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章 立誌求佛道(上)
字數:4264 加入書籤
慧能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孝子,踏著山間小徑回到家裏,已是初夜時分。天上星光閃閃,村裏燈火點點。池塘的蛙鳴,顯示著天地的寂靜。
“是能兒回來啦?”
慧能略一遲疑,才回答:“是我,娘。”他推開房門。母親坐在佛龕前的蒲團上,半眯著眼,全身透著慈祥的光輝。
李氏關切地看著慧能往牆上掛好繩索,將扁擔靠在牆角,問道:“能兒,今天怎麽這麽晚才回來?”
慧能不知怎樣開口,隻能報以羞澀的苦笑,避開母親溫熱的目光。想到自己要外出遠去求佛,留下娘親一人在家,心中十分難受。但是,投入佛門的願望如同海上的波濤.衝擊著他的心。
慧能為了掩飾慌亂的神態,沒話找話說:“娘,你吃飯了沒有?”
“你不回來,娘怎麽吃得下呢?”
“那,咱就吃飯吧。”慧能把小桌搬到娘的跟前,到灶間端來飯菜,盛滿一碗,雙手遞給娘。他自己也端起飯碗,然而他心不在焉,夾菜的筷子伸向了油燈。
李氏“撲哧”一笑,放下飯碗,正色道:“你今天有啥心事呢?”
慧能隻好正視娘親。娘親的目光極為慈祥,仿佛隨時都能化開他千千心結。他一咬牙,鼓足勇氣說:“娘,我今天遇到了幾件不可思議的事兒。先是在山林中看到了一個小水潭。它……”
慧能不知道如何向娘親描述那種奇妙的景象,更無法將自己心靈的感悟講述出來。所以,話題一轉,說道:“後來,在路上碰到了一個唱著奇奇怪怪歌兒的和尚。”
李氏下意識地追問道:“那和尚長得什麽樣?”
慧能道:“沒法具體說他長得什麽樣。他穿得破破爛爛、邋邋遢遢,可你總覺得他很純淨;他舉止瘋瘋癲癲,但給人的印象卻很神秘。噢,對了,他很胖,但很靈巧。”
李氏恍然大悟:“噢——那,是他,一定是他!”
慧能很奇怪:“娘,你也見過他?”
“你剛出生的那天早晨,他就與另一個僧人一同來過。你的名字還是他給取的!他還說過你將來……能兒,他今天對你說了些什麽?”
慧能說:“他倒是除了幾句瘋話。他說……給我十兩銀子……”等慧能察覺到自己說漏了嘴。
他娘親已經敏感地意識到了什麽,再三追問慧能:“平白無故,他給你這麽多的銀子幹什麽?”
慧能心想,遲早也得和娘親商量,所以幹脆挑明了:“他說,有了這筆錢,您就可以安心過日子了。而我,就能到黃梅去,禮拜弘忍大和尚為師,學習佛法……”
驟然聽到兒子要出家學佛,李氏驚呆了,良久,一聲不發。像漲潮一樣,她眼睛裏慢慢蓄滿了晶瑩的淚花,淚花匯聚成圓圓的淚珠,顫了顫,最終還是滾落了下來……
可憐天下父母心。
盡管李氏多年吃齋念佛,但是,一想到要母子分離,不由一陣心酸。還有,丈夫盧行瑫孤身一人從範陽流落嶺南,僅僅留下了慧能這一根獨苗。若是出了家,那就意味著盧家這一支血脈中斷了……
她進而又想:自己的夫君盧行瑫讀書多年,卻終生不得誌,最後抑鬱而終……
想到此,她覺得兒子出家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古人說,一人出家,九族升天。出家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再說,慧能自小與佛有緣,似乎有來曆的……
李氏夫人心中的疙瘩解開,破涕為笑,說:“兒子大了,遲早也要離娘而去。唉——就像小鳥長全了羽毛,就要遠走高飛。”
慧能聽得母親如此一說,想起母親辛辛苦苦將自己拉扯大的艱難,自己很是不好意思了,他眼含熱淚,喃喃說道:“隻留下母親一個人孤孤單單過日子,我也實在放心不下。可是,可是……我也真不知如何是好。不然,我……”
李氏說:“能兒,你跟娘說實話,你自己想不想去?”
