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水源山馬林(上)
字數:3901 加入書籤
慧能與一德大師依依惜別後,在回草屋途中,想起在天露寺與一德大師聊天中,隱隱感到自己在天露山巳隱居了一段日子,娘親的病痛已好了個七八成,也該要下山再作打算了。慧能想到這裏,想離開前多看一看天露山的景色。
慧能信步在仙境般的天露山上,不知不覺中,慧能發現,在天露山北麓有一個小山墩,在古驛道旁石門穀和禪龍峽穀兩水夾金交匯處,環境十分清幽,原生態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漫山遍野的山花相交輝映;兩水夾金處處靈氣、處處生機,禾雀花、石榴花、山茶花、杪欏等珍稀花木組成了一座綠色的寶庫。
慧能駐足沉思:這裏靈氣迫人,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光照極好,在此隱居種梅,不失為一個好地方。合當慧能出山時機未到,還有一些俗事未完,致使他發現了這個小山墩,當地人叫做佛子墩。
慧能對梅花有特殊的喜好,認為在這裏種梅,生長出來的綠萼梅開出的花一定會一瓣瓣冰清玉潔,似禪心般纖塵不染,空靈無瑕,望過去就會令人雜念全消。他尤其看中了這兩水交匯處,每天一有空閑,便和梁玉蓮來到這裏種植梅樹。
這裏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光照極好,所以那些梅樹生長得又快又好。
天露山的山民十分喜愛梅樹,他們認為梅樹是八仙來到天露山舉行百果宴時,鐵拐李等仙人留下的梅核而吸收了天地靈氣而孕育出來的。
在慧能的帶頭示範下,山民們在山上大麵積地種植梅樹,沒有多久,天露山上的梅樹已是漫山遍野。
梅花盛開的季節,山上山下,一片白茫茫的,似白雲飄落大地。山風吹來,梅花的香氣蕩漾,醉人心頭,可以說,山民們是生活在花的海洋、香的世界裏,怡然自得。另方麵,每到梅花飛落,梅樹結果的季節,無數的青梅掛滿枝頭,累累的果實將枝頭也壓彎了。收獲的的梅子既可以浸酒,也可以製成涼果出售。這麽一來,梅樹給他們帶來不少的實實在在的收益。
這一天,浩瀚無涯的天空湛藍湛藍的,宛若一塊被濾去雜色的巨大帷幕。幾朵雪白的雲朵,被風吹得好像大海裏的小舟輕輕地飄浮著。
慧能剛種下了十多棵梅樹,來到溪流中,用水桶挑水澆灌,正想離開,卻被離溪邊不遠處的一對中年男女叫住了。
那個男子是天露山下的崗腳村人,叫謝道華,站在他旁邊的那位婦女的是他妻子阿芳。從她那沮喪的臉色看來,她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
謝道華向慧能招著手,叫道:“小兄弟,請你過來一下。”
慧能放下了水桶,涉水過溪走了過去,問道:“大叔,有什麽事嗎?”
謝道華正想開言,見到站在旁邊的妻子臉色羞紅,馬上不語,拉著慧能走到幾丈開外的大榕樹下。
謝道華紅著臉,壓低聲音將心中的症結向慧能講了出來:他結婚已經十多年了,妻子卻未能生下兒女來。他的父親和母親一再催促他們,他們也曾經找過一些郎中,但是吃了許多藥卻不見妻子懷孕。他們越是心急越是不見效。父母對他妻子意見很大,經常無端指責她。幸而,他妻子脾氣好,忍氣吞聲沒有跟老人爭吵。但謝道華夾在中間做人很不容易。
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昨天夜晚,謝道華做了一個夢,說天露山上有可以解難紓困的活佛。早上醒來,他便帶著妻子直上山頂的天露寺。住持一德禪師聽了他的訴求後,坦言說,自己隻是佛門修道人,並無指點送子的本事,人生的一切隻能隨緣。
謝道華並不灰心,和妻子爬高爬低,上山崗,涉溪澗,入樹林,下溝壑,到處找遍,卻找不到那活佛。
見慧能在溪邊挑水種梅,在無奈之際,謝道華隻好向慧能求助,問道:“小兄弟,你知道那活佛在山中什麽地方嗎?”
