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 瘋狗捅破了天
字數:3909 加入書籤
溫體仁一見崇禎神色,心便沉下來了。
皇上要保周延儒,所以才讓羅成彈劾目前最不能動的戶部尚書,歎息一聲,隻能讓周老兒多留幾日。
不隻溫體仁想不到,羅成會彈劾跟這事情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戶部尚書張培舉,就連其他官員皆是想不到。
溫體仁跟張培舉都是浙江人,他卻非是浙黨。
崇禎元年,皇上下詔推選內閣大臣,資曆淺的溫體仁自己無望入閣,揣摩年輕皇帝心思,彈劾崇禎不喜歡的錢謙益受賄、結黨,無資格出任閣臣,讓皇帝高興了一把,隨後信任不斷增加。
溫體仁若要扶持某人,皆是先找其他官員提出,他再支持。若要陷害誰,同樣讓其黨羽彈劾,自己先在一邊說好話,然後故意說出崇禎忌諱的事情使得皇上發怒……
未經曆過多少事情的崇禎從來都沒有發現溫體仁的險惡用心。
崇禎剛登基,清楚朝廷朋黨勾結,那時候起,溫體仁便表現出一副隻忠皇上,任何黨的人看著不爽便會彈劾,說壞話,年輕的崇禎以為他跟別的官員不同,不結黨徇私,信任日重。
現如今,溫體仁風頭隱隱蓋過周延儒,不停發力,期待幹掉周延儒,自己成為首輔,今天這是最好的機會。
沒想到,關鍵時刻,羅成彈劾張培舉!
分明是擾亂視線。
崇禎對羅成投的那一抹讚賞的眼光,溫體仁看到後,便知道今日無法扳倒周延儒。
在一邊看熱鬧的張培舉,萬萬沒想到火燒到自己身上。
五月,鄭以偉、徐光啟並兼東閣大學士,成為內閣輔臣,張培舉的機會越來越大,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失去入閣機會。
外人皆認為溫體仁是浙黨,溫體仁有時候坑隊友也不過是為了轉移視線,逮著機會便攻擊浙黨,作為浙黨魁首的張培舉壓力可想而知。
浙黨是目前東林黨之外最大勢力,若拋開溫體仁這個被認為是浙黨實際不是的次輔,浙黨跟其他幾黨也沒多大差距,浙黨三品以上唯張培舉一個。
擔負浙黨扛旗重任的張培舉,一直小心翼翼,隻為成東閣大學士入閣。
哪想到現在屁都不放一個,還有人把火燒到他身上。
當即跪倒在地,腦袋趴在地上,委屈說道:“皇上,微臣冤枉。承蒙皇上厚愛,年前主管戶部,每日為錢糧之事焦頭爛額……”
其他人更是愣了,若說貪腐,說誰都說不到張培舉身上。
張培舉家中本是商人出身,腰纏萬貫,出手大方,崇禎讓他做戶部尚書跟他商人家庭出身有著很大關係,想要讓他解決朝廷錢糧危機。
眾人哪知羅成彈劾張培舉,而且還是在貪腐方麵彈劾,本就為了轉移注意力,得了皇上授意,讓眾臣不再圍攻周延儒。
大明崇禎朝一大特色就是黨爭為曆史之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多黨林立,一片混亂。
能看清局勢的都能爬上去,當然,能爬上去的,都得把敵人給踩下去。
高級職位就那麽幾個,下級官員想升職,自然得等位置空出來。位置不空,自己就想辦法把上麵的人拉下來騰出位置。
有人開了頭,自然也就有了人群起攻之。
戶部尚書,可是正二品的高官!朝廷一共才幾個?
“啟稟皇上,臣彈劾戶部尚書張培舉奪人田產,私自出海與倭奴及紅毛鬼貿易,勾結海匪……”監察禦史趙炳良突然出言附和彈劾張培舉。
整個文華殿頓時炸開鍋來!
被彈劾奪人田產是小事,沒有幾人不被如此攻訐誣蔑。
奪人田產不是栽贓陷害,卻也沒有誰因此被定罪,除非皇帝看不順眼了。
違規出海,還跟倭奴及紅毛鬼這些大明的敵人交易,還在朝廷上當眾說,就捅破了天。
叛國,通敵!
崇禎臉色頓時陰沉得快要滴出水來,雙手緊緊地捏成拳頭,以殺人般的眼神盯著張培舉。
張培舉之前不少次提議開海禁,增加賦稅來源。
這樣的罪名,崇禎認為完全可能,若非如此,豈會提議開海禁?之前就有人告過張培舉此罪,崇禎需要他籌錢兩,懷疑被壓了下來。
朝廷禁海,就因為無錢糧,海防荒廢,開了海禁,豈不是更方便與外敵聯絡?
伏在地上的張培舉聽到如此罪名,渾身一哆嗦,張家船隊幾年前就出手,躲在幕後收錢。現如今趙炳良這瘋狗跳出來咬自己,究竟是得了誰的授意?
趙炳良不過一五品禦史,若是沒人指使,怎可能以此攻擊?
他也沒有辯駁,隻請崇禎明察。
朝中從海貿中得利的又不是他一家,而且大頭也不是他家才有。
周延儒向溫體仁看去,發現死對頭正盯自己,眼神中帶著詢問之意,微微搖頭表明趙炳良不是他的人。同時也以眼神問溫體仁,趙炳良不是他的人,溫體仁微微搖頭。
其他人皆不敢開口。
滿朝大臣中,不管是東林黨還是浙黨,亦或是勢力很小的魯黨,來自福建兩廣的官員,幾個人家族跟海貿無關?滿朝官員,多少未得海貿私利?
若查起來,天得翻過來。
趙炳良這條不聲不響的瘋狗,居然把天給捅個大窟窿。
崇禎皇帝看著一眾官員,心中怒火更甚,也不開口。
皇上不開口,跪在地上的張培舉不能不開口。
當即哽咽地道:“皇上明察,微臣自卸任浙江巡撫後,便再未回過家鄉。微臣兄長乃商人,臣幼時長兄遊走十裏八鄉販貨供微臣讀書……微臣身在朝中,家兄十年前便已出售家中商鋪,減少生意,現僅留維持自家生活所需之商鋪……微臣老邁,望皇上看在微臣為國為民多年,恩準微臣辭官歸家,骸骨葬入宗族埋骨之所……”
說罷,便重重地磕頭,長跪不起。
眾人萬萬沒有想到,想要打倒的周延儒打死不告老還鄉,掌管朝廷錢袋子的張培舉這時候居然要高老還鄉。
這怎麽能行?
戶部尚書,可沒有幾個人能幹得了,不管誰當首輔,都不能沒有錢糧。
崇禎如何不知道?他本來就認為戶部尚書大家都知道動不得,彈劾一下轉移視線,大家扯淡幾句就此結束,卻沒有想到事情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