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思閣
字數:3046 加入書籤
次日宛雨程稟明了宛雨洛,再三央告之下,果然遷出了胡府,攜許黛君搬去了上延街的思閣。上延街位於京城東部的中心地帶,鬧中取靜,是皇城新貴的集居地,離城西的胡府竟有兩個時辰的車程。
馬車在思閣大門外停下,又換了兩乘小轎進到二門,許黛君和宛雨程下了轎,見李管家早已恭候在那裏。
六小姐,許小姐。”李管家躬身見了禮,微笑道:“路途疲憊,還是請二位小姐先至思閣小憩吧,小的這就傳話下去,讓周海娘子準備午飯。”
宛雨程坐了兩個時辰的車,自然要舒緩一下才好,便點頭道:“如此甚好,有勞李管家前頭帶路。”
思閣是一戶寬闊獨立的院落,大約因為是別院的緣故,並不是京城常見的那種中規中矩的四進院落,放眼望去倒處處是江南園林風景如畫的格調,整個內宅掩映在眾多亭台樓閣的大花園裏,且隨著地形錯落有致地環繞在一泉活水四周。
活水最集中處是一個橢圓形的湖,北邊有一座紅色的主樓,嫵媚卻不失崢嶸,就是思閣。
驀然見到紅樓屋脊上展翅的青鸞,華采風流的開間,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宛雨程與許黛君不覺對視了一眼。
思閣的外觀與長公主府裏的月閣,竟有七八分相似。
不同的是,思閣東西兩處各有兩座陪襯的輔樓,臨湖的西輔樓由一道高牆隔開,獨立成一小院,卻有一扇月洞門與思閣紅樓相連,似斷不斷,似連非連。西樓一色金絲楠木的梁柱門窗,有京式的高潔肅穆,名曰從容;
臨河的東輔樓青磚黛瓦,娉婷精致有蘇式風骨,名垂垂,兩座輔樓各自沉浸於花柳扶疏、奇石林立的蓊鬱秀潤之中,與主樓遙相呼應,又自成一格。
李管家在旁一一向二人介紹道:“思閣上下二層,分東西兩座,共有一十八間房,裏頭鋪陳皆按六小姐在江南家中的規製布置的。東邊河那頭的小樓仍按之前老夫人的布置,給二位小姐用來做書房,西邊的從容閣設有花廳、議事處和膳堂。”
許宛二人分花拂柳,穿回廊,過平橋,下拱橋,迤邐來到思閣。許黛君占了思閣西端,宛雨程便住在樓東,二人在宴息處喝茶歇腳,看著問巧、杏兒幾個指使著思閣裏六個粗使的丫鬟們搬行李。
李管家又道:“若有不當或者疏漏之處,小的即刻囑咐下去添辦。此外,小的昨日在官牙看中了十個丫鬟,已下了訂銀,午後官牙便會送過來,小的到時將她們按排在外院的清音堂裏,不知二位小姐指派哪位姑娘去揀選過目?”
宛雨程挑了一塊玫瑰香糕,笑答:“且讓聽語和杏兒瞧瞧去、漢妝姐姐也一起去。”
李管家也不贅言,領命之後便退了下去。
宛雨程和許黛君新入思閣,又是自家產業,更沒了長輩兄姊的約束,不用晨昏定省,也脫離了嬤嬤們的監管,周海媳婦做的飯菜也可口了,宛雨程的心情隨之明亮起來。
午後聽語幾個在清音堂選了六個丫鬟留下,又著周海媳婦教她們府裏的規矩,先試著放在內院,負責灑掃傳喚等事宜。
問巧和影兒、輕黃三個到從容閣坐了,李管家召集院子裏諸下人見了麵,分了賞。
宛雨程和許黛君歇了一覺,便換了男裝吩咐備車,要親自出門采買一些東西。沒想到還未出大門,就看見有一輛青帷大車停靠在大門外邊,有一名青衣小廝正拿著拜帖立在門房,說是要找宛家的四爺和五爺。
三個門房聽了,都麵麵相覷,倒是其中一個年長的老蒼頭尋思道:“先麻煩小哥兒稍候片刻,小老兒這就去請李管家來。”
宛雨程這才上前道:“罷了,我先瞧瞧。”
老蒼頭三個並沒見過宛雨程,可卻認得方才打賞他們的問巧,見問巧立在宛雨程身後跟他使眼色,便縮著肩不語了。
不出所料,拜帖上落款寫著煥景二字,宛雨程便抬眼對許黛君笑道:“真是湊巧,是煥景兄來了。”
對麵的小廝十分機靈,聞言上前幾步,落落大方地作揖笑道:“原來二位就是宛家的四爺和五爺,小的失敬。煥景少爺與我家少爺來拜訪二位少爺,眼下正在車上呢。”
說著,隻見煥景帶著一位金冠紅袍的少年已下了馬車,闊步上前,溫和含笑:“二位賢弟,可還記得在下麽?”
許宛二人連忙笑著還禮。
煥景今日一襲淺藍色的細布士子袍,頭上係著逍遙巾,蒼白的臉上依舊掛著淡淡的微笑,雖長身玉立,卻顯得弱質彬彬。
這是我同窗好友卓秋堯。”煥景引見了他身後的那位紅袍少年。
紅袍少年與煥景截然不同,肌膚是健康的小麥色,眉眼堅定硬朗,穿著紅蟒箭袖,倒給人一種蓄勢待發又神采奕奕的印象。
卓秋堯立在煥景身旁稍後一點位置,與許宛二人互相見禮。
四郎和五郎這是要出門麽?”煥景看了一眼大門外宛家的馬車。
許黛君客氣了一聲道:“隻是閑來無事,出門逛逛罷了,二位兄台請屋裏坐吧。”
煥景卻笑了笑道:“巧了,我來請四郎和五郎去我家城南的莊子逛逛,二位賢弟若不嫌棄,今晚我做東請二位飲酒賞荷怎樣?”
宛雨程不由得驚訝道:“如今不過四月裏,竟有荷花可賞麽?”
一旁的卓秋堯笑道:“煥景家的莊子裏有,據說昨日才開的,若是運氣好,還有鹿肉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