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豈能兒戲?

字數:476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戰隋 !
        宇文述接到聖主詔令,同意東征統帥部所擬“水陸並進、三路同攻”之計策;同意齊王北上扶餘巡邊,並切實承擔起敦促安東大軍攻打平壤之重任;另外行宮暫停北平臨渝,至於行宮是否於攻擊開始前抵達懷遠,聖主是否親自指揮大軍強渡遼水,則隻字未提。
    從這份詔令中看得出來,聖主和中樞對東征統帥部做出了讓步,對齊王亦做出了妥協,但聖主很生氣,中樞很不滿,對第三次東征更是不甚樂觀,所以聖主猶豫了,對禦駕親征亦無自信,於是停下了前進腳步,躊躇觀望。
    宇文述頗感忐忑,急召郭榮、李景、薛世雄和崔弘升,一則宣達詔令,二則就行宮暫停臨渝一事,從政治軍事上做出評估,以裨補闕漏,保證統帥部正確領會聖主和中樞的真實意圖,不至於讓此事影響乃至危害到第三次東征之結果。
    攻擊日期日趨臨近,郭、李、薛、崔四位大將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一個個忙得團團轉,突然接到宇文述的急召令,知道事關重大,遂放下手頭要事,快馬加鞭、風馳電摯趕回統帥部。
    宇文述也是忙得焦頭爛額,沒有空閑,直到四位大將軍都來了,這才出麵接待。先是拿出聖主詔令請四位大將軍過目,然後把自己對詔令內容的理解、心中所產生的疑慮,以及對此事的初步評估,和盤托出。
    四位大將軍神情凝重,集體沉默。
    齊王北上扶餘會合安東大軍,與東征統帥部緊急調整攻擊之策,看上去互為因果,實則兩者之間並無緊密聯係,這一點統帥部的五大將軍一清二楚,而聖主和中樞亦是眼睛雪亮,看得很通透。
    也就是說,即便齊王沒有北上扶餘會合安東大軍,東征統帥部也要調整攻擊之策,原因很簡單,從政治上來說,聖主和中樞借助東征來打擊和削弱安東乃在情理之中,但從軍事上來說,此舉帶來的不確定變數太多,風險太大,一旦矛盾激化,必然爆發衝突,自相殘殺還是危害小的,怕就怕安東大軍臨陣倒戈,到那時不但第三次東征要以慘敗而收場,就連剛剛並入中土版圖的安東地區也得而複失,拱手還給了突厥人,由此導致中土在內外兩個戰場上一敗塗地,而這個惡果是致命的,尤其在南北戰爭即將爆發的不利局麵下,中土必將遭遇空前危機,中土統一大業岌岌可危。
    如此嚴重罪責誰來承擔?聖主當然不會承擔,中樞也不會整體請辭,最後隻能由打了敗仗的衛府來承擔,由宇文述、郭榮、李景、薛世雄、崔弘升等衛府武衛大將軍和十幾萬衛府將士來承擔,而大家拚死拚活,既流血又流淚,最後還要背負千古罵名遺臭萬年,這讓浴血奮戰、舍生忘死、馬革裹屍的中土將士情何以堪?
    第一次東征失敗及失敗後的清算,對衛府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可承受的血淋淋的教訓,同樣的錯誤豈能再犯?就算宇文述對聖主忠心耿耿,言聽計從,但衛府不是他宇文述一個人的衛府,十幾萬衛府將士也不是他一個人的私軍,所以宇文述不敢也不能再重蹈覆轍了,畢竟失敗的結果是一損俱損,滿盤皆輸,於聖主於衛府於國祚於中土均無半分好處,所以宇文述為了第三次東征的勝利,為了衛府和將士們的榮耀,哪怕得罪了聖主,激怒了中樞,也絕不會賠上衛府十幾萬將士們的生命和國祚安全、中土利益了。
    此事對衛府來說行得正做得直,理直氣壯,但對聖主和中樞來說,則是被衛府狠狠打了一巴掌,打得顏麵無存,好在有齊王及時出麵做了一下擋箭牌,不至於被衛府打得鼻青臉腫,打得反目成仇。
    但這種事擺在明麵上沒辦法說,說不出口,聖主和中樞重臣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隻好把矛頭對準齊王,以此來掩飾自己的尷尬和憤怒。
    而齊王與安東大軍的會合,也的確對聖主和中樞構成了嚴重威脅,對東征結束後的國內政局走向也產生了嚴重影響,好在此事並不是一無是處,從軍事上來說卻?有利的。水陸並進三路同攻,聲勢很大,以如此強勁實力攻打一個奄奄一息崩潰在即的彈丸小國,勝利是板上釘釘,隻要運氣好,必能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如此開疆拓土的武功,對聖主、中樞、衛府、齊王和安東等上上下下方方麵麵都有好處。所以麵對這一唾手可得的現實可期的巨大利益,聖主和中樞權衡再三,也隻能對衛府、齊王和安東做出妥協退讓了。
    隻是,臉麵很重要,聖主和中樞丟了麵子,再加上目前東征戰場上形勢複雜,變數無窮,後果難料,指揮難度非常大,一旦禦駕親征出了意外,聖主和中樞就不是丟臉,而是丟人了,於是嚴重缺乏自信,不得不暫停臨渝宮,暫時作壁上觀了。
    至此,在東征統帥部的努力下,對東征造成嚴重且致命幹擾的幾個重要因素均被排除,聖主不會親臨前線了,中樞不會指手畫腳了,齊王也被驅離指揮核心了,李平原和安東大軍亦不再南下懷遠,而是自成一路獨自作戰了,東征統帥部可以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最大程度行使戰場指揮權,集中全部力量心無旁騖專心致誌地攻打高句麗了。
