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得遇良才

字數:3993   加入書籤

A+A-


    後來,也就有了“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出”的說法。

    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可這件事,就是發生了。劉禪雖然有點不靈光,可是救命恩人,他還是知道的。至此趙雲才受到重用,可惜這時候他已經老了,也錯過三國之初,那段風起雲湧的時代。

    論戰功,當然無法和關羽、張飛、馬超相比了。隻有黃忠,和他差距沒有太大。

    關羽和張飛,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一直以來都是最高等級的大將。馬超家族顯赫,一投靠劉備,就得了高位。黃忠人緣好,混的挺如意。

    相比之下,趙雲算是不得誌了。領兵作戰的機會不多,吃了大虧。

    好在這一世,他的命運也許會有所轉機。

    年輕的趙雲,是個英武帥氣的小夥子。此時他還未展露頭角,仍是白身。學成槍法歸來,一身本事,渴望建功立業。

    由於師從童淵,在郡裏小有名氣,找到他應該不難。

    “咚咚咚,”這一戶人家,就是趙雲所在了。李牧花費了好大勁,才打聽到具體位置。

    過了一會兒,有人出來開門,“你找誰啊?”

    “趙雲趙子龍在家嗎?”

    這小夥子臉上,露出了詫異的神色。

    “我就是趙雲。”

    這回輪到李牧詫異了,這和善的小年青,就是趙子龍?怎麽看上去,像個大學生一樣。不會是同名吧?

    “這位小兄弟,你就是槍法大師,童淵的關門弟子嗎?”

    “是啊。”趙雲回答的很順溜,神態不似作假。

    管他長的什麽樣,隻要是趙雲就好。由於上次被張飛趕出去,他已經不再莫名地裝x了。

    兩人進屋坐定,他旁敲側擊了一陣,目前的趙子龍,還是小白一個。剛剛學成槍法,還沒有經曆過戰爭的磨練。

    知道了真相,李牧不免有些失望。不過目前,確實是招攬的好時機。不敢怠慢,

    “那趙兄弟,有沒有想過,要投身軍伍,報效朝廷?”

    “這是自然,我正準備過些時日去,投效公孫將軍的白馬義從。”

    趙雲早就有了從軍的打算。

    隻不過他這一去,要在公孫瓚手下,當好久的小兵。要不是他運氣不錯,可能早就被炮灰掉了。

    李牧一見,機會來了。當即整理一下儀容,

    “在下不才,正是區區一縣令。前日剛剛招募了新軍,若是趙兄弟不嫌棄,李某願以校尉之職相奉。”

    原本趙雲是要去做一個小兵的,現在有了更好的去處,怎麽會堅持去當個小卒子。畢竟做將軍,是每個男人都有的夢想。

    “承蒙大人看重,雲敢不效死。”

    其實剛剛說完這番話,李牧就有些後悔了。按理來說,現在的趙雲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就這樣許以不低的職位,有點太輕率了。

    他隻擔心能力問題,卻並不擔心忠心問題。各種正史野史上,此人無不忠肝義膽,令人敬服。唯一有所齟齬的公孫瓚,那也是情非得已。

    公孫瓚一直把趙雲當小兵用,後者還是跟隨他,出生入死好幾年。李牧自問,無論現在或是將來,隻要他能封的,就一定給他相匹配的地位。至少比劉備好多了,想來他不至於止步於護軍將軍。

    雖說是白身,可趙雲家不是一般的白身。姑且算是土豪吧,隻看這庭院門牆。比李牧的農村小家,用籬笆圍起來的小院,好了不止兩條街。

    現下家人過得好,老父老母有兄弟照顧,趙雲能安心出去從軍。李牧自己金錢不稀罕,安家費給了一千金。

    “千金難買一良將,子龍不必多說。”

    趙雲此時抱負雖大,但是他對自己的定位,還沒有那麽高。一大把閃光的金錢,讓他直觀地感受到了,大人對他的期望。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金錢還是次要,大人的這番情誼,令他無以為報。

    “主公,子龍定不負你!”年紀輕容易激動,趙雲一激動,就給跪下了。

    李牧默默地給魔法石點了個讚,趕緊上去扶起他,

    “快快請起,我得子龍,如得十萬兵將……”

    返回途中,兩人是跟著商隊走的,因此耽擱了好些時日。

    等回到灤平縣,四地烽煙將起。黃巾軍造反一事,被人揭穿,隻能提前發動了。

    張角自命“大賢良師”,舉兵四五十萬,席卷天下。與其弟張梁、張寶約定,幾路大軍並起,一時間勢如破竹,各地城池紛紛失守。朝野震動,派遣盧植、皇甫嵩、朱俊等人率漢軍抵抗。

    好在並州沒有大亂,戰火一時間燒不到此地。

    這時候,梁平也完成了征兵工作,在全縣各鎮,以及鎮下各鄉,招募了一萬兵員。

    初來乍到的趙雲,按照約定接任校尉。其實目前的兵員數量,已經違製了。一縣之地,戰備人員過萬,這是很過分的事情。可是現在天下大亂,沒人來管他,也管不了他了。

    如此風雲際會,李牧怎麽也得參一腳。冀州他本是不敢去的,張角與盧植,幾十萬大軍在廣宗相持不下。

    荊州也很危險,穎川、南陽有黃巾軍的主力之一,張梁、張寶的軍隊。皇甫嵩正率官軍,苦苦抵抗。離朱俊來援軍,時日不遠了。

    兗州、益州、徐州隔了老遠,跑過去都老困難。司隸屬於漢靈帝,這個時候他要是衝上去,那就是昏了頭了。

    再除去遠在天邊的幾個州,那麽剩下的,隻有涼州、幽州可選。至於中山和匈奴,撈不到什麽好處。

    不過李牧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常人大不一樣。他不僅考慮現在的實力,能做什麽。還要考慮,在自己實力提升後,能吃下哪些地方。大戰中,他個人實力的提升,完全可以影響大局,甚至是決定大局。

    思慮再三,大致的行軍路線已經定下來了。先往幽州平亂,那裏的黃巾軍不多,但足夠他大幹一場了。等自己打怪升級後,看情況再決定要不要去冀州。

    黃巾軍在他眼裏,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可以拿來升級,又可以收為己用。操作得當,這就是個一波肥的好機會。

    點齊八千兵馬,由年輕的趙雲領兵出征。留下兩千人,守衛小小的灤平縣,不成問題。

    從並、幽兩州的交界處,進入幽州。一路途徑易郡等多個郡縣,終於在琢郡遇上黃巾軍,五萬餘人。

    雖然黃巾軍的軍團,是有名的酥軟無力。但李牧的新軍,與其隻在半斤八兩之間。不到一萬對五萬多,除非有奇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