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尾聲

字數:1014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禦繁華最新章節!

    因這一日的辭青意外尋到了帝國儲君,禦駕即刻回宮。

    阿恒第一次見到皇宮城闕,很是新奇訝異,一路上看得眼睛都不眨。

    皇帝目光卻沒有離開過這個孩子,卻見他雖然好奇,也僅僅止於目光而已,安安靜靜坐著,行為舉止卻極為從容大方。

    想來,這般儀禮都是他的娘親教的。

    阿爹,這裏的房子都這般大麽?”阿恒有些吃驚問道。

    他微笑著應了一聲:“是,以後也是你的家了。”

    可娘親說過,為人不能太過奢華。”阿恒一本正經道,“有小一點的房給阿恒住嗎?”

    皇帝輕笑,問道:“阿恒,你和你娘親,住在何處?”

    錦州城外。”阿恒道,“平日裏隻有我和娘親兩人,不過顧叔叔會常來送些東西。”

    顧飛……

    皇帝心中記住了這個名字,麵上卻不動聲色,繼續道:“你娘親如今在何處?”

    阿恒茫然搖搖頭:“娘親說送我來找你,卻沒說自己會呆在何處。”他頓了頓,祈盼一般望向父親,“阿爹,你會找到她的,是嗎?”

    皇帝沉吟片刻,卻並未說話,良久,又聽到阿恒道:“阿爹,你為什麽不要我和娘親呢?”

    皇帝隻覺得胸口受了內傷,一口老血都要噴出來,卻又沒法對兒子說出實情,隻能歎氣苦笑道:“是阿爹不好,沒有將你們找回來。”

    他又極細致的問了他們母子過去四年的生活起居,聽阿恒說起娘親身體很好,不禁鬆了口氣。厲先生是在前年走的,臨死之前,卻猶自不甘心道:“韓姑娘若還在,其實身上的蠱毒,卻是有一個法子能解的。”

    若是蠱主懷上中蠱之人的血肉,自然而然的,就能化去她身上排異了多年的血凝。

    隻是維桑她極難受孕,卻是事實。

    如今想起來,這樣難得的一個機緣,她竟然得到了。

    可見老天……終究還是眷顧著她。

    隻是函穀關下,她如何從那裏逃脫,又是什麽人在照顧她……生阿恒時吃了苦沒有……

    皇帝思及這些事,真正是坐立難安,恨不得立時將她抓來問個清楚。

    馬車頓了頓停下來。

    皇帝親自抱著阿恒下車,卻見寢殿門口,阿莊早已等在那裏,一見到皇帝就疾奔過來,“我姑姑還活著是麽?”

    韓東瀾如今已有十三歲,是一個挺拔俊秀的少年郎了。因皇帝疼愛,一直帶在身側當做兒子一般對待,在宮中也從不拘於禮數。

    皇帝含笑點頭,另一隻手牽過他,笑道:“這是你的表弟,江見恒。”頓了頓,又道,“阿恒,這便是你的阿莊哥哥。”

    阿恒倒是很快叫了一聲“阿莊哥哥”,韓東瀾看著這小家夥,有些難以置信道:“姑父,這真是你和姑姑的孩子麽?”

    皇帝點頭之後,韓東瀾方才笑起來,親熱牽過阿恒的手,又問道:“……那,姑姑人呢?”

    皇帝輕輕歎口氣,“她終究,是不願踏入這裏的吧。”

    韓東瀾“哦”了一聲,失望黯然之色不言而喻,掌心忽然間涼涼的,卻是阿恒將一塊玉塞在了他的手心,仰頭憨憨看著他道:“這是娘親讓我給你的。”

    韓東瀾有些不明所以地看著手中的血玉,又抬頭看看皇帝。

    既然是你姑姑給你的,你便收下吧。”皇帝輕撫他的頭,遙遙望向西南,“阿莊,過不了多久,姑父也該送你回去了。”

    大洛朝如今有了儲君,朝廷上下便顯得其樂融融許多。

    自然還有一些書呆子、一根筋的史官孜孜不倦的上書,要求皇帝弄清儲君生母的身份,不過皇帝因為心情甚好,恍若未見,他們自覺沒趣,便也漸漸淡忘了。

    同韓東瀾一樣,帝國赫赫有名的大儒被招至東宮,為儲君授課;而大景雲和連秀等數名立下卓絕戰功的將軍們,則開始教給儲君軍事謀略。

    皇帝心中愛極了這獨子,終不在麵上表現出來,隻是每日間必和他及韓東瀾一道用膳,用膳後也不過淡淡的詢問孩子們功課的進度。

    如此過了一月有餘,阿恒各種課業進展極快,皇帝一直細細觀察他的性子。這孩子每日勤快背書,又要操練基本的軍法,間隙也纏著表兄玩鬧一會兒,竟沒有絲毫抑鬱或不快。所有人都對他讚不絕口。

