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字數:2227   加入書籤

A+A-




    四十八

    上回說到豐萬禮的理論有點太過難的時候,孔子建議他編一套教材,係統地來傳授。孔子不愧是萬世師表,在文化傳播方麵都能提出獨到的見解。豐萬禮說道,這個我也想過,但是起碼也要有幾個人先接受了,才能去編這些教材。我今年八十有八了,還能活幾年?在我入土之前能有幾個人接受過來,我也就心安了。豐萬禮明顯有些情緒低落了。是呀,豐萬禮就像是一個托付後事的人一樣,想把自己的遺願完成,所以就有點迫不及待地與時間賽跑,與自己的人生賽跑,隻爭朝夕。幾個人聽了也都受豐萬禮的影響,情緒都低落了下來。

    在我們這個大千世界裏,總有一些人在默默地為社會、為人類思考、憂慮、擔心、設計,他們不圖回報,甚至不考慮自己個人的得失,他們隻想著一個目標,那就是來世上走一回,總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麽,哪怕是一點綠色、一抹彩霞,或者是一株小草、一汪清泉。豐萬禮算一個,周公、孔子和高文化也算一個,還有曾經在雲台山碰到的郝廣琓、耿萬和以及坐在眼前的常和寬,他們都是默默為這個社會思考,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人。當經濟大潮衝刷社會的時候,人們的價值觀也受到了具大的衝擊,有太多的人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的歸宿,更不知自己心靈的家園在何方,於是各種不良現象出現了,這些不良現象又像瘟疫一樣泛濫,讓意誌本不怎麽堅定的人像洪水決堤一般,泥沙俱下,大有泛濫成災的危險。但是隻要有這幾個人在,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明天亦然美好,生活總會充滿陽光。

    周公他們安撫了豐萬禮以後,又和常和寬道別,因為他們還要去預定的目的地,那裏必竟還有自己的一個目標。三個人告別出來,高文化建議,哪兒也不去了,回賓館吧。孔子奇怪地問道,怎麽?太方不去了。

    高文化說,還有去的必要嗎?

    周公也說道,咱們回去吧,回賓館休息,好好思考一下,包括豐萬禮的四柱預測。

    對,“不知命不足以為君子”,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高文化讚同地說道,君子知道自己將來的命運了,所以也就不去做枉然的事情。“君子居易以俟命”也是這個道理,沒有必要了嗎!隻需要靜靜地等待命運的安排和時機的到來就OK了。隻有小人才常戚戚,總抱著幻想和僥幸心裏。還是回去睡大覺吧。

    咱來可不是隻為自己來的,隻為自己咱就不來了。周公說道。

    對,咱是來考察儒家文化的,也是來尋求陽光大道的,孔子附合著說。

    那咱就更得回去好好考慮考慮了,說一千遍也離不開儒家文化。高文化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周公和孔子相互看了一眼,這次孔子還稍稍有些滿意,總算從這小高嘴裏聽到了一句肯定儒家文化的話。這小高好像專門和儒家文化作對一樣,從一開始見麵就沒聽他說過一句儒家文化的好話。聽了四柱預測像是開了點竅,哎,好難呀!

    不說孔子在這裏自己嘀嘀咕咕,也無從考證古人說的天命和四柱預測算的命是不是一回事,總之都是命,都是人命,人命關天,這大概就是天命的由來吧。儒家講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這大概也是四柱預測命理的理論基礎。不求如願,但求心安,貫穿儒家文化始終。這也是為什麽說四柱預測在暗地裏影響社會的原因,它的作用是不知不覺的。

    話匣子打開就想多囉嗦幾句。四柱預測到底是怎樣和中國社會息息相關的呢?四柱預測以五行生克製化思想為基礎,以陰陽對立思維為統率,這是沒有錯的。四柱預測隻談陰陽對立,不講誰對誰錯,誰應該誰不應該,或者誰好誰壞,更不講善惡。這一點和佛學也很有緣,因為佛也不談善惡,隻講普渡眾生。當然和道家也有關連。但是一切以命主為中心,隻要是對命主有利的都是用神,對命主不利的都是忌神。這就有點大跌眼鏡了。後儒家思想麵對社會大談善惡是非,還要揚善止惡,多麽鏗鏘有力!多麽接地氣!但是誰相信呀!而我們這些後人又是多麽需要發揚廣大這種社會正能量呀,所以就延用了,就延續下來了。但是結果呢?沒有答案。

    孔子曾三次向老子問道,孔子的最後思想也是心向老子的,隻是儒家的後人把經念彎了,儒家的後人也不是想念彎就能念彎的,關鍵是受到統治階級的拉攏和鼓動,自己本身立場又不堅定,所以後來就一路走下坡路,走上了禦用文化的道路。孔子想起這些也是很糟心的,但是也沒辦法。孔子的大名不是自己闖出來的,是後繼弟子們和帝王們擁戴起來的。

    噢,字數又夠了,不好意思,隻好下回再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