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相見並不是那麽美好
字數:3432 加入書籤
鬧劇的最終,以那青衫公子的妥協結束了,隻是屬於陳寒清的事兒,還沒有結束。
怎麽樣?出氣了?”顧長霖問道。
有什麽出不出氣的,我就是看不慣他狗眼看人低的模樣,小橘怎麽了,小橘也是個堂堂正正的人,生存於世間,不偷不搶,靠著自己的力氣吃飯,不比別人低賤,憑什麽讓他侮辱?”陳寒清說道:“無妄之災,平白置氣,說起來我還是虧了。”
還真是個不肯吃虧的主兒。
顧長霖看著陳寒清:“本王倒是頭一次見到你這般潑辣的人。”說完,便是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唄。”陳寒清風輕雲淡的笑道。
你之前在陳府也是這般?”顧長霖問道。
你少來,我從哪兒來你不知道嗎?”
陳寒清與顧長霖並肩往外走,走到樓梯口處,顧長霖想起來,自家皇兄可還在上麵呢。
陳公子,要不要去五樓轉轉?五樓上可是有文華會呢,想來你進來之後也聽說了吧?”顧長霖邀請道。
文華會,不就是一群文人士子聚在一起無病呻吟嗎?有什麽用?”陳寒清問道。
陳公子看不起那些吟詩作對的文人?”顧長霖倒是來了好奇心,哪家姑娘不思春,幻想著將來會有一個風度翩翩滿腹才華的夫婿,而這文華會上的文人,可都是郢都城閨中少女理想的夫婿呢。
不是看不起,隻是個人來講,不太喜歡,若說這些文人士子是閨中少女的夫婿人選,我倒是覺得,挺適合我家小橘的。”陳寒清笑道。
公子,您就被打趣奴婢了。”小橘臉上再次浮現一抹紅潤,隻是這次,可不是被氣成這樣的。
顧長霖想的沒錯,哪家少女不思春,譬如小橘這樣的,可是他問的人,卻是少女中的極品,陳寒清。
我皇兄也在上麵,不去見見嗎?”顧長霖問道。
這陳家二小姐不是真正的陳家二小姐,她會甘心嫁給自己的皇兄嗎?雖然嫁給相王不知是多少深閨少女的夢想,但是這張冠李戴偷天換日的婚事,日後恐怕終究會有戳破的一天,到時候受傷的,定然會是眼前的這位陳家二小姐。
經過兩次的接觸,顧長霖對於這位陳家二小姐的印象還不錯,性格有些張狂,不似郢都城中別的少女一般,雖說溫潤,但是少了一絲活力。
說實話,顧長霖有些不忍心這女子當中唯一一抹不一樣的色彩,毀在這樁偷天換日的婚事當中。
好啊。”陳寒清大大方方的應了下來,既然顧長霖知道自己的身份,那那位相王殿下,定然也知道了,所以兩人見麵,沒什麽好避諱的,說不定還能找機會談談尋找真正的陳家二小姐的事兒呢,陳寒清自己一個人,始終勢單力薄了些,但是身為王爺就不一定了,手低下有這麽多人,找個人,多方便?
於是,三人無視了旁邊立著的牌子上麵寫著的對聯,徑直上了五樓。
一邊走著,陳寒清問道:“對了,這文華會到底是誰舉辦的?”
顧長霖笑了笑:“這你還是別知道的為好,對你來說,知道的越多,就越危險。”
聽到顧長霖這話,陳寒清明白了,這文華會,應該就是這顧長霖和相王舉辦的了,至於目的,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了,顧長晏現在可是急需刷聲望,刷人脈的時候,而這文華會,恰恰能夠實現這兩點。
跟著顧長霖上了五樓,陳寒清放眼望去,五樓的格局布置的是十分大氣的,無論是周圍的裝飾,還是中央的許多書案拜訪來看,都是為這文華會量身裝飾的。
顧長霖上來之後沒有去理會遠處的那些士子的聚會,帶著陳寒清直接往角落當中走去。
這會兒的陳寒清才覺得有些不對勁,自己見了相王之後,該說些什麽啊?要是上去就說:嘿,我不是你的未婚妻,我是被掉包過來的。
這就很尷尬了。
隻是,來都已經來了,現在再轉身逃開,豈不是很慫?
皇兄。”顧長霖走到顧長晏身前,拱了拱手。
站在顧長霖身後的陳寒清終於有機會仔細打量一番這位傳聞中的相王殿下了,畢竟當初在左相府,也僅僅是打了個照麵兒而已,模樣看的也是模糊。
顧長霖和顧長晏是同父同母所出的兄弟,所以在長相上還是有些相似的,隻是顧長霖給人的感覺是如沐春風,而這位向王殿下,周身卻散發著生人勿近的氣息,有些冷,有些嚴肅。
這位?”顧長晏看向陳寒清的目光帶著些許詢問。
左相府,陳寒清。”既然來都來了,不就是見麵而已,陳寒清也是落落大方的朝著顧長晏拱了拱手。
哦?你就是左相府的那位二小姐?今日一見,倒是有些與眾不同。”見到陳寒清如此姿態,顧長晏嘴角微微一翹,這姑娘,與不遠處的那些大家閨秀,倒是有些差別。
不知殿下指的是哪位?”陳寒清反問道。
陳寒清這一問,到也把顧長晏給問住了,自己明明知道眼前這女子,不是陳晟輔的女兒不是。
見兩人僵持,顧長霖連忙笑道:“咱們還是換個地方說話吧,此處人多嘴雜,不是聊天的地方。”
五樓雖然整整一層都是開闊的,但是在角落裏也有一排不算很大的房間,臨近城東方向,自然也是給一些人用來談論正經事情的地方。
這些房間的牆都是石磚砌成,隔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房間裏談論事情,也不怕被人偷聽了去。
進入房間,三人圍著小圓桌,盤膝而坐,顧長晏坐在正對著門的一邊,而陳寒清和顧長霖則是一左一右分別坐在顧長晏兩邊,小橘在房間外守候。
你的事情,十三已經跟孤說過了,想來你也知道,下月初,你我二人便要大婚了。”顧長晏說道。
陳寒清點點頭:“自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