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逛街

字數:2800   加入書籤

A+A-




    再說許宛二人不得不到許氏的族奶奶那裏應個卯,禮物是江南帶過來的補品及一些繡品書籍,倒是現成的。

    那許老夫人的夫君宓老太爺宓博官拜吏部侍郎,職位在吏部尚書梁曉之下。

    可是沒想到,那許老夫人是個極其囉嗦的老婦人。四十歲上隨夫進京任職離開浙江,已有二十多載不曾回鄉。如今見到許黛君,如何肯放?抓著許黛君說短訴長,問這問那。

    許老夫人又見許黛君和宛雨程長得標致,接人待物也十分懂禮數,心裏十分歡喜,便又叫來自己的幾個外孫女,宓家的女孩子看起來都溫順美麗,其中有一位名叫宓蔓青的女孩子,也是此次參選皇子妃的秀女之一,其餘的都已經說了親。

    待要告辭,許老夫人又留她們午飯,好在飯後許老夫人有客人來訪,許、宛二人好不容易脫身,也總算是到過了。

    在回胡府的路上,宛雨程想起銀票的事來。兩人在馬車裏坐地分贓,宛雨程將一千兩銀票遞給許黛君,笑道:“小君君,總共三千兩,我們兩個一半一半,你看可公允?”

    許黛君笑嘻嘻地接過,好似鮮柳拂起一湖春水,整個人充滿鮮亮的神氣:“你說了算。小宛宛,這一千兩真是不少了,我在想它究竟能買些什麽?做些什麽?”

    誰知宛雨程一臉懵懂,訕訕地笑道:“大約是不少了,我也隻是胡亂開的價碼。”

    聞言許黛君不覺失笑,也是,這閨閣裏的大小姐,哪裏知道市麵上的行情。許黛君當下心思陡轉:“既然這樣,我們兩個出來一趟也不容易,不如就在這街上隨意走走逛逛,也領略領略京城的行情?”

    她這建議正巧撥動宛雨程那根貪玩的神經,隻見宛雨程眸光一閃,欣然道:“如此甚好。”又壓低聲音湊上前道:“小君君,你莫不是打算拿這回的一千五百兩做本錢,想自己做些什麽買賣麽?”

    許黛君不意宛雨程如此聰慧,便也以實情相告,並不隱瞞:“我正有此意。”

    宛雨程眨著一雙桃花眼,好奇地打量著許黛君,她總覺得小君君跌了一跤之後,有些大不一樣了。比如她竟有膽量女扮男裝出行,見到楚樓的紅倌泰然自若麵不改色,還見識過那麽多山南海北的風土人情,連教的歌曲也是她從來沒有聽過的,眼下又打算自己做買賣……且言行上比之前也沉穩得多。

    她自八歲起便與許黛君相識相知,卻不知小君君竟還有這些不為人知的本領與閱曆。

    許黛君見宛雨程起疑,不禁帶嗔笑問:“你去還是不去?”

    宛雨程被追問,便隻得笑道:“自然要去。”

    宛雨程覺得自己掙錢的樂趣,可比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意思多了呢。何況她也很想了解這一千兩算多還是不多?

    二人一拍即合。

    喚來杏兒等人,又重新換上男裝。一行人在常青大街閑逛。

    一眼瞧見那牌樓上的大字,許黛君不免有些疑惑,她到過北京幾次,從未聽說有什麽常青大街。

    小宛宛,這裏是不是北京?”許黛君問道。

    宛雨程奇怪地望了她一眼,道:“怎麽不是?”

    許黛君心裏想,自己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北京的街道不熟也是正常的,更何況,這大明朝離現代五六百年,街道的名字隨著時代變更也是很有可能的。

    於是便笑了笑,也不再七問八問,以免宛雨程更加生疑。

    隻見這裏巷子雲集,列肆招牌店鋪眾多,碧瓦朱甍樓閣林立,貨如山積,琳琅滿目,酒榭歌樓之中絲竹不絕於耳。大街上行人如流,十分地繁榮。

    拐角的小巷子裏也有許多花棚柳鋪,賣一些女子用的荷包穗子、香珠香囊,以及各色有趣的兒童頑器。

    也有在街上捏麵人的,許黛君和宛雨程在那貨郎的攤子前駐足欣賞了一會兒。許黛君一笑,挑了一支貴妃醉酒買下,在宛雨程麵前獻寶似地揚了場道:“瞧瞧,這楊玉環喝得顏色紅得跟牡丹花似的。真是有趣呢。”

    宛雨程醒過神來,不由得笑罵:“那日若不是我喝了酒,哪裏有膽子做買賣呢?”說罷,見許黛君手上的貴妃醉酒眉眼嬌軟,實在活靈活現,卻又假意不悅道:“花錢買那麽肥的人作什麽?”

    許黛君失笑。

    兩人一路悠然閑逛,珠寶樓、古董行、錢莊、書齋、綢布店、帽店、鞋店、藥店、飯莊、水果齋、胭脂水粉行,每一處都不肯錯過,每一處都是商機。

    許黛君瞧著這商業街,熙熙攘攘的樣子,倒有些上海南京路五分的架勢。走得渴了,便去飲子店買了好些林檎水,分發給丫鬟及大仆隨從眾人,好不愜意。

    而宛雨程有一回淘氣,乞死白賴地跟著她二哥與四哥去過一趟蘇州的閶門,吳中號稱世間第一樂土,閶門最是富貴風流。京城是政治與軍事的中心,商貿往來怎及姑蘇那般,每一項交易幾乎都是一日萬金之數。

    因此宛雨程對這些並無多少稀奇,卻因為難得出門,自然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