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聽趣正濃 (中)
字數:3319 加入書籤
杜位講完了《六祖慧能化敵為徒》的故事後,舉目遠眺著著龍山腳下那一望無際的田野,意味深長地說“在當朝各寺廟,大多設有藏經閣或藏經樓,作為收藏、查閱、傳播、展示天竺和中國的佛教典籍的陣地,但嶺南古刹新州縣國恩寺卻有別於其他寺院,專門設有錄經樓,並曾發生火燒錄經樓的事故,說來,這裏還有一段故事哩!”杜位作了一段開場白後,講起了《火燒錄經樓》的故事——
原來,六祖慧能在韶州大梵寺和寶林寺弘法期間,每次向僧俗、信眾宣講佛法義理,都是隻用口講,沒有文字典籍可照本宣科,這是繼承和發展天竺教的“佛原不說,義本無言”的傳授方法,即佛教的宗義本自空寂,無有語言、聲音、文字可以傳述,而是“以心傳心,即心即佛”,謂之“佛的境界”是無法說的。
因此,為了把六祖慧能在曹溪弘法的義理記錄起來,特有寶林寺門人法海,以他為主負責六祖弘法的筆錄,曆史傳下來的《六祖法寶壇經》各種版本,就是根據法海的集記整理而成的。由此,唐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六祖從寶林寺回新州國恩寺弘法直至六祖在新州圓寂,法海一直跟在慧能身邊,而新州國恩寺也因此而特別設有錄經樓供法海整理編輯經稿之用。就在這期間,發生一件歹人縱火妄圖焚毀六祖弘法經稿的事。
是年七月一天的晚上,天上烏雲密布、雷鳴電閃、一名歹人乘著惡劣的天氣,偷偷竄入錄經樓,先點燃火把,然後想用火把書台上的經稿焚燒時,火把的亮光卻照耀了正要入睡的法海和國恩寺眾僧徒,大家見到火光,不約而同,一齊奔向錄經樓。
霎時間,正當火把被撲滅時,六祖慧能已出現在大家的麵前,那個歹人見到六祖和眾僧人時,也驚得全身顫顫抖抖,跪在地上求饒。
這時隻見六祖向歹人說:“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摩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這個歹人,聽了六祖的宣法,自知有惡念,做了虧心事。想把經稿焚毀,不讓其傳之於世,真是罪過。現隻有止惡從善,自除三毒心。故向六祖宣示說:“我願跟在你身邊,永世做龍山和國恩寺道場的護法石”。
說完後,一個身影從錄經樓向國恩寺北東邊的虎爪山後逝去,變成一塊大石頭。
六祖壇經稿完整無缺地被保存下來了。六祖圓寂前在國恩寺最後的弘法宗義被整理,《六祖法寶壇經?之十咐囑品》也一起傳之千秋,遠播海內外。而後人也在龍山背後l公裏處虎爪山邊稻田中,找到這塊大石頭。這塊大石高丈餘,削立如壁。
為了紀念保護錄經樓這件事,緬懷六祖慧能功跡,告誡人們不忘火燒錄經樓這一劫難,當地的父母官請了個書法家在這塊大石頭書下“龍山”二字,並請人刻石,每字4尺餘寬,字跡清晰剛勁,成為龍山一大勝景。
杜位講完了《火燒錄經樓》的故事後,向著杜甫、張柬之,神秘地:“剛才所講的幾個故事,都與文人墨客無太多的關係,不知張大人和老叔子想不想換下口味,聽一聽六祖慧能與文人墨客有關,且與張大人您的姓大有關係的……?”杜位說到這裏打住了話匣子,故弄玄虛地賣了個關子。
張柬之與杜甫相視一望,如炬的目光掃視著杜位,朗聲道:“既與老夫的姓有關係,還不快快說來!”
杜位一本正經地:“遵命!張大人請聽。”
接著,杜位講起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惠能與張九齡》的故事:
張九齡與六祖慧能生於同一時代,隻是張九齡比六祖慧能小了許多。由於機緣巧合,兩人相互賞識,後來成了忘年之交,留下串串千古佳話。
張九齡的父母都是信佛之人,張九齡也從小就跟著母親誦念佛經。慧能當年為躲避佛教北宗的追殺,在進入曲江曹溪寶林寺前,曾一度在始興清化七星墩(地處始興、曲江、翁源三縣交界,海拔1301米,為始興縣名山)搭建僧廬修行。當張九齡還隻有四五歲時,他就常隨母親到七星墩聽慧能講經說法。到了五六歲時,小九齡就已經能背誦許多經文了。
起初,張九齡還不知道慧能是個識字不多的人,常執卷向他問字。而慧能總是不看書本,要九齡將所問之字所在的句子念出來,他就會告訴九齡要問的是什麽字。
真奇怪,他怎麽連看都不用看就知道這個字念什麽音、作什麽義解呢?難道慧能有神仙眼?
有了這個念頭,張九齡更加崇拜慧能,更加認定慧能就是一尊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活佛。
盡管張九齡小小年紀就背熟了許多經文,而且還特別崇拜修行到家的有道高僧慧能,但他就是不願上香供佛,更不肯下跪拜佛,甚至連給佛鞠躬作揖也不高興。張母屢屢訓斥他不該對佛如此不恭敬,但小九齡固執得很,怎麽說他也不肯拜佛。張母無奈,就去請小九齡的大伯張弘雅來教訓他,因為她知道小兒最聽他大伯的話。張弘雅問小九齡:“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世人都朝拜供奉,你為何敢輕視神靈?”
九齡答道:“所有佛像不是泥巴做成的就是木頭雕成的,會有什麽靈性?我小小年紀都能為父母做點事,它們會幹什麽?我們為什麽要天天向這些幹泥巴、枯木頭下跪膜拜呢?”
張弘雅說:“佛像雖然是偶像,但也看出一個人對佛的虔誠與否。對佛像都不恭敬,還談學什麽佛呢?”
九齡答道:“慧能大師說:佛從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心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張弘雅問:“照此說來,眾人燒香布施供奉菩薩也成了多餘的嗎?”
九齡答道:“該是也。慧能大師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便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堤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據說依此修行,西方隻在目前。惠能大師還說: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張弘雅聽了九齡說得有根有據,頭頭是道,但從來還沒有聽過這些新鮮言論,是否真的出自慧能之口,還是半信半疑。
俗語說:小和尚念經月口無心。他這樣一個小孩子能懂什麽經文奧義呢?隻有五歲的九齡聽惠能誦經說法竟如此用心,入耳不忘,果是真的嗎?於是他就親自跑到七星墩去請教惠能大師。惠能說:“九齡小施主天賦極高,將來定在眾人之上天子之下,所以他隻朝天子不朝佛。他之所言正是老納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