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驚天變革
字數:4638 加入書籤
論師一脈由於生公的緣故,在晉朝正式地與佛教掛鉤。因為論師的傳人心守清貧,隻為貧民百姓做事,無事權貴,因此聲名不大。相反,佛教的教理因為受到封建統治者的大力推崇,所以,雖說佛教不是華夏土生土長的宗教,但是也很快發揚開來。因為竺道生以論師傳人的身份宣揚佛教,對頑石講《涅槃經》,讓其點頭;而且宣揚地精妙絕倫,再加上論師傳人的“隱世”和淡泊名利,生公也並沒有把論師的含義告訴蒼生,隻是說自己以論師的身份宣揚佛教,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傳的人越多,與原來的偏差也越大,故而,論師——精通佛教論藏的人,這一說法也在此時流傳開來。論師真正的傳人也在此時漸漸地銷聲匿跡。
不過,雖然在晉朝真正的論師漸漸地推出人們的視野,佛教的論師大行其道,可是,論師真正發生驚天變革的時間,是在宋朝。
兩宋時代,雖說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曆史上也相對較少;但這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所以民族危機嚴重,女真族,契丹族,等塞外的少數民族都妄圖擴張疆域,吞並宋朝。所以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雖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但是卻亡於外患。
這個時代百姓承受外族的入侵,論師的傳人自然要救貧民於水火,踐行論師之道。所以,論師的傳人從此往後一直都在貧民百姓中摸爬滾打。
在這個時代,論師的一本詭辯典籍——《公孫龍子》有遺失。其實民間所謂失傳的蒯通的《雋永》,李左車的《廣武君略》,再加上公孫龍的《公孫龍子》遺失部分,都是被論師真正的傳人所秘密的傳承了下來,並成為論師的典籍,代代相傳。因為論師是為貧民說話、為貧民辦事的學士,所以他們自然也要把自己的真正本領傳給貧民!
也正是這個時代論師的隱匿,所以論師一脈的傳人才有時間真正的感受到貧民百姓的疾苦,他們才能把以往的論師典籍做好恰當的編著和修改,為後世的論師傳下真正有用的、真正能讓貧民獲益的理論,讓後世的論師樹立更加正確的方向!於是,《公孫龍子》在曆史上失傳的部分成為了《詭辯論術》的精華;蒯通的《雋永》被修訂成了論師一脈的《雋永論術》;李左車的《廣武君略》被修訂成了論師一脈的《廣武論術》;《百學論術》以及《縱橫論術》也被做了精密地修訂。
從此之後,《詭辯論術》;《雋永論術》;《廣武論術》;《百學論術》;《縱橫論術》以及後來的明朝出現的一本《撼髒論術》中的精華部分,以及論師傲骨的修行方式,也同樣被編纂到了論師傳承的衣缽——潁考叔所著的《論師韜略》中。就這樣,《論師韜略》一直是論師衣缽傳承的媒介,其他六本便成為了論師考驗後輩的典籍。
宋朝,真正的論師一脈算是徹底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佛教的論師日益昌盛。但是之前已經說過了,論師一脈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隻是為了更好的踐行論師之道,所以,真正的論師一脈的聲名雖然不在,但是其傳人,確是更為讓後世的論師驕傲地昂首!