慧能左右為難,吭吭哧哧說:“想是想,隻是娘年事已高,今後需要有人在身邊伺候,我實在不忍心離開你。”
母親握住慧能的一隻手,堅決地說:“能兒,娘想過了,你應該去!年輕人,應該出去闖蕩闖蕩。整天守在家裏,沒出息。佛法如山高,佛理似海深,如果能拜到五祖這樣的名師,就像夜行山路看到一盞明燈。能兒,這是你的大造化呀!”
“可是,自從亞爹過世後,這些年來……”
“這些年來,娘失去了丈夫,咱們娘倆又流落到異地他鄉,可是,為什麽娘的心情越來越愉快?這都是因為我天天念佛,有菩薩保佑。現在,你要到寺廟裏學佛,娘是一千個歡喜,一萬個情願。做夢都盼你悟道成佛呀!”
慧能欲言,李氏製止他,接著說:“你有什麽好擔心的?娘已經盤算好了,有你舅舅,有左鄰右舍照顧,安大善人和金台寺寂空禪師資助那麽多銀子,不愁吃、不愁穿,莊戶人家還怕什麽?”
慧能說:“娘萬一得病了,身邊連個端水送藥的人都沒有。”
到此時,反而是李氏夫人勸慧能了:“傻孩子,你去學習佛法大道,佛菩薩們會保佑娘的,萬一有什麽困難,自有好心人主動來幫忙。你看,你還沒動身,就遇到了安掌櫃、寂空禪師他們這樣的熱心人。我看哪,主要是你,佛門不是一般人所能進的,學佛人要以天下蒼生為念,要把濟世救人之心鍛煉得像天一樣廣大,像地一樣厚實,要像觀音菩薩一樣大慈大悲,像文殊菩薩一樣大智大慧,像普賢菩薩一樣敢於實踐,像地藏菩薩一樣勇於犧牲……而這,恐怕你做不到。”
慧能聽了娘的一席話,不禁豪情勃發:“娘,你放心,我絕對不辜負佛菩薩的一番宏願!”
“這不就得了!”
慧能這才知道,娘是在用激將法。他淚水長流,感激地望著娘親。
清風輕輕送來大自然極為和諧的天籟之聲。一隻螢火蟲飄飄忽忽飛來,在李氏夫人頭上轉了幾圈,又輕輕飛走。“飯菜都涼了。吃吧,吃完了早些歇著。”一輪明月掛在湛藍幽深的天空。大大小小的池塘裏、一條條溪水中,都有一輪月亮;隻要是一汪淨水,就會有一個月亮。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千江水月一月攝,萬裏雲空點太虛。
鄉間人有句俗話,叫做“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慧能三歲已經喪父,舅父的威嚴就更為顯赫重要了。
這時,恰逢慧能的舅父李存德挑著一擔新米和一些薯幹山貨到來。
於是,慧能就去郎村舅父家裏,將他要離開家鄉,遠赴湖北東禪寺去求佛法的事情講了一遍。
慧能的舅父聽了慧能的話,心中一陣緊張,勸他道:“慧能,遁入空門,打坐修行,苦不堪言呀!”
慧能泰然地:“苦有什麽可怕呢?你與娘親平日不是常常教導我,說什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
舅父被他一下子堵住了話柄,嘴巴囁嚅道:“這……”
慧能語氣堅決:“我聽人講,達摩祖師曾麵壁九年啊,隻要能夠成佛,普渡眾生,我什麽苦也捱得住。”
“話雖是這麽講,但真正做到可難呀!”舅父搖著頭。
慧能再三懇求,但舅父仍是不答應。
舅父放好東西後,就回家去了。
慧能追著舅父,一邊走,一邊磨,一直追到舊郎村頭。
李存德見苦口婆心勸他也無效,故意出一道難題,要讓慧能死了這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