他說話的聲音雖然小,但是此時山中幽靜,阿芳還是聽到了,羞愧地自語:“唉,這怪我不爭氣。”
謝道華繼續對慧能說:“有些人勸我休妻再娶。但我覺得,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們成為夫妻,這是上天的安排。我妻子平日勤勞能幹,對我父母十分孝敬,堪稱賢良淑德。我怎能就此將休妻另娶呢?”
慧能稱讚道:“大叔,你真是一個好男人。”
謝道華向慧能盡傾心中的苦衷:“但是你也該知道,在我們農村裏麵,有一個這樣的習俗,說什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後代就會被別人輕視,自己的家業以後也無人承繼。所以我們天天在家中焚香拜神,夜夜作冥思苦想。唉,我那麽誠心禮佛,下了那麽多的苦功,卻不見妻子有喜。我和妻子都是快四十歲的人,如果這幾年我妻子生不出孩子,那麽以後就更加渺茫了。所以我和妻子就上山來,希望活佛能給我們指點迷津,使我謝門香燈有繼。”
小山墩四周長滿了象征著愛情與吉祥的鳶尾草,綠茸茸的草叢中,盛開的紫藍色花朵就像一群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山墩中央大榕樹下有塊大石頭慧能在種梅後經常靠著這大石休息悟道。
慧能靈機所至,即有頓悟,說:“大叔,你不用那麽辛苦再到山中其他地方去找了。我問你,那是什麽東西呢?”
謝道華順著慧能所指,見到一塊大石頭,隨口而答:“小兄弟,你問的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這明明是一塊十分普通的大石頭嘛。”
慧能語帶含蓄:“不錯,你說它是一塊大石頭它就是大石頭,但如果你覺得它不單是一塊大石頭,而是別的呢?你不妨動腦筋去想像一下”
“這……”謝道華走上上小山墩去,捏著下巴的短須,對著那塊大石頭左瞧瞧,右看看,到中間處定睛端祥了好一會:這塊大石頭下麵較寬大,三角形地斜著向上,而上麵處又是圓圓的,有點像人的腦瓜,若有所悟,然後向他的妻子招了招手,道,“阿芳,你來看看,這像一個什麽?”
阿芳應聲後,走到大榕樹下,對著那塊大石頭仔細看了好一會,然後說:“道華,我看這石頭像一個人。”
謝道華追問道:“像什麽人呢?”
阿芳指著大石頭說,“這大石上半部份似人頭,下麵凸起處像一個人的大肚腩,我看這倒是像一尊盤腿而坐的彌勒笑佛。”
謝道華一拍大腿,叫了起來:“對,的確像彌勒笑佛!老婆,還是你的眼光比我還犀利。”
慧能聽到他們夫妻這樣說,笑了起來:“剛才你回答說這是一塊十分普通的大石頭,怎麽現在卻說它是彌勒笑佛呢?”
謝道華指著那塊大石頭問慧能:“小兄弟,怎麽我剛才的感覺跟現在完全不同呢?”
慧能朗聲地說:“大叔呀大叔,你們信它即是佛,你們不信它還是石頭一塊。”
謝道華似乎開悟了,認真地說:“現在它在我的眼前是一尊佛,並且是一尊送子的彌勒佛了。”
慧能點了點頭:“大叔,剛才我說的話就是這個意思。”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慧能見謝道華夫婦倆臉上的愁雲一掃而光,變得神采飛揚,指著他心胸:“世間上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見性成佛。”
謝道華琢磨著這句話的意思:“見性成佛?”
慧能再進一步地點化他:“大叔,其實你要找的活佛,就在你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