    接下來謀求什麽?當然是謀求東征的最大利益,爭取最大戰果,也就是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建立開疆拓土之武功。
    憑借懷遠這十幾萬東征將士,再加上來護兒的水師,能否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
    宇文述沒有信心,第一次東征慘敗給了他巨大打擊,心裏有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再加上目前內憂外患之困局給他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壓,讓他根本不敢冒險,所以隻能把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的希望寄托於李平原和安東大軍。
    然而,安東大軍不受東征統帥部的控製,宇文述也指揮不了李平原,而尤其讓人害怕的是,齊王與安東大軍會合後所存在的致命危害一旦爆發,必將對東征造成毀滅性打擊,所以宇文述非常矛盾,患得患失,既期望齊王、李平原和安東大軍以國家利益為重,然諾守信,浴血廝殺,但這在他看來絕無可能,自己一廂情願而已,又擔心他們為一己私利而背信棄義,禍害中土,但這顯然又有杞人憂天之嫌,結果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無所適從了。
    宇文述的疑慮,同樣也是郭榮、李景、薛世雄和崔弘升的不安。五位大將軍的想法實際上都一樣,都想摧毀高句麗開疆拓土,而若想實現這一目標,都知道李平原和安東大軍至關重要,不可或缺,但現在的問題是,誰能控製安東大軍?誰能如臂指使地指揮李平原?誰能讓李平原不惜代價傾盡全力,把安東大軍全部投入戰場,殊死一搏?誰都沒有這個能力,宇文述不行,聖主不行,裴世炬亦是鞭長莫及,無可奈何。
    所以五位大將軍坐在一起,想著李平原,不約而同地從心底湧出一股異樣的複雜情緒。突然間,北疆便崛起一支新興勢力,而這支勢力在崛起之初便擁有強大的難以估量的潛力,正因為潛力巨大,才讓聖主和中櫃感受到了威脅,必欲殺之而後快,隻是,這支新興勢力的背後不僅有當今朝堂上炙手可熱的裴世炬,還有以山東五大豪門為首的山東貴族集團,隻待其發展壯大,其實力之強對中土危害之大可想而知,又豈是聖主和中樞能夠任意魚肉之對象?
    “我們的目標是什麽?”宇文述終於打破沉默,語氣凝重地問道。
    “平壤。”李景毫不猶豫地答道,“誅殺高元,滅亡高句麗。”
    宇文述看看麵無表情的郭、薛、崔,又看看李景,質疑道,“理由?給我必勝的理由?”
    李景大手一揮,不假思索地回道,“安東承諾,此仗以死相搏,不攻陷平壤,一兵一卒也不退過鴨綠水。”
    宇文述驚訝了,他沒想到李景竟然給他這麽一個出乎意料的理由。
    “荒謬。”宇文述輕叱道,“滑公,軍國大事,豈能兒戲?”
    “你說對了。”李景手指宇文述,又拍拍自己的頭顱,嚴肅說道,“許公,軍國大事,豈能兒戲?”
    此言一出,宇文述頓有所悟。軍國大事,豈能兒戲?裴世炬、李平原既然向聖主和中樞做出了承諾,那就要負責任,就要以人頭做擔保,否則如何向聖主和中樞交待?如何取信於天下,立足於天下?
    但是,以宇文述對裴世炬、李平原的了解,他不相信。這兩位玩的就是陰謀詭計,而他們的承諾正是陰謀詭計的重要部分,你若相信了他們的承諾,距離失敗也就不遠了。最典型的例子,李平原死而複生,死人變活人,你能說與裴世炬無關?如果這一切都是他們的精心布局,你還能相信他們嗎?
    宇文述沉思良久,語含雙關地問道,“你相信安東?”
    李景意味深長地一笑,轉目望向崔弘升,意有所指地說道,“某相信黃台公,相信黃台公的攻擊之策。”
    宇文述無聲歎息。郭榮眉頭深皺,目露不滿。薛世雄目光炯炯地望著崔弘升,眼神淩厲,咄咄逼人。
    崔弘升泰然自若,很平靜。內部鬥爭無發不在,關隴人與山東人的鬥爭更是刀刀見血,而李景、薛世雄借機突然向崔弘升發難,直接把崔弘升推到風口浪尖上,乃是必然,否則何以脅迫崔氏,榨幹崔氏,讓山東人在前麵衝鋒陷陣?
    “某的建議是,提前發動擊。”崔弘升慢條斯理地說道,“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直殺鴨綠水,不惜代價強渡鴨綠水,力爭於雨季前抵達平壤城下,隻待與安東大軍會合,便可發動攻城大戰,借助安東力量,一鼓而下。”
    宇文述與郭、李、薛互相看看,彼此眼神交流了一下,均表認可。
    “黃台公認為,何時攻擊最佳?”宇文述問道。雖然聖主和行宮暫停臨渝,暫時不來了,沒有攻擊時間限製了,但該準備的還得準備,不能倉促進攻。
    “選鋒軍萬事俱備。”崔弘升躬身致禮,主動請纓,“許公,四天後,即四月十二,選鋒軍可渡河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