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泰北(17)之身份卡

字數:5079   加入書籤

A+A-




    上世紀八零年代,在旺呐村大多數人的眼裏,如果沒有什麽走親訪友等流動性的需要,身份卡並不是一個什麽重要的文件或“必需品”。

    村子裏的大部分成年人都有那麽一張淺黃色的兩折疊身份卡片,平時都是由村長夫人親自保管,以防亂用和丟失。

    這種卡片的正麵印有一隻深褐色的大鵬鳥標記和一行泰文字,翻開折疊的裏頁,用泰文寫清楚對應人頭的姓名、性別、生日和常住地址,再蓋上一個隱形的鋼印。

    因為有鋼印,就代表著這種身份文件隻有政府機構才能依法出具,平常人是無法造假的。但是,這種身份卡上卻沒有照片。

    那些散落在泰北窮鄉僻壤的小孩子們,等他們長到一定年齡,有單獨流動或者旅行需要的時候,可以到大一些的城市如清萊府的相關部門辦理登記和申請手續。而辦這種手續的第一步,就是必須得到府裏下轄的各個縣和區出具對應的“介紹信”。這裏的題外話就是這種機製頗有些類似中國的戶口管理機製?

    如前一次“宋幹節”的時候,旺呐村裏走親戚的成年人帶著孩子們離開村子之前,都須到村長夫人那裏去領取身份卡。因為,如果你走親戚走得夠遠,就會遇到某個地區檢查這類身份文件的哨卡,沒有這種身份卡,你就無法證明自己是“良民”,你就得不到允許進入你想去的那個區、縣或是府,去你的親戚家。比如,你常年住在泰北的話,如果沒有這種身份卡,你去不了曼穀。

    所以,早年在泰北的大部分**的軍官、士兵和家屬們,沒有這種被泰國政府核發的身份卡,是沒有辦法離開美斯樂一步的,去清萊都不行。後來,因為**參與政府軍組織的相關戰役的貢獻,泰國政府逐漸開放了對這批人的限製,但仍有嚴格的名額限製。

    村長素察和老段都是幾年前頭兩批解決的人員,他們已有這種身份卡。而最近三年被旺呐村收留的非泰族人員如頌猜,是沒有這種身份卡的。

    所以,假設頌猜企圖離開這個旺呐村,他將是寸步難行。除非,下一家捕獲他的村子或部落,再次對他嚴刑拷打、關水牢之後,又能證明他是一個無害人員,才可能像旺呐村一樣的收留他,賞他口飯吃。

    這次的好消息,就是老段途徑美斯樂在華文學校麵試蔡老師的時候得到個通知,說是軍部打算分給他們旺呐村兩個編外的身份卡名額。

    通常,在泰國境內出生和長大的孩子們如阿香和她的兩個妹妹,到了一定的年齡,直接去政府相關部門自然申請即可,這種情況不為編外。而這裏的編外,特指那種定額分配給非泰國境內出生的,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流竄到泰國或滯留在泰國的人員。

    這個時候,原來的**人員和從雲南帶過來的隨軍家屬都還沒有全部解決身份問題。旺呐村與美斯樂多有接觸,算是大部隊在泰緬邊境地區的預備隊,所以,遇到這樣的好事,軍部還是會想起他們的,何況素察和老段兩位本來就是部隊上的人。

    其實,跟村長和老段跑出來另立門戶的人員當中,幾年征戰下來,有哪些人還活著,哪些已經犧牲了等等,美斯樂軍部那邊是沒有一本確切的人頭帳。

    當老段得知這兩個編外名額的時候,他沒有機會與村長商量此事。經過反複思量之後,他擅自把頌猜的名字直接填報了上去。而這時的村子裏,還有三個比頌猜先來的單身團丁們沒有獲得正式的身份卡。

    所以,由於老段對他的偏愛,沒有任何身份文件的故事主人公小頌猜老師,其泰籍身份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了核實和正式申報階段。

    隔日,待老段休息好後,他來到村長家要匯報這個事情。在村長和老段兩人心目中,這個身份卡算是一件大事。他倆深知他們這批雲南**及家眷在過去三十年裏沒法正常遷徙,一直蜷縮在美斯樂附近一個小圈圈裏生活,難以走動和擴張之苦。

    “休息好啦?”看見老段過來,素察關切地問道。他為老段沏了一杯好茶。

    老段謝過茶,麵若輕鬆地答道:“休息好了!我的身子骨還是不錯的。”

    “畢竟上了年紀的人了,車馬勞累這麽遠這麽長時間。”“不是這種事的話,今後咱們都要少出門了。”村長點醒著老段,他倆都是近五十的人了,一輩子顛沛流離,兩家的孩子都還沒有長大成人。

    “是啊。剛剛還能挺得住。”從旺呐村去美斯樂步行就要五六個小時,之後再要轉清萊、去清邁,才能從清邁那裏坐上老式火車顛簸一整天,抵達泰國首都曼穀。一個來回光路上就要花去一個星期的時間。

    “老爺子的事安排好了?”

