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曼穀歲月(24)之有悲
字數:4206 加入書籤
阿香也上班了,跟頌猜在同一家公司。
女人做保潔,男人卻在學習質量的檢驗和管理。朝八晚七的,同起同落,倆人一起坐皮卡來上班,再一同擠皮卡回到郎溪鎮,還有房東奶奶做好了飯菜等著他倆回家一起吃晚飯。如果能夠如此的循環往複以致無窮,該是一個何等讓人舒心的節奏和生活?
頌猜心裏這會兒的感覺是在前一陣踏實的基礎上,更多了一份滿足,實在太滿足了!
阿香參加過入職培訓,很快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之中。這裏的保潔工作比阿香想象的難,或者說是比想象的繁重了太多。
全公司隻有三個保潔員,白班兩位,晚班一個,卻要負責全公司的辦公室、車間和倉庫幾乎所有的衛生打掃。
辦公室和車間的台麵清潔倒是由文員和產線工人自己負責,但兩位老總辦公室的台麵、椅子、文件櫃、風扇的清掃,和所有區域的地麵都是由保潔員負責。辦公室的地麵每天需清掃一次,而車間的地麵需每日兩掃,每一次的拖掃又分為了濕拖和幹拖兩種,要求就是一塵不染。
掃廁所也是有具體要求的。辦公室這邊需每日兩次(晚班不用掃),而產線那邊的兩個廁所需每日四次(晚班兩次),倉庫那邊的需白班一次。每次進到廁所去打掃衛生,需要做到地麵、水池無汙漬無水漬,每個便坑必須衝洗幹淨。做完了打掃之後還必須登記清掃的時間,清掃後的狀態以及保潔員的簽字,表格用完之後由行政部收回、並安排定期檢查。女總監本人也會隨機地核查,以保證她製定的各項工作細節落到實處。
倉庫裏麵的所謂疊紙箱,就是針對每日倉庫進料時用過的包裝箱,必須對方形的進行拆解和壓扁,然後整齊地捆紮、並堆放在一個固定靠著門邊的角落,以便外麵的供應商過來一周一次地回收。當然,紙箱附近的垃圾也由保潔員清理和收納,全公司所有的垃圾桶都是由保潔員收拾的。
還有,產線的人員都穿著白色的工衣、工帽和工鞋,它們需要每周清洗一次。雖是交給外麵的保潔公司進行清洗,但洗得幹不幹淨,需要保潔員核查,一旦發現破損的工衣,需及時用針線修補。對於無法修補的,需提交采購部備案,再買新補舊。
保潔員們在前方的一樓有一個專門的工作間,就像一個小倉庫,裏麵堆放著各種各樣的保潔用品,還有兩個一人多高的貨架,上麵擺放著白色的工衣工帽和工鞋,新員工製服的發放以及老員工的以舊換新,也是保潔員的工作。
如果前台的行政部有人手需要,比如前一次的集體招聘,保潔員必須放下手裏的活,配合辦公室的相關工作。等到配合的工作基本完結,保潔員再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著她們常規的職責。
所以,全部的工作細節按照要求過一遍的話,就應驗了女總監的那句話:“……時時刻刻都在做噢?”
兩個星期做下來,差點沒把阿香給累趴下。她並非懶惰,也曾經幹過一些體力活,但如此這般不停地做,確實是她人生當中的第一次。即使是前麵那份洗衣的活,幹活的快慢、用力的大小和節奏,似乎還可以在她的把握之下。而此刻這份工作對於阿香來說,就像是被拴在一匹快速奔跑的馬屁股後麵,一刻都停不下來。
但是,兩周以後發工資的那一刻,卻像一劑強心針,讓她和頌猜倆人狠狠地興奮了一個星期天。
周六下班的時候,阿香拿到了468銖。與此同時,因為正好是月底,頌猜又幹滿了五個星期,他也拿到了1901銖工資。天啦!這個時候太富有了!
可以想見,他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一趟郵局,還上丕廖的一千銖。之後,就是宴請公司裏麵熟悉的同事們。算是回應了上次修表小組二姐說過要請吃飯的事。可是,真到請客吃飯的最後一刻,修表組的大姐卻沒有來,雖然她就住在郎溪鎮上。
為什麽?因為她生氣了。自從那次她說請客吃飯,頌猜沒有應允以後,她對頌猜的態度已經變得不理不睬了。即便頌猜轉去了質量組,他的妻子阿香也來公司幹活了等等,這些個變化讓公司裏麵許多人都倍感欣慰和高興的同時,但大姐她就是提不起精神和興趣,對頌猜以及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保持著一種漠視。
二姐曾經興奮地告訴過她說:“哎,那頌猜的帕拉雅到廠子裏做保潔了,好像她現在是咱們廠子裏的廠花耶?!”
