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
字數:3639 加入書籤
村裏幾個年輕人聞訊趕來,他們中間一位腿腳利索的小夥子去村外請郎中,另幾個就輪流背著慧能回到李香家裏。
及時趕到的郎中為慧能把了脈,說是不要緊,畢竟是間接中毒,幾劑藥就會好。然而,三天過去了,慧能卻依然昏迷不醒,像個死人似的毫無知覺。
小蘭已經痊愈了,她坐在慧能的床邊,一邊垂淚,一邊擦拭他黑紫腫脹的嘴唇。
小蘭的亞爹李學儒本來是一個頗有風度的先生,此時卻在焦躁不安地來回踱步。他自言自語說:“這可如何是好,都已經一天了,灌了那麽多藥,咋就不見效呢?”
小蘭淚如泉湧。李學儒說:“他是咱家的大恩人,萬一為救咱而死,怎對得起人家……”
小蘭“哇”地放聲大哭。她奔到堂中懸掛的觀音菩薩像前,見亞娘磕頭如搗蒜地跪在觀音菩薩像前,口中念念有聲地在祈禱。
小蘭也跟著娘,跪在觀音菩薩像前,雙手合十,磕頭,虔誠祈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您無處不在,法力無邊。您可憐可憐我這小女子,救救我的恩人吧!隻要讓我的救命恩人活過來,我李蘭情願再被毒蛇咬死!菩薩呀,我前生造的孽,就讓我一人承擔吧,千萬別連累別人,這可是個大好人啊……”
在小蘭和她娘陳氏的喃喃禱告聲中,慧能的一根小手指微微動了動,眼皮顫動著意欲睜開。李學儒大喜過望,高聲呼叫道:“謝天謝地,恩人醒了!終於醒了!慧能、慧能!”
慧能的眼睛稍微睜開了一條縫,呻吟了一聲。小蘭念了一聲“阿彌陀佛”,五體投地拜倒在觀音菩薩像前。
幾天之後,慧能終於可以下床了。李學儒攙扶著身體依然虛弱的慧能坐上椅子,說:“慧能,小女之命是您所救,請受學儒一拜。”
慧能急忙拉住正欲下跪的李學儒:“李叔叔,你這是幹什麽?上天有好生之德,人類有同情之心。我相信,你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像我這麽做的。”
李學儒說:“不管怎麽說,我還是非常佩服你舍己救人的菩薩心腸。何況,你救的是我小女,我……”
慧能打斷他的話,懇切地說:“李叔叔,這真的不算什麽,人生在世,如果連自己的同類都不救助,那還是人嗎!”
李學儒握著慧能的手,說道:“好,大恩不言謝。慧能,你是小女的技救命恩人,你的大恩大德,我一定想法報償。
李香沏好茶,端上來,給慧能施禮敬茶:“恩人,請喝茶。”慧能急忙還禮:“不敢有勞四姐。”
李學儒哈哈一笑說:“你們就別客套啦。既然慧能喊你為四姐,亞香,你就稱慧能為弟弟,亞蘭,你就稱慧能為哥哥吧。”
李香爽快地對慧能叫了一聲:“弟弟,請喝茶。”
小蘭臉色微紅,囁嚅道:“慧能哥,您請坐。那天,若不是你相救,我……”
“沒什麽。我正好從河邊走過,碰巧趕上了。”
李學儒調侃道:“是呀,巧合就是天意。這大概是命中注定,天生的緣分。”
小蘭和慧能被李學儒說得有些不好意思。慧能低頭吃茶。小蘭手摸衣角,轉移話題道:“你的身體可無大礙了?”
慧能說:“好啦,全好啦。”
李香說:“你若再不好,我小妹就徹底完啦!”
慧能吃驚地問:“小蘭妹妹,你的腳上的蛇毒未消除幹淨?”
李香說:“蛇毒嘛,倒是全被慧能弟你給吸出來了。我說的是,在你中毒昏迷的這整整一天裏,我家小妹不吃不睡,一直守在你身旁,不停地給你冷敷、擦拭。你若是再晚醒幾天,她不累死,也得哭死了。”
慧能起身作揖:“多謝小蘭妹妹病中關照。”
小蘭滿麵通紅,小聲咕噥道:“你別聽四姐瞎說。”
“我瞎說?誰的眼睛哭成了紅葡萄?”
小蘭嬌羞不勝,慌慌張張從客廳跑了出去。她來到院中小水池旁,麵水而坐。池水平靜如鏡,一支含苞欲放的蓮花亭亭玉立。小蘭一張美麗的麵容映在水麵上,清純、羞澀、秀美,堪與花兒相媲美。
人麵、蓮花相映成趣:花增人麵三分白,人染蓮花幾許羞。風兒多情。
小蘭似乎沉入某種幻想中,她眼中透露出一種朦朧的憧憬,心身沉醉在巨大的幸福中……一隻小鳥從空中飛過,留下一串悅耳的啼鳴。小蘭從夢幻中醒來,羞臊難當,雙手捂住赤熱的麵頰。她的手慢慢移開,水麵上映顯的那張童真的臉依舊嬌紅。她無聲一笑,伸手攪亂了水中的世界。
她走進廚房,端著一盤水果,沿著長廊悄悄走向客廳門口。客廳裏,爹爹在與慧能聊天。
李學儒與慧能一見如故,聊得十分投機。李學儒無不感慨地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噢,對啦,我們家也有一個出家人呢!我妹妹就在離村不遠的竹葉庵出家為尼,法號怪怪的,叫什麽法慧尼師。”
慧能說:“在佛教裏,德廣無窮為無盡,包含無盡之德曰藏。象征著真如佛性廣闊無邊,包羅萬象。”
“沒想到,慧能你竟然這樣精通佛性教義。”
慧能恭謙地說:“哪裏,我不過是聽我娘說了一些佛法,知道了一些名詞、掌故。待有了機會,一定去向法慧師父請教佛法。”
李學儒說:“我妹妹也經常給我講經。可是,我到現在也不明白,學佛到底有什麽用?”
“李叔,你說過,你讀書並不是為了治國平天下,也無意於榮華富貴的仕途。那麽,請問,您還整天讀這些書幹什麽?”
慧能一邊說一邊指指桌上一本掀開了的書。這是一本《禮記》,翻開的篇目恰恰是《大學》一章。
李學儒頗為驕傲地說道:“當然有用!就說這篇《大學》吧,文中說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算啦,你沒有進過學堂,說了你也不會明白。”
沒想到,慧能卻十分敏感地說道:“我是沒有進過學堂,但是,你剛讀的這幾句話,我好像感覺到了些什麽。”
李學儒不太相信:“你能理解《禮記.大學》?要知道,這可是治國平天下的大文章!那好,我再念幾句,你聽聽是什麽意思。‘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李學儒放下書,問:“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