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字數:1853   加入書籤

A+A-




    上回說到周公三人告別豐萬禮和常和寬要回賓館休息,三人走在了去往賓館的路上。

    四柱預測除了在暗中影響著社會以外,最根本的首先還是在影響著人。它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固然與儒家倡導的公而忘私、從善如流相矛盾,但是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它並沒有錯。就像先秦時期的楊朱一樣,楊朱的結局固然讓人黯然,社會主流意識也並沒有因楊朱而變得健康起來,相反,他的存在正好豎立起一個標杆,一個反麵教材,所以曆史上的楊朱及其學說就像是曇花一現,在曆史的長河裏幾乎沒有激起一絲浪花,盡管在楊朱時代曾顯赫一時。四柱的命運則顯得複雜多變,雖然迎合了統治階級的胃口,但又不怎麽招它們待見;盡管保留了陰陽五行的精華,產生了比較強的生命力,也仍然沒有走向社會顯學的位置。加之東方文化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懷舊。遙望將來虛無縹緲,不如回首往事,圈圈點點,盡管五味雜陳,終究與自身有些關係。遙望將來,心裏沒底,這其實是反映了人的內心對現世的無可奈何,所以凡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都是好的。

    而與之相對應的西方文化則更具有創新精神,發現不足就迎頭趕上。在這方麵,中國人怎麽樣呢?窩裏鬥,羨慕、嫉妒、恨,誰要是創新,就等於與大眾為敵,魚死網破在所難免。何況改革創新必然觸動利益鏈,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讓你改革成功的,總是要千方百計設置障礙,加以阻撓和破壞。因此,中國人一個典型的思維死角就是以動機來對別人妄加揣測。即便這樣也就罷了,關鍵是執人生死的大事,比如:判刑定罪等也這樣,可就遺害無窮了。曆史上不以事實為依據的例子有很多,永遠都是以動機為標杆,來個先下手為強。先下手你是強了,別人可就遭殃了。有人說,防患於未然不對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對嗎?都對,但用現代觀點來看,這都隻能停留在謀劃的層麵,要給人定罪、判刑就不能以動機來作為標準了。中國封建**的皇帝為什麽要這樣?那是因為他們心虛,他們神經質,看見什麽都害怕,害怕還不願放手才導致有這樣的結果。中國曆史上的冤案以莫須有罪名被殺的有很多很多,伍子胥首當其衝,後來的商鞅算一個,韓非子算一個,韓信也算一個,再後來的李剛、嶽飛,明朝的於謙、袁崇煥,甚至清朝的康有為等戊戌六君子也可以算上,都屬於這一類,真可謂數不勝數呀。對皇帝而言,用謀反最能打動他的心,以達到進讒言、陷害忠良的目的,所以冤案也最容易形成。對普通人用“聽說某某說了你的壞話”,最能讓對方中計,以達到挑撥離間的目的,這就是曆史遺留給我們的教訓。

    一種理論如果成為係統,然後再被世人接受,需要的不是清晰,而是無解和虛幻。道家是這樣,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道”直至今天仍然讓人品咂不盡。道家從此可以從理論上站住腳,並流傳下來,甚至是後來傳入我國的佛教也受到了本土道家思想的影響,然後是二者互相影響,並各自發展。禪宗不就是這樣嗎?四柱預測也是這樣,一切以沒有答案為答案的預測,和道、和禪宗,相信終將都會繼續下去……

    三個人走走停停,就這麽你一言我一語,行走在大街、小巷,河流、橋梁,村莊、稻田,走到哪裏了?不知道。走向哪裏?也不知道。時間凝固了,空間凝固了,他們談論的內容龐雜卻又條理清晰,一切都像是冥冥中的安排。

    不知不覺間,眼前景象完全變了。一絲悠揚的笛聲從浩渺的天宇間傳遞過來,像是被清風送過來一般,又帶來香氣陣陣,沁人肺腑,這是哪兒呢?我們走到哪裏了呢?高文化像是剛從夢景中醒來,問身邊的兩位老者——周公和孔子。

    周公和孔子微笑含首,手持羽毛扇,輕輕一揮,彩雲飄飄,祥瑞之氣如仙似幻。時間來到了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一頭老黃牛輕搖慢晃,脊背上橫坐一個小牧童,手執短笛,橫吹仙曲,悠揚笛聲正是從他那裏而來,後麵跟著一頭大青牛,青牛背上端坐一位老者,白發、白胡子、白衣衫,因為距離太遠,麵貌看不清楚,兩頭老牛正朝三人方向而來。

    欲知事情前因後果,請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