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厲害的大明遠征軍步兵(上)(一更)

字數:2940   加入書籤

A+A-




    多爾袞病倒了寧遠城,把戰事指揮權交給了洪承疇。這位洪大人一邊在床榻前侍候多爾袞,一邊還得加緊布防寧遠城,因為他們知道明軍很快會來的,沿途布下很探馬暗哨。

    這次多爾袞出京共提調了二十六萬大軍,山海關一戰失利,出關計劃破產,這一役折損了十萬人馬,清軍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多爾袞把剩下十六萬人交給了洪承疇,加寧遠的兩萬守軍,清軍還有十八萬人,實力仍然相當雄厚。

    現在嶽樂和索尼都陣亡了,傷病在身的多爾袞感到無助,能指揮打仗的也有這個大明的降臣洪承疇了,剩下的那些額真都是一介武夫,再是幾個蒙古將領,戰場衝殺可以,運籌帷幕也隻能指望這個漢臣了,多爾袞想到過回北京養病,但這裏他的確不放心,大明的遠征軍太可怕了,山海關一戰令他心有餘悸,這個大明的降臣能不能替他守住寧遠城,他心裏實在沒底。

    因此他在寧遠養病,也希望能早日康複,繼續指揮千軍萬馬,打退明軍,圓他的入關南下夢想。

    多爾袞在病榻含淚寫下了一封告皇和太後書,把山海關之戰以及自己負傷之事詳細說了一遍,派心腹之人騎快馬送往大清京師。

    接下來他們聽到明軍北要攻打寧遠城的消息,多爾袞在病榻召來了洪承疇,“洪大人,明軍大舉進犯寧遠城,如何守城,本王想聽聽大人高見。”

    洪承疇心裏清楚,多爾袞這是對自己不放心,雖然兵權交給了自己指揮,但他卻不離開寧遠,而且自己身邊全是多爾袞的心腹大將,這些都是多爾袞不信任自己的表現,說白了自己是漢人,不是他們族類,自己如果敢有一點點向明之心,會粉身碎骨。

    洪承疇心裏跟明鏡一樣,表麵裝作什麽都不知道,趕緊施禮道:“王爺,明軍這次出動十萬人馬,要攻取我們的寧遠,領兵帶隊的正是當年的流寇頭子張獻忠,他帶這十萬人馬全是兵步,卑職以為,我大清鐵騎驍勇,以騎兵對他的步兵,仍然把戰場擺在城外,絕對能勝。請王爺聖裁。”

    多爾袞滿意地點了點頭,到現在他和洪承疇仍然不願承認,他們清軍論戰力不如大明遠征軍,山海關之敗事出有因,如果索尼不陣亡,如果石河阻擊戰他們贏了,如果能撐到天黑炮營趕到炮轟山海關,按照多爾袞的運籌,則遠征軍必敗無疑,他們肯定能二次入關。

    現在明軍隻出動了十萬步兵,拉開了二十百多裏的戰線,明顯是要來攻城,這也太不把他們清軍的鐵騎擺在眼裏了吧!

    “洪大人不愧有白起之才,不過這個張獻忠也不是好對付的,他跟李自成不差下,大人還須謹慎。”多爾袞叮囑道。

    洪承疇對張獻忠更是不陌生,這是老冤家對頭了,因此成竹在胸道:“多謝王爺提醒,張獻忠貪功心且,一天跑了近二百裏,把炮營糧草等輜重遠遠地甩在後麵,現在他們已經是疲憊之師,已經到了煙台河一帶,離這裏四十裏,我大清鐵騎半個時辰能開到,卑職打算在那裏跟他們打一仗。”

    多爾袞大喜,“本王在這裏為大人準備慶功宴。”

    “多謝大人。”

    洪承疇辭別了多爾袞,回到帥府立即點兵派將,讓蒙古大將貼爾木和鐵黎率四萬八旗精銳輕裝疾進,半個時辰之內開到煙台河,對明軍發起猛攻,天黑之前,務必把張獻忠的這支人消滅在煙台河南岸。因為洪承疇算計著,天黑之後,明軍的炮隊開到了,那這一仗不好打了。

    “尊命!”兩位蒙古韃子人高馬大,生得如黑塔一般,施禮後,點齊了四萬大軍出了寧遠南門,奔襲而來。

    這時太陽才升起了一樹高,四萬韃子的鐵騎背對著朝陽,在綠草如茵的荒野飛弛。萬馬奔騰,如開閘泄洪一般,鐵流滾滾,氣勢滔滔。

    “來得好,準備列隊迎敵!”

    韃子的人馬離他們還有十幾裏地的時候,張獻忠便得到了報告。原來昨天晚,張獻忠盤算好了,這一仗肯定還是野戰,根據韃子來去如風的特點,他們肯定不會讓他這支人馬輕易在城外紮營的,然後等炮隊開到攻城。如果如李過所說,半夜三更他們趕到城外,清軍肯定會趁機他們疲憊紮營不穩,出城洗劫他們,因此張獻忠二更天不再往前趕路了,離城四十裏命人紮營煙台河南岸,好好休息一晚,第二天再跟他們開戰。

    第二天早,果然接到了韃子騎兵來襲的消息,張獻忠立即集合人馬,十萬步兵陳兵在煙河南岸等著韃子。沒有弓箭,沒有火槍,更沒有大炮,今天他要來一場大明步兵戰勝八旗鐵騎的神話。

    在河南岸幾裏處,張獻忠把十萬人馬擺成弧形陣,讓李過帶兩萬人馬居左前方,袁宗第帶兩萬人馬居間前方,高一功帶兩人馬居右前方,張獻忠親統剩餘的四萬大軍作為軍主力,列在三支人馬的後部居位置。

    張獻忠的人馬剛剛布好,天邊的遠處便出現了一排如螞蟻般的黑點。這黑點越來越大,漸漸成人馬狀,萬馬奔騰,排山倒海一般衝殺過來。

    張獻忠的十萬大軍站在那裏一動不動,這麽看著韃子的數萬人馬衝殺過來,仿佛看大戲一般,明軍沒有修築任何防禦工事,手隻有刀槍劍戟等冷兵器,這在韃子們看來,這十萬明軍無疑是等死的節奏。

    煙台河在今天的興城縣也是當時的寧遠城西部,因大明設置煙台而得名,它的源頭是老嶺山的南穀山泉匯聚而成,全長不到一百裏,注入勃海,河床最寬處也不超過一裏地,河水寬也是二三十米,現在是春季尚未到汛期,河水更顯得窄潛,可騎馬涉水過河。

    四萬人馬普天蓋地一般衝進河床,踩得浪花飛濺,眨眼之間韃子的前鋒部隊便衝過小河,朝岸的明軍一邊放箭一邊猛衝過來……

    百度搜索品.書,網更新最快的小說站!(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