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山賊劫村

字數:5007   加入書籤

A+A-




    王武的娘親是蓮塘村後倪家寨的姑娘,王氏老太在年輕時是一位樸實、賢惠的客家女。倪家寨也住在一片肥沃的田壩上,村中百姓都屬於漢化了的漢人,他們遵王化,守禮規,生活習慣跟漢族人相近。當地的“倪江峰”,皆是客家人中的大家族,而倪家又居首位。

    王武因為小時經常去外婆家玩耍,身上又流淌有客家人的血液,所以他日後天性就跟客家人親,喜歡和客家人打交道。他們之間的許多人,在相處時有了交情,更樂意結拜為老庚。

    他們雙方打成老庚後,平時互相往來,重情重義,並把對方當成上賓來款待,絲毫沒有巴結和利用的俗念,彼此純屬義交。

    隋唐初朝,漢人和客家人不常通婚。若要論通婚,通常隻有客家姑娘喜歡嫁到漢人家來,而漢人家姑娘卻是不願意嫁到客家去的。

    到了唐代中期,漢客互相通婚逐漸成為尋常事。不僅有許多客家姑娘樂意嫁到漢人家來,而且漢人家姑娘也願意嫁到客家去。為此,在這片漢客雜居的土地上,有不少的漢人家後代的身上,就流淌有客家人的血液;同樣,客家後代的身上,也流淌著漢人家人的血液:呈現曆史上少有的漢客和睦相處,親如一家的民族大融合的社會局麵。

    到了晚唐,戰亂不斷,賊匪猖獗,新江河的河穀區域經常遭受山賊的搶劫。那時在蓮塘村上,曾有四個漢子結伴下蘇杭去賣桐油。

    為了預防山賊攔路搶劫,他們每人還背上一把用於守家護寨的弓箭上路。

    頭天去沒事,但等把桐油賣了到第二天挑上半油簍銅錢趕回來時,四人走到半道上,早有一夥山賊埋伏在路旁的茶山林裏,進行攔截。當時隻聽得“嗖嗖”,一排子箭響,當場就有兩個漢子被擊倒在地上,剩下的兩個漢子扔下油簍,一邊拚命奔跑,一邊拿著弓箭還擊。

    當時山賊沒追趕,兩個漢子一口氣跑過幾十裏山路,才算僥幸撿回一條性命。然後山賊就將那兩個被射死的賣油漢以及四挑銅錢全部擄回家去,並把兩具屍體都扔進附近的天坑裏。那兩位死者家裏各自丟下四五個兒女,家中老婆沒改嫁,都守寡活到七十歲才仙逝。

    又有一年,剛剛插完稻秧上田坎,蓮塘村以及上下幾個村寨的後生,大多下揚州撐船去了,隻留下少數後生夥同老人、婦女及孩子守家護寨。

    這時便有陽春那邊的山賊頭目,糾結幾百人下山來搶劫。在山賊隊伍的中間,夾雜有六十歲的老頭、十多歲的男孩。

    這些老頭和男孩跟著山賊來的目的,當然也是為了想盡量擄到更多的財物,並協助山賊搬運回村去。

    頭天山賊隊伍一路翻山越嶺,天黑後趕到蓮塘村寨的背後,先藏在那些密集的鬆林中過夜。等到三更過後,山賊進村寨前先是舉著火把呐喊,放了一陣亂箭。村裏的百姓聽見呐喊和響箭聲都倉皇逃竄,分別跑向山上、樹叢、苕洞,或是村寨背後的一些山洞裏去躲避。

    村寨裏的人差不多跑空了,山賊進屋就不停翻箱倒櫃,看見有什麽值錢的東西,就全部搶走。

    那時的王武隻有十歲,亞爹下揚州撐船去,娘親又去了外婆家。這次等他從睡夢中驚醒,爬起來靠在門邊擦著眼糞,還沒弄清楚是怎麽一回事情,就有幾個穿黑布便衣的山賊,從他家大門口殺進院裏來。其中一個朝他射了一箭,當時幸虧箭沒射中,隻打在王武右耳旁的板壁上。當場,嚇得他隻顧哇哇大哭起來。

