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岱山寺釋禪(上)
字數:1926 加入書籤
張柬之從和尚的吟誦中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遭遇雷擊開悟,整個人仿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張柬之信步在九曲十八彎的天露山崎嶇山路上。此時的天露山上,雨過天晴,碧空如洗,好像一塊碧玉般澄澈。
一片閑寂中,蟬聲透岩石。
張柬之今天去沙村訪賢,路過天露山,不想在山中遇到道士、和尚鬥法,眼界大開,不知不覺中,竟然又獨自一人在山中悠轉,隻見林中樹影曆亂,落葉如毯;山坡路旁,野花嫣然。
四周景色是如此美麗,張柬之像走進一幅山水圖畫裏,越走越遠,忽然聽到後麵有馬聲嘶叫,回頭望去,見自己的騎馬在後麵嘶叫著跑過來。
張柬之看到自己的駿馬,才感到有點疲憊。一念至此,張柬之待馬來到身旁,飛身上馬,雙腿一夾馬腹,健馬四蹄一揚,來到天露山半山腰北麓。
張柬之在馬上眺望,見山腰遠方重煙深露處,有一青灰色瓦脊掩映在雲海與茂密林中。
“啊,那不是一所寺院嗎?”張柬之早就聽梁士元他們說,天露山有兩座寺院——天露寺和岱山寺,寺裏的住持道行頗高。
受一種莫名念頭驅動,張柬之騎著馬,沿著迂回曲折的山間小道往上攀爬,轉過一個高坡,眼前驀然一亮:花崗岩石的山門,橫匾上鐫刻“岱山寺”三個大字赫然入目。山門兩旁鐫刻著一副對聯:“古澗寒泉聽猿聲,碧岫青峰臥煙霞。”
寺門前古木蒼蒼,有兩棵百年菩提樹,一任風霜侵襲,樹身皴裂,帶蒼虯之勁,讓這寺院更顯幽玄、木古。
幾隻白鷺,悠閑地翱翔於菩提樹上。
岱山寺與不遠處的另一寺院——天露寺遙遙相望。一山兩寺,有如雙子星般屹立在天露山上。
山上的岱山寺是在唐貞觀元年(627年)由定慧禪師籌款所建的。也就是說,惠能是在岱山寺建成的十年後才在龍山出世。
岱山寺建在天露山第二高峰和第三高峰下遊山腰坡地上。右前方有兩個葫蘆狀的山峰,正麵對著聖祖峰的山巔,後麵正對天露山的主峰,這高處目窮千裏,可以將整個新州大地一覽無餘。俯瞰四周,氣象萬千,風門坳、黃窩、葛衝、伍坪、甚至筠城也可盡收眼底。大地上河漢交錯,阡陌縱橫,良田片片,村舍點綴其間。
岱山寺位於通往開平、恩平的古驛道右側處,定慧禪師將寺址建在這裏是獨具匠心的。他見後麵還有天露山的巔峰作靠山,且覺得自己道行尚不足以抵達最高處,所以選址時留有餘地:想到身後倘若有偉人出,山峰的最高位應當留給他。
岱山寺規模不算大,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寺院裏每處都建得精巧玲瓏,獨具匠心。
張柬之把馬停留在離寺院五裏外,步行進了岱山寺山門,環境謐靜清幽。地麵鋪著天露山隨處可見的石頭,兩旁是嫩竹修篁,草木葳蕤。九裏香與丹桂散發出清香,沁人心脾,蝴蝶與蜜蜂在花叢裏飛來飛去,忙個不停。
一陣山風吹過,簷前吊鈴的樂章,伴隨著大殿傳來一陣陣“梆梆”木魚聲,似是梵音唄唄。
四周的樹木、竹林、花叢仿佛都在靜靜垂聽,顯得禪意幽幽。
有位滿臉稚氣的小僧迎了上來,雙手合十,行禮道:“施主有禮。”
張柬之向小僧還禮後,道:“請問,住持可在?”
小僧手往內一指:“師父正在殿裏誦經修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