李贄,便是最傑出的一位。他繼承了論師衣缽,敢於蔑視傳統權貴,敢於批判權貴,將拯黎民於水火,探求一條益國利民的道路為己任。
李贄生於明朝。幼年喪母,隨父讀書,學業進步迅速。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學傳統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他身為論師傳人,自然心係貧民,所以他立誓“惟為下下人說”。故而,他十二歲就寫出《老農老圃論》,把孔子視種田人為“小人”的言論大大挖苦了一番,轟動鄉裏。
萬曆九年時,李贄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寫一些讀史的文章,並教授耿家子弟。李贄倡導絕假純真、真情實感的“童心說”。李贄在麻城還多次講學,抨擊時政,針砭時弊,聽任各界男女前往聽講,並受到熱烈的歡迎。
萬曆十二年,他移居麻城。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芝佛院,致力於讀書、講學和著述,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書》等著作。收入《童心說》、《讚劉諧》、《何心隱論》及與道學家耿定向反複論辯而撰寫《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書答、雜述、讀史短文和詩共六卷。揭露道學家們的偽善麵目,反對以孔子的是非觀為是非標準,批判的鋒芒直指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程顥、張載、朱熹。
萬曆十六年夏天,李贄為芝佛院的常住客戶和職業作家。書寫到高興處,索性剃發留須,故意擺出一副“異端”麵目,儼然是個搞學術的老和尚,如此便是十年。部尚書劉東星親自接他去山東寫作;曆史學家焦竑替他主持新書發布會;文壇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龍湖陪他一住三個月;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和他進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國各大城市輪流邀請他去做訪問學者。李贄不愧為真正的論師傳人,他一開壇講學,不管哪座寺廟,還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農民、甚至連女子也勇敢地推開羞答答的閨門,幾乎滿城空巷,都跑來聽李贄講課。一下子,李贄成了橫掃儒、釋、民的學術明星。這對傳統思想造成了強烈的衝擊,被當地的保守勢力視為“異端”、“邪說”,群起圍攻,要把他驅逐出境。李贄旗幟鮮明宣稱自己的著作是“離經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殺不可去,頭可斷麵身不可辱”,毫不畏縮。
萬曆三十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訐李贄。最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贄,並焚毀他的著作。李贄入獄後,他坦然說道:
“名山大壑登臨遍,獨此垣中未入門。
病間始知身在係,幾回白日幾黃昏。”
他後來聽說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便感慨地說:“我年七十有六,死以歸為?”三月十五日,李贄留下一偈:
“壯士不忘在溝壑,烈士不忘喪其元。”
隨後他便以剃發為名,奪下理發師的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而死,享年76歲。
好一個真正不畏懼權貴的論師,好一身難得的捍衛真理的傲骨!
還未入獄時,目光遠大的他便已經預感到了自己的前程,所以他便提前把自己的所有理論和著作的精煉部分交給了同時代的論師傳人。由於在明朝,真正的論師傳人早已深入貧民,除了自身的修養學識,以及信念心願之外,他們和普通的貧民沒有任何區別,那些權貴想把李贄的真正著作找到簡直是大海撈針。所以在獄中,那些被燒掉的、以及後世流傳下來的典籍,比如《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等,皆是他真正才華的冰山一角。
與他同時的論師傳人果然不負眾望,將李贄的真正思想結晶編著成了一本針砭時弊,抨擊權貴的傳世絕唱,亦是編著進入《論師韜略》,並且與《詭辯論術》;《雋永論術》;《廣武論術》;《百學論術》;《縱橫論術》做為了論師考驗後輩的典籍之一的——《撼髒論術》!
若為追歡悅權貴,空勞皮骨損精神。
年來寂寞從人謾,隻有疏狂一老身。
由李贄便足以見得,論師一脈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後,不僅沒有沒落,反而更加興盛!真正的論師傳人也一直遊走在貧民之間,踐行著自己的心願。就這樣,雖然中間也經曆了幾次少有的動蕩,但好在都平安渡過,也算是相安無事。直到有一天,八國聯軍的入侵,給論師一脈,又帶來了一次驚天變革。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北京爆發了“庚子之亂”。當時,幾十萬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入京圍攻各國使館。不久,八國聯軍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後棄都而逃。
第二年,李鴻章被迫與各國簽訂恥辱的“辛醜條約”,同意向十四國賠償白銀四億伍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庚子賠款”。
一九零八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羅斯福總統退還中國“庚子賠款”中超出美方實際損失的部分,用這筆錢幫助中國辦學,並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雙方協議,創辦清華學堂,並自一九零九年起,中國每年向美國派遣一百名留學生。這次事件,史稱“庚款留學”。
留美學生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胡適,還有後來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還有胡明複、周仁、秉誌、過探先、薑立夫、吳憲、孫學悟等。
這次庚款留的學生對中國現代化的奠基起了很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他們知道如何跟外交人打交道,如何正當地維護中國的利益。從總體上講,這批人是站在中西文化交匯點的高處,起點很高。因為這些人在出去之前都是受過非常深厚的傳統教育的熏陶,實際上是屬於更新了的中國的士大夫。
但也正是因為中國的發展變快了,所以一定程度上貧民和權貴的差距進一步地擴大,再加上這時從國外傳來的一些理論衝擊了論師的理論,所以論師一脈的傳人很快便進行了反抗,踐行“捍衛真理”和“護我貧民”之道。
不過,在隨後的抗爭中,由於種種的原因,比如官府的抵製,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的阻撓,這次抗爭並沒有任何的結果。但是不管怎樣,那都是不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論師一脈的始終都在一直挑著“心守清貧,捍衛真理,無畏權貴,護我貧民”這麵大旗,永遠捍衛貧民的利益,永遠不倒!正所謂;
“為真理立命,為貧民立心;
為先輩承絕學,為後世穩根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