依稀模糊的記憶。然後再憑我們人的詞匯組織水平,變成語言,這當中又打了折扣。那麽被複述的這件事,與它本來的意思就會麵目全非了。

    (四)加入自己的想象、理解

    有一個傳道人,有一次進飯店吃飯,剛剛坐下,前一輪擺滿桌的碗碟還沒有撤去。這時剛巧有個弟兄在外麵的玻璃牆看到他,就以為(想象)他一個人吃了一大桌。於是有謠言不脛而走,說這個傳道人是個貪吃好喝的傳道人,亂用教會的奉獻等等。這傳道人不知謠言從何而起,弄得他有口難辯,洗也洗不清。

    (五)感情的局限

    我們人所講的話都會帶有個人好惡的感qingse彩,就是說的人可能都不自知,把一件事述說出來,不同人敘述就算都一樣,但用詞的褒貶、語氣不同,整件事的性質就不同。有一個人誇讚說:

    王姊妹穿著很講究,打扮得好似明星一樣(讚賞的)。

    但聽的人沒有聽出誇讚,反而覺得是嘲諷,她可能會聽出這樣的意思:

    王姊妹穿著很挑剔,打扮得好似賣藝的一樣,哼(鄙視的)。

    這樣,聽的人把這意思傳給王姊妹時,和原意走了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六)語文的局限、理解的局限、口才的局限……人種種的局限:

    有些人傳舌時,喜歡“夾敘夾議”的:“我覺得他這個人……”;“可能當時他想……”“事情肯定是這樣,要不怎麽會……”,用“合情合理”的想象、猜測、推理去補足事情的細節。這樣就會誤導聽的人,使聽的人不知不覺就把它當作了事實去傳。

    我們參與傳聞的人,本身就很複雜,有各種各類的人:有心不在焉,聽了一半,沒聽一半的;有理解能力低下,張冠李戴、顛三倒四的;有語文水平低下,用詞不當,辭不達意的;有些是聽錯的、誤解的,郢書燕說;有些根本就是說謊,虛詞詭說;有些則是不經之談的讒言;笨嘴笨舌,含糊其辭的有之;吞吞吐吐,言不由衷的有之;喜歡誇大,言過其實,大吹法螺的有之;道聽途說、信口雌黃、加鹽加醋的有之;好發議論,舐皮論骨,強作解人的有之……最後,就以訛傳訛了。這樣,許多複雜的人用有缺陷的語言傳達許多的話,那怎麽不發生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