    陽春這一帶的山賊大多屬於饑民,而且特別貪婪。他們看見屋裏有什麽有用的東西,就利用主人家的籮筐或是背簍之類的裝上,大人小孩、男男女女,挑的挑,背的背;當然遇到肥豬、肥羊和肥牛趕不動的,當場就用杆子捅死,就地砍成血淋淋的毛腿挑在肩上:全部擄走。要是看見有錢人家的小孩、姑娘和年輕婦女,也要把他們當成“肥羊子”擄走。

    王武被擄去,關押在山賊屋後的地窖裏,用大背簍罩住人,背簍上麵還壓了一扇大石磨。山賊每天隻給他一碗飯吃,然後就等待他的家人賣房賣地,設法籌備錢去贖人。

    通常山賊關押到一定的時間,若是家裏沒派人去贖人,那麽像王武這樣大的男孩,想賣出去自然是沒人敢買走的,而想養在家裏又怕養他不熟,怕他到養成大人後終究要跑的,然後等於白養,不如把他弄死扔下山洞去。

    王武被關過十天,沒等到家裏來贖人,過後,有一天他見山賊的家人下地幹活去,就用肩頭猛撞背簍。撞來撞去,終於將背簍上的石磨給震得滾落下地,他從背簍裏爬出來,砸破碗再用碎碗片劃開地窖的木門。

    在逃出山賊的村寨之後,他怕被當地的人認出來,就去水田裏將身上和臉上抹上許多稀泥巴,扮成一個正在捉黃鱔的泥娃娃的模樣,然後順著田埂小道逃進深山裏。

    當時王武找不著路,隻知道朝著太陽和月亮落下的方向奔跑著。後來他一路翻山越嶺,並翻過幌崗仙山和其它的一些山嶺,到第二天的傍晚,才找到倪家寨的外婆家來。到了外婆家後,幾個舅父又背上刀劍,將王武護送回家。

    山賊也有吃虧的時候。曾經還有一次,山賊搶到蓮塘時,就被村裏的一個打魚漢子發現。漢子扔下漁船拚命跑回家,通知村裏人做好對付山賊的準備。當時村裏的漢子大多參加過民團,當過鄉勇,家裏早就購有大刀、長矛、弓箭等之類的兵器。

    他們知道山賊趕到後,是要先從有錢的人家擄起的。護寨的漢子們就將大刀、長矛、弓箭扛到王武祖上的老宅院的大門的正對麵的閣樓上。漢子們又把短的長的各種兵器準備好,並埋伏在樓上、樹上和巷道兩邊夾牆的縫隙中,還派人去通知臨近的村寨都做好襲擊山賊的準備。

    山賊搶到蓮塘村,有股持刀的推開大門衝進王家老宅院的深巷裏。眾漢子拉弓搭箭,當場一陣箭雨似的,把衝進來的山賊倒有一大片,其餘的一邊撤退出大門,一邊不停地驚呼著:

    “啊嚦嚦!啊嚦嚦呦!大風,大風來嘍!”

    這時鄰村也是喊聲大作,號角齊鳴,喊殺聲在山穀裏震蕩。

    這股山賊是臨時招集攏來的,他們白天扛上鋤頭去種地,是農夫;到夜裏背上刀劍四處來打劫,就變成賊了。依靠種地和搶劫為生,長期過著不農不賊的生活。

    他們當山賊來搶劫,平時沒有經過專門訓練,隻能算是一群可以欺負老百姓的烏合之眾。

    當時,這股山賊吃虧後,從村寨裏潰退出來,自己就先亂了陣腳,接著隻顧一窩蜂似的向黃泥坡的方向逃竄。然後又有從當地各個村寨組織起來的所有的漢子和鄉勇,都手持各種武器奮勇追殺,這股山賊被擊倒在山上和路邊的大多是孩子和老頭。其中有一個男孩隻有十多歲,當時他腳上穿著剛搶來的,還是人家大姑娘預備充當嫁妝貨用的一雙新布鞋。