    隻是好幾次晚上,皇帝起身去看他睡得是否安穩,阿恒口中嘟囔的卻是“娘親”。

    皇帝心下微微一酸,伸手給他掖了掖被角,未想他竟醒了。

    迷迷糊糊看了皇帝一眼,阿恒輕聲喊了句“阿爹”。

    這些天,會不會覺得阿爹待你太嚴厲了?”皇帝俯下身,摸了摸他的額角。

    不會啊。娘親自小都這樣對我呢。”阿恒蹬了蹬腿,“可我不怕娘親,我知道她心裏可疼我呢。”

    你娘親自小這樣對你?”

    有時比阿爹還凶……”阿恒翻了身,又睡去了。

    皇帝卻靠在孩子的床邊,心中五味雜陳。

    所謂嚴父慈母,他自然是見過維桑以前慣著阿莊的樣子……直到世事大變,她意識到阿莊總有一日必得獨當一麵,才漸漸對他嚴厲起來。

    可是如今對這唯一的兒子,維桑竟也能狠下心……可見她心中早就拿定了主意,遲早要將他送回到自己身邊。

    可你自己呢?”皇帝揉了揉額角,苦笑著站起來,負手在身後,望向窗外。

    花窗外的白梅早已結下數串花蕾,淡淡幽香飄來,他忽然想到,這一生,看似是他君臨天下,可原來,是她事事走在他之前,甚至從不給他回旋的餘地。

    韓維桑……”他喃喃道,“你真的就這樣把兒子扔給我,再不出現了麽?”

    永維五年的上元節,帝國已經經過了五年的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民力得到極大緩解;而匈奴經此一戰,冒曼可汗在出關後病逝,部族內部四分五裂,再也無力在邊界挑起戰爭。左屠耆王冒頓被在內鬥中被族人所殺,因新任可汗欲要和洛朝修好,將周景華送回了洛朝。隻是在回國途中,周景華因憂思過重,暴斃而亡,倒是省了一番被千刀萬剮的痛楚。

    邊界安寧,四海升平。

    皇城外的朱雀大道,寬敞本可以容十二匹馬並肩疾馳,此刻卻熙熙攘攘擠滿了人。

    皇帝敕令,取消這一晚宵禁,小販們在大道兩邊便擺起小攤,販賣各式首飾、麵具或是吃食,有些精巧的玩意兒甚至來不遠千裏來自關外,寫著燈謎的燈籠一連串地展開,灩灩地將人們的臉頰襯得容色溫暖。

    看,看!陛下來了!”

    人群忽然湧動起來。

    按照往年的慣例,皇帝皆會在朝陽門上觀賞一年一度的煙火盛會,與民同樂。

    城門足足高有數十丈,仰頭望上去,其實隻能看到模糊的身影罷了。可人們還是一個個努力仰起頭,去尋找那個高高在上的身影。

    況且,今年與往時不同的是,儲君也將出現在城門上,第一次接見臣民。

    皇帝傾身向臣民們揮了揮手,頓時朱雀大道上便如驚雷一般,響起了“吾皇萬歲”的呼喊聲。

    更有眼尖的看到皇帝臂彎裏還抱著一個圓滾滾的孩子,那自然是儲君了——隻可惜也隻能遠遠看見而已。

    忽然之間,遠處轟的一聲,皇城似乎靜默了一瞬,旋即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深藍色的天空被畫下,卻又巧妙地婉轉而起,如同牡丹一般瑰麗!

    開始了!”

