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狗屁不通

字數:3061   加入書籤

A+A-


    我試著從七七的視角去看這間屋子。

    一個在宮裏當差年歲多、頗被器重的能管事的宮女因為活計做得出眾,無一例外都練就了一副驕縱脾氣。她平時在娘娘那邊服侍,時不時來這裏看看這邊這些偷奸耍滑的小蹄子這幾天的活幹得怎麽樣,嘴裏爆豆一樣罵得她們不敢抬頭。自己借著檢查衣物用品準備是否周全的機會,不動聲色地放些東西。

    七七被抓了,這些一直被她壓著的小宮女可能會幸災樂禍地放肆幾天,更不好好幹活吧。

    我邊想邊學把手扶在剛才發現的沒有灰塵的地方,這個位置對宮女們的個頭來說,十分合適。若是公主在床帳裏睡著,站在這裏的宮女正是一副怕驚醒公主,小心翼翼躲在床架後麵探頭觀望的樣子。

    這裏是一整塊木板,上麵用象牙片鑲嵌著不知道哪位古代聖賢的典故。我仔細地來回摸著這塊花板,指尖驟然感覺到一點異樣的涼意,就趕緊端近了燈。

    一處象牙雕刻的房頂沒有緊貼著木板,那縫隙裏露出一點金屬光澤的邊緣。

    我試了試想把這個摳出來,不太好下手,隻好去公主梳妝盒裏拿了根小發簪來挑。陪在主子旁邊負責待人接物不用幹粗活的那些宮女有時會留一點點指甲,好讓手指顯得更纖長好看。有指甲尖兒的話,要把這小東西拿出來倒不那麽難。

    那東西一點一點地從象牙房頂後麵冒出來,是一枚極小的鑰匙。

    我大大鬆了一口氣,激動地拿著這鑰匙直奔公主的梳妝盒,估計隻有那裏才有這麽小這麽精致的鎖。把梳妝盒裏所有的小抽屜都取下來一一擺在桌上,果然,第三層的抽屜比其他層的稍微短了一些。我把妝盒的架子從妝台上拿起來顛來倒去地檢查,在背後找到了一個帶鎖眼的暗格。

    格子裏躺著兩把正常大小的櫃子鑰匙。

    我拿著這兩把鑰匙跟屋子裏所有的櫃門去一一比對,在衣櫃上方放冬季大毛衣服和已經小了的舊衣那兩格的深處各摸到了一個合適的鎖眼。

    我暗自一笑,七七的確算是精明仔細了,這兩個格子恰好是小孩看不見,大人齊眼睛的高度。不當季的衣服除了急變天很少翻動,那些穿不了的舊衣更是除了夏天拿出來曬一下,平時根本沒人理睬。到該翻曬衣物的時候,她便可以過來,一邊罵著小丫頭手腳不利索,一邊親手收拾公主的櫃子。

    既然找到了鎖眼,就沒有不打開的道理。

    一個暗格裏碼了一排新簇簇沉甸甸的大銀錠。還有一個小布包,裏麵裝著大小幾顆珍珠,大小幾顆略有殘破的瑪瑙、珊瑚、玉石。看來七七這個仔細的女人一定是一有機會就把自己零散的私房錢倒換成整的,平日娘娘首飾上脫落下來的寶石也被她悄悄收了起來給自己留著。

    另一個暗格裏是幾個大大小小的錦盒。這些錦盒裏的東西精彩得多,看來是替娘娘收著的。白玉雕的一隻白老鼠上燈台、黃金鑄的沉甸甸一隻老鼠抱銅錢、還有一隻墨玉雕的惟妙惟肖的灰花老鼠,後麵這兩隻都跟真老鼠一般大。一會子摸出了三隻價值連城的老鼠,我忍不住暗暗感歎,幸虧愉妃屬老鼠不屬豬屬牛啊!還有幾個小錦匣裝著些戒指、耳墜之類小東西,每一件上鑲的寶石都是分量重、光頭足的上品。

    要說是素來著裝淡雅的淑妃不喜歡這些太過刺眼的金寶飾物,讓下人收得遠遠的,還勉強說得過去。愉妃明明最喜歡豔麗打扮,皇上今日賞她一套衣裙,她第二天接著就穿出來,首飾更是恨不得一日三換。太後還在世時,沒少訓斥她在穿著上太過鋪張,甚至有一次叫她跪在院子裏石頭地上,讓一個老嬤嬤數著她渾身上選的琳琅飾物,比皇後身上多戴的五件全被除下來當場賞給五個最下等的粗使宮女。然而,哪怕是被折辱成這樣,愉妃還是對珠寶愛不釋手。

    這幾件首飾,為什麽要單獨藏起來呢?難道也是因為太過貴重,僭越皇後了?我不是太懂這些,便也沒有繼續思索。我找了一個茶盤一個果盤,把七七的贓銀和愉妃娘娘的珠寶分別放在裏麵,又探頭看了看暗格裏麵,有沒有漏下什麽。

    還幸虧看了!

    放愉妃東西的那個格子裏還有一個黑色的布袋,因為櫃子是黑檀木的,天一暗就沒看見它。我拿出布袋,捏了捏,覺得像是紙。

    猶豫再三,我還是打開了布袋,裏麵是一些信件。

    因夜聞秋聲,初覺簟涼,忽憶幼年事,故來信問四姐安。小弟在此處甚好,勿念。順寄紅葉兩片並填詞一首供四姐賞。”這一看就是那位辭了官跟著美人去逍遙的弟弟,不打緊。我放下來又打開了一封:“大姐肺癆亡故,聽聞姐婿欲續娶同村寡婦張氏。那張氏年紀尚輕,三妹恐紅蓮、紅梅姐妹日後受繼母荼毒,欲收留,無奈婆家不允,故逼迫愚兄接來撫養。言之甚切,兄不忍拒。然兄家撫育三子已是艱難,望四妹務必可憐一雙弱甥年幼喪母……”愉妃娘娘母家原來也不容易,我歎著氣放下這封。“小乙前程性命全賴四妹,愚兄謹拜。再拜!又拜!”當哥哥的在信裏當場咣咣磕了這三個響頭,愉妃怕是再為難也推辭不得了。

    愉妃兄弟寫來的這些家信看得我又心酸又羞愧,於是把紙張、字跡類似的都揀出來放在一邊,還剩了三張考究的花鳥灑金箋。三張紙箋上各是一首詩。

    天上風雲變,地下大路通。青壺藏玄妙,醜鬼有奇功”

    執鞭望群山,乃洋洋大觀。見之應吟詩,主客皆欣然。來到青峰上,為何不見仙。正愁何處去,統統登其巔”

    園中小築不見壁,刀過茶陵不留草。騰雲駕霧興雷雨,蜿蜒飛落稻田中。”

    我雖然念書不多,但是看完也敢拍桌子罵:這都是些什麽狗屁不通的破詩!

    ------題外話------

    那個,關於古人典故和讀詩的問題稍稍解釋一下,我們的女主沒有上過學,隻是識字的媽媽七零八碎地教了一些東西,不是文盲,但是文化知識一直很不成體係,請大家原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