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岱山寺釋禪 (中)

字數:2800   加入書籤

A+A-




    “謝謝。”張柬之輕步走了進去。

    岱山寺僅有僧人五個,住持是一位約六十歲的禪師,長得麵目清臒,瞳仁黑白分明,正在一邊敲著木魚,一邊誦讀經書。

    禪師聽到腳步聲,抬起頭來,見張柬之到來,右手放下木魚槌,又將左手拿的經書放在案幾上,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施主光臨敝寺,蓬蓽生輝。”

    張柬之施禮後,直白道:“大師,我也是這方土地之人,今天上山路過,不經意來到貴寺,便前來拜會大師。”

    “啊,原來如此。”禪師見張柬之滿頭大汗,揚手指了指對麵的蒲團,“施主請坐。”

    張柬之遵其所指,在蒲團坐了下來。

    小僧送上香茗,置於張柬之麵前的茶幾上。

    禪師:“施主請茶,這是我們寺院種的山茶。”

    杯中熱氣嫋嫋騰起,一股清香在空氣中彌漫著。

    張柬之拿起茶杯,呷了一口,果然是清醇可口,齒頰留香,疲憊即消減了不少。

    這山巔上所種的青茶,長期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與別處所出不同,也是合乎情理之中了。

    張柬之飲過香茗後,與那位禪師拉過家常來。

    張柬之向他行了一個大禮,問道:“請問大師尊號大名?”

    禪師雙手合十,還過禮:“貧僧法號一定。”

    惠能:“啊,原來是一定大師。聽大師口音應是北方人士,請問大師祖籍何處?”

    一定禪師揚手指向北方:“貧僧乃是河南商丘人士。不過我離開中原已有二十多年了。”

    張柬之不解地:“天地悠悠,紅塵莽莽。九州大地山重水複,大江南北有無數名山大川,古刹叢林。大師你緣何從中原不遠千裏而來,獨挑天露山這僻靜之地來學佛修禪呢?”

    一定禪師:“我到此處是大有緣由的。”

    張柬之謙和地:“我在洗耳恭聽。”

    一定禪師眼睛眯定,回憶道:“貧僧在洛陽白馬寺禪修時,朝廷執掌天象的太史令是我的同鄉。一次,他前來求佛後悄悄對貧僧說,若幹年前他夜觀天象,發現一道白色祥光忽然從嶺南直衝寰宇,熠熠生輝,久久不散。他既興奮又困惑:這一瑞象,是一種千年不遇、萬載難逢的大吉祥預兆,預示著一位名垂青史的貴人會身臨在嶺南。所以我離開東都洛陽,直指新州。”

    張柬之:“大師,你對此是如此執著與自信?”

    “阿彌陀佛,人有人緣,佛有佛緣。修行全憑自我感覺,我此生注定與新州有緣。”一定禪師雙手合十,侃侃而談,“始祖昆侖山發脈出艮、震、巽三大龍脈。孔子止於泰山,老子止於嵩山。貧僧踏遍九州的萬水千山,好不容易才來新州地域,白天登山尋龍,晚上查訪當地人文勢態。見南方巽龍走了兩萬裏到了雲霧山,再穿田過脈,走到了比雲霧山高四十丈的天露山,便認定它是這裏風水太祖山,也是九州龍脈的盡頭——嶺南蒼龍窟。”

    張柬之:“你指的是龍脈?”

    一定禪師點著頭:“不錯!本來龍脈是誕生帝皇之地;但這裏的瑞氣祥雲,是那樣的安詳,那樣的柔和,絲毫沒有帝皇君臨天下的那種霸氣。這裏的神韻,比王者更具風姿,頗有文曲之灑脫。當貧僧登上南海之濱最高的天露山,隻見嫋嫋禪氣,宛若佛陀在靈山會上手拿的摩尼珠,毫光照寰宇。一股甘露氣流泄向新州筠城之中。你看,那邊的天露寺與我岱山寺互為犄角,有青龍雙角之勢。貧僧細察其中有一個山頭,山頂是綠色一片,上有一塊中間開裂的大奇石,狀如天書。山形恰像朝中一品宰相的官袍紫帶。問起當地的山民,他們回答說這座山峰名字叫做文曲峰。”

    張柬之聽後,也大吃一驚,引頸追問:“啊,大師滿腹經綸,宏論滔滔。你能夠細察天文,通曉地理,望你將此山的地理形勝給我詳細道來。”

    一禪師:“既然今天施主追問,實不相瞞,貧僧曾跟佛門與道壇的高人學過堪輿之術。”

    張柬之雙手合十,再行了個大禮:“望大師不吝賜教,以啟愚蒙。”

    一定禪師揚手指向外麵,說道:“你看這天露山巍峨高數百丈,南俯高州,北瞰端州,橫亙上百裏,似一個巨大無比的屏風,更似一條臥著的青龍,阻擋住大洋那邊吹來的台風,保佑著新州這一帶不受侵襲,黎民百姓免受風災之苦。”

    張柬之認同道:“的確,新州這邊極少有台風,即使偶然有台風到來,已成強弩之末。這全依憑天露山作屏障所擋。大師果然知識淵博,才氣縱橫,通曉堪輿之術,細察天文地理。”

    一定禪師吸了口氣,繼續說:“還有,天露山每年都是雨量充沛,森森峽穀裏,綠浪翻天,林蔭匝地。到處有飛瀑流泉,深澗玉溪,水流直瀉於山外的河流阡陌,滋養著新州的豐腴大地。即使烈日炎炎似火燒,四周大旱,但新州地域仍有天露山的甘泉滋潤,不會受池塘幹涸、田地龜裂之害。”

    張柬之:“我聽村中老人講過,我們新州從來都是不愁天大旱的。但是,假如連日暴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