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字數:1967 加入書籤
上回說到高文化對比中西文化,指出各自存在的優點和不足,以及產生的基礎,還算接點地氣。但是孔子聽後又有點不樂意了,等高文化話音一落,孔子就接話說道,所以儒家文化才號召人們沉得住氣,坐得住冷板凳。不是窮嗎?先潛心修煉,等內心強大了自然富貴就來敲門了。不要怕窮,“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不是你等不到富貴,是心太急,自己沒修煉好,卻怪儒家文化不好,這很不應該。
高文化說,都兩千多年了,什麽時候能修煉好呢?恐怕是根本就修煉不好吧?別再拿這個來說事兒,咱現在說的就是儒學思想的適應性,它應該在什麽樣的環境下才有生命力,人們才不致於走彎路,人們也才能不再誤解它。我是在替儒學說話,別一說儒學不好你就急。
孔子臉一紅,訕笑了兩聲不再說話。
高文化接著說,剛才也說了,太方是在經濟有了一定基礎以後才推行的儒學思想,能走成什麽樣兒咱先不說,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肚子裏有食兒了才會想起禮儀,肚子餓得咕咕叫,吃了上頓沒下頓,你讓他講究禮儀,那不是對牛彈琴嗎?我想過去的皇帝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他是太懂這個道理了,故意不讓老百姓吃飽。當老百姓吃飽穿暖了就會向他提更高的要求,就不會再對他感恩戴德,隻有讓老百姓永遠生活在貧困線上,這時候你給他點好處,他就會對你歌功頌德。這就是封建皇帝醜陋的一麵,用這一著培養了一輩輩奴性十足的國人。這一點我特別不想提起,其實不能願國人,怨隻能怨封建皇帝太狡猾、太不是東西。老在拿捏老百姓能承受的限度,在受得了和受不了之間徘徊,最終還是自掘墳墓、玩火**。雖然兩千多年的皇帝不是一個人,是千千萬萬的李姓、張姓或是其他名姓,但是在他們走過的腳印裏從頭到尾都大大地書寫著一個個卑鄙和醜陋。
高文化一邊說一邊看周公和孔子,見兩位老祖宗不自覺都低下了頭,高文化還以為兩位老兄說話說累了。說過以後,自己也不吭聲了,三人暫時陷入了沉思。附近乘客說話的聲音才漸漸闖入了耳鼓。
望著窗外飛速逝去的一切,高文化的思緒就像洶湧的江河水停不下來。如果換個角度,把空間的轉移想象成時間的推移,遠處一會兒是綠色的麥田,一會兒又閃出一條寬闊的河流;一會兒是一閃即逝的村莊,一會兒又是樓房林立的都市。還有山坡、樹林、溝溝叉叉,近處的景致則像霧,一閃即逝,遠處的景色像個圓,在繞著一個不知在何處的圓心轉。我們人類能注意到的也都是成百上千年曆史的軌跡,就像遠處的景色一樣一直繞著一個圓心在轉,而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情況,在曆史長河裏也隻是一瞬,就像近處似霧的景致,根本就沒有反應的時間,而我們所處的位置也正是在這一閃即逝的瞬間裏。即便如此,誰又能想到這一閃即逝的思考會不會影響到以後的幾百甚至上千年呢?
太方的目標是五百年,這在世界曆史上也是比較具有挑戰意義的。中國從秦以後,曆朝曆代超過五百年的還沒有。國家的治理尚且如此,一個企業的命運憑什麽會和五百年掛鉤?這需要有多少代繼承人持續不間斷地努力才能夠實現啊!但願它不是吹大話。聽說國外的企業有幾百年的,但是國外有國外的條件,和我們國內又有所不同。難道太方的掌門人學到了國外管理方麵的“九陰真經”?高文化就這麽一邊看著窗外一邊胡思亂想,說不定自己哪一天還真會跑到國外的某個地方去看一看。
太方現在是成功的,但也隻是“半路出家”,不是原始儒學精神的傳承者,隻是在成功後利用儒學想走向更大的成功或走的更遠。其實,有無數的企業都死在了繼續的路上,成功者寥若晨星。每一個成功者都想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但是道路何其難!盡管太方走了與眾不同的道路,可能在別的老總那裏或者理論研究者那裏被嗤之以鼻,但是太方老總應該算是一個勇敢的探索者。就像人們說的,是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能從中國傳統文化裏汲取營養就很不簡單,更何況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外也有了一席之地,自己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自己不會用,卻讓別人用出了成績,那還不惡心死?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被外國人用來做成槍炮反過來卻把中國人打敗了,想想都難受。老祖宗的東西真的要好好用啊!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