聽到這裏,大姐的回應卻是:“你專點心幹活好嗎?那姑娘長得漂不漂亮,幹你什麽事?你能不能矜持一點?”二姐聽得出來,大姐對頌猜已有心結。
好在頌猜無暇顧及這些,因為他在工作上麵對的新鮮事物已經讓他目不暇接。
領過第一次工資,阿香的第三周進入了夜班模式。也就是說,她每天晚上上班,白天卻休息。而且,從今往後的這種白晚班輪班狀態,是每兩個星期來那麽一次。與此同時,頌猜又從質量小組,調到了工程組進行學習和工作。
工程組原有三個人,兩個工程師加一個助理,全部為男士。其中一位高級的工程師主管新產品的開發,中級的那位師傅負責現有產品的工藝,而年輕一點的那位助理工程師,則是主持生產現場所有工裝夾具的使用和維護。
來到工程組,頌猜以為又該是有趣的工作。但兩天下來,他發現這種技術活難得可以讓他窒息!原來,他來到工程組之後,主要就是跟著那位中級師傅學習表芯的修理。
在修理小組和質量組的時候,他就見過了各種各樣的產品瑕疵。最簡單的就是零部件的表麵有油漬,但是表還走得挺準;複雜一些的就是走時不準,即一天二十四小時運行下來,會差個幾十秒或是幾分鍾的不等。但作為手表表芯,走時不準已經是一項大忌;最不靠譜的,就是裝配完畢後,三根指針都走得挺好的。但一夜過後,或是等到準備打包出貨前的再次檢驗的時候,發現表麵的三跟指針已經全部停擺!
發現油漬,清洗幹淨即可;如果是走時不準,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表芯裏麵的那片電路板出了問題。換一片電路板也常常可以把表芯修理好;但是,如果遇到表盤邊上的調節杆都沒有拔出,三個指針卻全部停擺,那原因就可能是方方麵麵。
最大的挑戰,就在生產線有時是自己發現某個批次有問題,或是質量組根據標準發現一個批次的次品率太高,那麽,整個批次的產品必須全部重新檢驗和修理。幾百隻上千隻表芯啊,需要工程部立刻拿出一套修理方案,是換一個零件再檢驗,還是換兩個、換三個,或是要換更多的零件再檢驗?
來到工程組的第三天早晨,那位中級師傅就把兩盒表芯擱在頌猜的臨時辦公桌上,說道:“開始做吧。一盤64隻表芯,兩盤共計128隻。你看看都是些什麽問題?寫下你的修理方案,下班前交給我檢查。”
一台顯微鏡,一隻眼罩鏡,一把鑷子,兩把微型螺絲刀,在工作台前的燈光之下,他得獨立地修好這128隻表芯,並總結出更換零件的程序,即所謂的修理方案。
等到下午六點半下班的時候,他都沒有完成80隻表芯的修理,紙頭上的修理登記也是異常地淩亂,毫無頭緒的樣子。師傅看了頌猜一眼,搖了搖頭說:“動作太慢!你繼續,待會兒坐夜班的車子回鎮上去吧。”
辦公室裏的大部分同事都已下班回家,頌猜繼續著他的修理和總結工作。又耗了一個小時,皮卡司機都已經過來催了,說道:“回去吧!明天再說。”
看著自己修好的不到一百隻表芯,還有那無序寫下的一頁記錄紙張,他感覺到了一種絕望:這工作太難了!
跟著皮卡回到郎溪鎮,頌猜下車的時候,妻子阿香卻是上車要去廠子裏上夜班。妻子看到有些為難鬱悶情緒的丈夫,關切地問道:“怎麽啦?今天加班了?”因為他晚回了一個小時。
“不算加班吧?反正就是今天的活沒有幹完。”
“你早點回去休息吧。房東奶奶還給你留菜了呢。”是啊,為了能夠多修幾隻表芯,他都沒去食堂吃廠子裏為加班人員準備的晚飯。
“哎。那我先回了。”頌猜垂頭喪氣地一說完,那輛載著阿香和夜班工人的皮卡,已經絕塵而去。
這一晚,頌猜在夢裏修了一夜的表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