    “嗯。挺隆重的!隻可惜……他老人家就回不了雲南了。”老段說道。

    “是啊,別說他老人家了。我們能不能回去都還是一個問題呢。”素察的話題有些悲愴。

    他接著說:“這蔡老師看上去不錯?”老段還沒介紹新老師的來曆呢,盡管他全然相信老段久經考驗的辦事能力。

    “嗯。昨天都沒有來得及跟老大您多說一說。”“這位蔡老師跟上次來的馬、羅兩位老師是一個學校的同事,蔡老師教泰文。她是比我們還要長一輩的一位老華僑的女兒,在泰國出生和長大,會說國語,但受的是泰文教育。十幾年前嫁給我們當時部隊上的一位小弟,丈夫在幾年前的一次戰役中去世了,而她又不願意回娘家。所以,她們這幾年在美斯樂的生活也是淒淒慘慘的。”

    “哦……”,村長知道,就美斯樂的整體生活條件而言,是不如他們旺呐村的。

    “我暫時安排她們娘倆住在公屋,等她們習慣以後,確定能夠留下來的話,我讓巴裕為她們蓋一個房子。”老段說的公屋,就是村裏用來接待偶爾會有的過夜客人的一間茅草房,平時就用來放放村子裏公用的農具。

    “如果不回娘家的話,我看她們應該會留得下來的。”村長說出自己的判斷。

    “老大,這次有一個事情,還沒來得及跟您商量我就自作主張了。”

    村長露出詫異的眼神,自我挪揄了一句:“啥?你不會私下同意了我們團座什麽事?”這位團座就是看中了阿香要她嫁過去做他兒媳婦的那位。這也是素察最近半年時間一直不敢再去美斯樂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看著自己懂事的女兒都滿十五了,這個時候重提此事也無妨呀?

    老段離開這段時間,素察倒是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女大不中留,看著閨女越來越懂事,老婆又看不中巴裕的話,把阿香嫁給他和老段過去長官家的大公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呀。關鍵是這十幾天,他都想好了一份特別的彩禮:長官得送兩個文化班的老師來換我家閨女!女兒要出嫁,但村裏的文化班得辦下去,能換兩個老師回來,對旺呐村今後的發展是大有幫助的呀。何況過去的老團長現在也是在美斯樂能夠說得上話的一個人。

    “沒有啦。這次團座倒是沒有機會跟我提這個事。”

    “是這樣,這回清萊府得到上級政府的指示,對我們上次提交上去的名單批準百分之五十的額度。軍部這次給了我們兩個名額,要我現場就核實上次報上去的名單。都沒有時間回來跟您再商量。”

    “怎麽樣呢?”村長記得三年前報上去了一個五人名單。

    “原來報上去的名單中有兩名已經犧牲了。”“我這回偷梁換柱,把……王愛工,頌猜塞進去了。”

    “……”,這種事情通常都是由老段打理,素察也不記得這些明細。但半年前犧牲的三位肯定有在那份申請名單裏麵的,還有兩年前跟鄰村爭奪水源的時候也犧牲過一位。至於誰在誰不在名單裏,他真的不記得。

    但是,“頌猜來了還不到……一年?”村長自言自語了一句先來後到的原則。他拿起牆角的大竹筒,塞上煙絲,點著火紙,深深地吸了一口,以詢問的眼光看著老段。

    “是呀,頌猜來了才十個月而已。”老段馬上答複老大。

    他接著說:“上次報上去的五位,犧牲了兩個剩三個人,而這次也隻有兩個名額。”

    “但這還不是關鍵。”

    “我覺得那三個孩子人都不錯的,但平時也沒啥出門的機會。但是,如果今後頌猜有了這個身份卡,你我出遠門要帶一個助手的話,除了巴裕能夠做做保鏢,頌猜可能才是助手的最佳人選?”

    “嗯,是這個理。”素察點點頭。“也就是說,那三位中間隻能給一個。另外兩位就要等下回了。”

    村長聽到這裏,算是理清楚了頭緒:“那可不能讓那兩位知道囉!”

    “是的,這個我也考慮過了。因為三年前填表的時候,我也隻是問過他們五人的意向,他們其實也無所謂的。所以,他們並不知道我們把他們的名單放進去了。”

    “我媳婦知道呀?”村長知道自己的老婆統管著全村人的身份卡,並且這種泰文的申請表格從來都是她親手填寫。

    “就是呀。雖然是你我做的決定,但表哥都是她填寫的。這個事情我都不好意思跟大嫂講,您……跟她說說就好?”

    “這個沒有問題。”素察算是認可了老段的偷梁換柱,他本人也沒有認為這是個多大的事兒,報誰的信息上去申請這張身份卡,就該是我和老段做決定的。

    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事,岔開了話題:“關於阿香的事,如果下次團座再提親,你就同意他。我無需彩禮,就要換回兩個文化班的老師!”

    老段聽懂了這句,對著自己的大哥豎起了大拇指:“老大,您是這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