    所有人的目光終於從城樓上移開,望向遠方,不是發出讚歎之聲。

    城樓之上,朔風更烈。

    皇帝肩上披著厚厚的白狐裘,手中抱著阿恒,微微眯著鳳眸,亦望向那煙花綻放處。

    他的身旁,是一個容貌俊秀的少年郎,瘦瘦的身子上穿著黑色大氅,見到極精彩的煙花,也偶爾輕輕擊掌。

    姑父,我幼時在錦州城,似乎也見過煙花。隻是,不如此處的盛大絢爛。”少年忽然開口,聲音微涼。

    皇帝抿唇笑了笑,“你姑母曾經約我上元節去看錦州的煙花……”

    他的聲音略有些低沉,韓東瀾不由側頭看了他一眼。

    他對父親少有印象,自七歲時被姑父帶在身邊,便視他如父。在他心中,寧王也好,皇帝也罷,都隻是他的姑父,深於謀略,勇於戰場,是個無所不能的人物。

    ——可他也知道,唯有提起姑姑,這個泰山崩於前不會變色的帝王,方才會短暫露出這般黯然之色。

    果然,片刻後,皇帝已經麵容平靜,笑道:“韓東瀾,將來你真正成了君侯便會知道,再絢爛的煙火,也不及民生安穩,會令人覺得真正喜樂。”

    侄兒記下了。”

    他們低聲交談時,帝國的儲君正看著這漫天煙花,不敢眨一眨眼睛,生怕漏掉最精彩的一幕。

    趁著一個間隙,阿恒轉過頭,認真地同皇帝道:“阿爹,我想和娘親一道看煙花——你什麽時候能把她找回來?”

    這般的童言無忌,韓東瀾想要阻止表弟也已來不及,他隻得抬眼,小心望了一眼皇帝。

    皇帝安靜地抬起頭,月光與煙火交雜著,明滅不定的光在他俊美的側臉上留下閃爍的痕跡。他淡淡望向遠方,卻和普通人一樣,帶了些惆悵。

    良久,皇帝笑道:“三個月後,三個月後我將她尋來,那時正是春日,咱們一起去踏春好麽?”

    阿恒笑著拍起了拍手。

    韓東瀾略帶疑問地望向姑父,卻見他依舊沒什麽表情。

    他心下頓時明了……那隻是姑父想要……安慰表弟罷了。

    在城樓之下,所有人仰著脖子,為一朵朵綻開的煙花歡呼的時候,隻有一個纖細的身影,立在城牆之下,安靜的看著朝陽門上那隱約的身影,一瞬不瞬。

    她兜著風帽,雙手亦攏在裘衣中,也不知這樣站了多久。

    周圍的喧嘩聲被阻隔在外,風帽柔軟的絨毛間,她的臉隱隱透出白玉般的色澤,鼻尖微翹,唇角的笑意柔和如同此刻皎然的月光。

    丈夫,兒子,侄兒……

    或許一年之中,也隻有此刻,她才能見到最親的人罷……

    他們就在那裏,她知道他們都很好。

    女子唇角的笑意更深,終於低下了頭,正欲離開,忽被身邊看煙火的人撞了一下。

    她下意識抬起頭,卻見到是個尋常人家的少女,因被人群推搡了一下,便跌在她身上。那少女正欲道歉,卻瞥見風帽下這女子一瞬容華,驀然怔住。

    待到回過神來,那道身影已經消失在人海中了。

    上元節過後,宮廷內外卻為了一件事擔憂不已——

    好不容易皇帝有了儲君,小太子卻偏偏在上元節賞煙花時著了涼。

    本以為是普通不過的傷風,太子雖年幼,身子卻好,多吃幾帖藥便能痊愈。未想到這病卻愈來愈凶險,連治了十幾日,反反複複的總是不見好。一月過後,竟轉為沉屙,儲君日日躺在床上昏睡,牙關緊閉,連一滴藥都灌不進去。

    皇帝日日守在病床前,十餘日不曾上早朝,更是一連罷斥了五名禦醫,儲君卻始終不得好轉。

    所謂病急亂投醫,各地開始不斷遣送珍稀藥物和所謂名醫入京,甚至不乏所謂“秘術”,卻無法讓這個幼小的身軀再獲得新生的力量。

    宮闈深處,燒得滿臉通紅的孩子勉力睜開眼睛,似是在找尋什麽,最終卻歸於失望,喃喃說了句“娘親”便又昏睡過去。

    皇帝陪了他一天,終於慢慢站起,“命欽天監選一個吉日,朕去天壇祭天,祈求上天憐佑吾兒平安。”

    陛下,有關殿下的病……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皇帝眼中布滿血絲,聲音亦是啞澀:“朕連秘術都信了,還有什麽不當講?”

    京城外有個盲人,算命很是靈驗,昨日臣遣人去算了一卦……那人說,說是殿下命格與這紫宸殿不合……若是能送出靜養,當能痊愈。”

    皇帝仔細想了想,不由道:“宮外的數處別苑,那人可說哪個方位與太子合宜?”

