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顏常

字數:2681   加入書籤

A+A-




    譯著:

    俗話說:“錢有眼,穀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此話不假。

    曾有一個貧兒,二十多歲的人,生活沒著落卻又不去做事謀生。一天,有一個青衣人領著一個白衣人來到他家,對他說:“我們被人囚禁了,幸而得以逃脫,現在來陪伴你。幾天之內黃兄也會來的。”說完徑直往裏屋去了。貧兒頗感吃驚,趕忙追上去細瞅,卻什麽人都沒有。隻見地上有東西堆積了老厚一層,都是青銅錢、銀子,於是明白這二位是銀神和錢神。幾天後,又有黃衣人,來到他家就不見了。化為黃金百鎰(譯者注:古代的重量單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貧兒由此暴富。

    貧兒心想財神既然是因不願意被人囚禁才逃出來的,必定很樂意讓人大肆揮霍。從此開始大把花錢,娶妻買妾,建造豪華大宅,收購田產。家中逐漸奴仆成群,賓客往來不息。出門便是轎子馬車,沿途炫耀,簡直如達官貴人一般。其豪富著稱於鄉間,其奢侈聞名於城市。後來他兒子的揮霍程度更超過他。或將黃金捶成箔片,用數十麵大旗卷起來。等到起風,讓仆人迎風舞動,滿天金光閃閃,經常如此。或用華貴的絲織品鋪地,厚達數寸,讓幾十名婢妾,光身躺在上麵,再用金珠等貴重之物,遠遠向她們投擲,約好誰被砸中下體就與她相狎。再不就是用珍珠寶石數升撒在上麵,讓她們赤身去搶奪,從而觀賞那種肉身跌仆的樣子,以此為樂。其他更多的驕奢淫侈之事,不勝枚舉,而一頓酒席值千絹、一餐飯菜耗萬錢的事例,又算得了什麽呢。

    一天,“貧兒”的父親出門,見路上的一堆糞便中有幾粒穀粒兒,吃驚地說:“穀物飽含了農民三季的辛勞,是人維持生命的基本食物,怎麽能將它拋棄在糞便之中?”立即讓仆人撿起來,用清水洗幹淨。

    回到家,他兒子迎上來對他說:“晌午時,有幾位穿戴華麗的人,一起從裏屋走出來,對我說:‘你家這是要攆我走哩。我們這就到西村的顏常家去。’慢慢地走出院子。再看屋裏的財物,一切都沒了。接著又有黃色的蚊子成群地從倉庫中飛出,頃刻間蔽天遮日,向西邊滾滾而去,而倉庫中再沒有剩下一粒糧食了”一時間父子跌足懊悔感歎,家道頓時中落。

    幾年之間,田產買盡,家人相繼死亡,“貧兒”也因饑寒而死去。都因為之前奢華的生活習慣,無法再改以勤儉來維持剩下的家產。加之災病等不幸,以至於隻剩下風燭殘年的孤老!

    後來,老人夢見有人告訴他說:“我是穀神,感謝你那天把我救出肮髒處,念念不忘,我會根據你的食量維持對你的供應。”第二天,就有億萬的黃蚊飛到家裏,都化成穀物,吃完又來,直到他去世為止。

    唉!天地間的財富,本來是為人所利用的,既要開源也要節流,才不至於以後衰落。如今有些守財奴,以至於父親借一把鋤頭、母親用一下掃帚,還不願給。這類人的那種貪婪、吝嗇,好像要把財神囚禁在自己家中。財神是能夠關起來的嗎?而那些紈絝膏粱的富家子弟,承襲的是前人餘蔭,肥田萬頃,廣廈千間,乃至於隨便一出手,就相當於中等人家十戶人的財產,這類人好比是財神來了,卻舉起刀斧去驅逐它。財神又哪能是這樣驅逐的呢?守財奴不智,敗家子不仁。不仁不智,都不是為人之道,他們對待錢財的方式,都不足以評價了。

    附原文:

    諺雲:“錢有眼,穀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蓋至言也。

    嚐有一貧兒,年二十餘,落拓不事產業。一日,有青衣人導一白衣人至其家,謂之曰:“某等為人所幽閉,幸得脫,今來就君。數日內黃兄亦至矣。”徑入其內室。貧兒頗駭,促視之,寂無所有。見地上有物積甚厚,皆青錢、白金也,乃悟為銀錢之神。數日後,又有黃衣者,造其宅而滅。得黃金百鎰,遂暴富。

    心念財神為幽閉而來,必樂為人用,於是聘妻買妾,造華屋,營田產。奴仆充庭,賓客踵座。出則肩輿駟馬,炫赫道路,儼然如長官貴族焉。豪富甲鄉裏,奢侈聞都邑。其子暴殄尤甚於父。或搥金為簿,以大旗數十卷之。俟風起,命仆颺颭,燦爛滿空,日以為常。或以綺羅席地,厚數寸,令婢妾數十,裸臥於地,以金珠貴重之物,迢擲之,約中其私處者即與狎。又或以珍珠瑟瑟數升撒地上,令裸相搶奪,而觀其顛仆,以為笑樂。其他淫侈褻越之事,不可枚舉,而一飲千絹,一食萬錢,又不足道也。

    一日,其父出遊,見道上糞中有穀數粒,忽瞿然曰:“積農人三時之勤,為人生日食之需者,奈何令棄汙穢中?”即命仆拾取,以水滌之。

    歸至家,其子迎謂曰:“午晌時,有數人衣服鮮楚,成隊自室中出,語我曰:“爾家逐我。今去至西村顏常家。”遂冉冉出戶。視室中財物,盡亡矣。複見黃蚊億萬出倉中,頃刻蔽空,望西而去,而倉中無粒榖存矣。”父子跌足懊歎,其家頓貧。

    數年間,田產鬻盡,死亡相繼,其子竟以饑寒委溝壑。蓋華侈素習,不能複以勤儉持其後,天禍又從而施之。以至於斯也!

    其父複夢人告曰:“我榖神也,感爾昔日穢中相救,念之不忘,當以爾身之食給爾。”明日,乃有黃蚊億萬飛來其家,盡化為榖,食盡複來,至死乃已。

    嗚呼!天地生財,本為人用,必撙節流通,而後不弊。近世窖鏹之徒,至於父借耕鋤,母取箕帚,猶不肯與。其貪吝之意,若取錢神而囚之。錢神豈可囚哉?而紈袴禱膏粱之子弟,承襲餘蔭,腴田萬頃,廣廈千楹,至於舉手一擲,輒費中人十家之產,是錢神既來,而斧鉞逐之。錢神又豈可逐哉?夫囚錢者不智,逐錢者不仁。不仁不智,直不可以為人,區區用財之道,又無足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