    男孩初次來當賊沒經驗,不知道穿上新布鞋不便走路,遇到危急時又舍不得脫下。再有他的脖子上又掛有一雙半舊不新的皂靴,肩上還背有一個新背簍,背簍裏用布袋裝滿大米,外麵還搭上一床漂洗得雪白的麻布蚊帳等衣物。

    男孩貪心舍不得扔下所有的物品去逃命,過後跑不及腿上中箭,就在地上拚命哭著爬著。不久有幾位鄉勇趕攏來,見他還是一個孩童,想把他放走算了。

    所有山賊被趕跑了,村裏的人在收拾殘局時,看見山賊將搶來的糧食、衣服、被褥、牲畜和器具等各種物品,扔得沿途滿坡皆是,當場大家將自家的物品認出來,分別領回家去。

    而那位姑娘認出受傷倒地上的那個男孩,腳上的新鞋是她親手給未婚夫做成的,有位漢子準備去脫下鞋子,將它還給失主,而那位善良的姑娘見男孩傷得可憐,就抹著淚水說:“別脫了,讓他穿去吧。”

    村裏的人把那些被打傷的山賊集中在一起,隻見多數人事先都用灶門灰將自己的臉抹得黑不溜秋的。山賊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麵是為了方便不要互相錯認了隊伍上的人,誤傷自家人;另一方麵也是許多山賊隻因跟這裏的人曾經打過交道,互相之間是認識的,山賊下山來搶劫隻怕被人認出來,今後不好意思再見麵,才有意把臉抹黑的。

    那時,當地的山賊團夥要下山來“發財”,每人身上都做有統一的標記。他們除了喜歡戴著鬥笠,穿上黑色衣服,抹黑臉麵而外,又習慣用稻草結環紮在腰間,作為隊伍上的標誌物。

    有一次,王武聽見山賊要來搶劫,村裏的人都到村背後山林中隱藏去了,他自己留在家裏躲在床下。

    山賊知道床下經常藏人,即是那些窮孩子、傻女人和醜老婆子。他們聽說山賊來了跑不及時,就習慣往床下鑽去。山賊不想驚擾他們,一般不看床下。

    有時即便知道床下有人,山賊也會假裝沒看見。因為這種人對山賊來說,即便擄去也沒什麽油水可撈,而這些人隻要在對他們沒構成什麽威脅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會輕易殺人放火。

    王武在床下看清山賊身上的標誌,趁山賊在翻箱倒櫃時爬出來,用錘子猛把山賊砸死,然後隻管把鬥笠撿來戴好在自己頭上,再把標誌物取下來紮在身上,又將山賊的屍首藏在床下,背上大刀、弓箭混進山賊的隊伍裏。

    山賊隊伍是從四麵八方的村寨召集來的,多數人互相不認識,他們隻認標誌不認人。

    王武跟隨隊伍走過許多裏路,然後選擇一個有利地勢突然朝山賊開弓。當場射倒數人,王武迅速撤退就鑽進樹叢裏。後來,村裏人都把王武的英勇故事,傳說開來。

    最後,這些長期被山賊搶劫得傷透心的百姓,把打死在黃泥坡上的山賊屍首,全部扔進坡上的天坑裏。而被打死在村裏的,被村民當場割下頭顱後,頭被拋下廟塘深處的漩渦裏,讓河水衝去,身子一截也被扔進無底的天坑裏。

    當時村裏人這樣做目的,是怕山賊的陰魂不散,變為厲鬼在村寨繼續作祟。而割下頭顱使其身首異處,叫他們下輩子不能去投胎轉世為人,當賊重新來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