    城西的天攬閣最為合宜。”

    皇帝唇角帶了一絲苦笑,長歎了口氣,“也罷,命人將天攬閣收拾出來,明日便送太子過去。”

    城西的天攬閣是皇家別院,每年中秋,皇家皆愛在此登高閣賞明月,往常卻是沒人住的。因要移為儲君養病之所,頓時喧鬧了許多。

    儲君在第二日便悄無聲息被送出宮。

    皇帝親自抱著他,心急如焚,送至閣樓內,又是無眠無休照看了一夜。

    欽天監選的吉日是三月二十四,皇帝因要提早齋戒沐浴,便早早離開了天攬閣。

    此處的守衛雖不比大內,卻也極為森嚴。

    入了夜,儲君所在的暖閣內門窗緊閉,雖是初春,天氣已不再嚴寒,卻依然燒著暖爐,彌散淡淡一股藥香。

    侍女靜靜守在一旁,忽然宮中李女官走到門口,悄聲吩咐道:“你們先出去。”

    她是宮內品級最高的女官,侍女們聞言忙退了出去。

    待到她們走後,女官帶著隨從進了屋內,那隨從急步走向床邊,低頭望向的孩子,卻見他滿臉通紅,用力閉著眼睛,幾乎要將長長的睫毛夾斷了。

    她心中一痛,伸手探向孩子的額頭,低聲喚他:“阿恒……”

    阿恒迷迷糊糊睜開眼睛,恍惚間見到了娘親,猶自不敢相信,搖頭道:“……是娘親?”

    是我。”維桑扮作了極不起眼的宮女,想盡了辦法方才進來。

    如今見到了兒子這幅樣子,既後悔不該讓他離開自己身邊,卻又怨恨江載初不曾好好照顧他,隻恨自己不能分擔去孩子身上的痛苦。

    娘親,我好難受……”阿恒輕聲道,“好難受……”

    維桑一開始得知孩子生病,她還以為是江載初想了法子,總歸是要騙自己出現。未想到阿恒這一病便足足病了一個多月,幾乎驚動了整個帝國。她想方設法找人去詢問了好幾名禦醫,又苦心安排民間良醫入宮,得到的消息確鑿無誤——太子真正是病重了。

    她趕回京城,得知江載初在祭天的前一晚要離開此處,便想了法子來探視孩子。

    阿恒,娘親在這裏。”她心中焦灼,“如何難受了?”

    就是……就是……”阿恒不知哪來的力氣,忽然踢開了被子,大口喘著氣道,“熱得難受!”

    你——”維桑一時不曾反應過來,還要替他蓋上被子。

    娘親,我裝病也裝得很難受!”阿恒跳起來,哈哈大笑,順勢抱住了她的脖子,“娘親你終於回來了!阿爹沒騙我!你回來了!”

    身後腳步聲響起,維桑一顆心倏然間漏跳了一拍。

    阿爹,你看,娘親回來了!”阿恒的聲音歡天喜地。

    維桑輕緩地掰開兒子的手臂,深吸一口氣,緩緩轉過身。

    江載初就站在那裏。

    她眼中驀然泛起水澤,便看不清他的五官與表情,隻能一步步走過去,微顫著伸出手去,用指尖描摹那在時光長河中變得愈發清晰的眉眼。

    手指剛剛觸到他的臉頰,他忽然抓住了她的手,就放在自己臉頰邊,用力握著,雙眸深邃,仿佛要將她吸納到無底的漩渦中去。

    韓維桑,你怎麽敢,再出現在我的麵前?”他一字一句地說。

    明明是想做出威嚴的恐嚇的樣子,如同五年前在青州府一樣,可他知道自己克製不了唇角的笑意——因那是從心底泛起的喜悅,失而複得的喜悅,隻怕這世上,再沒一種情感,能強烈如此。

    她被他握住了手,滾燙的淚落下來,燙得要灼傷他的手背。

    可她隻是揚了揚眉,聲音清泠,又帶著哽咽:“這些年,你好麽?”

    江載初麵無表情地看著她,忽然微微用力,輕而易舉地將她攬進自己的懷裏,薄唇貼著她的耳側,閉上了眼睛——

    承君深意無以報……韓維桑,你負我整整八年。”

    她在他懷裏用力點頭,勉力控製著,不讓自己哭出聲。

    此刻他不再是冷酷的帝王,隻是和妻子久別重逢的丈夫,他輕柔至極地拍著她的背:

    望君此生與繁華……維桑,你可知道……你在何處,那處便是我的繁華。”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