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一定說六祖

字數:2890   加入書籤

A+A-




    一定禪師眸睛閃射出一道亮光,直指張柬之,追問道:“施主,你說的可是真話?”

    張柬之的嘴角輕輕一拉,略笑一下,指著胸口,道:“大師已研經禪修多年,該知道明心見性,即心是佛。我是何許人也,你可直徹心田,自領自悟,無須再花費唇舌,來作追問。”

    一定禪師早就從定慧師父那裏聽過佛祖釋迦牟尼拈花微笑,以心傳心的佛門故事: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靈鷲山說法,手拿著大梵天王送給他的金婆羅花示眾,意態安詳,卻是一言不發。等著聽經的眾門徒都是罔然不知所措,隻有弟子摩阿迦葉破顏微微一笑。釋迦牟尼當場宣布:“我正法眼藏,精心佛法,是奧妙心法,現在已經以心傳心。”當場將袈裟金缽傳授給摩阿迦葉。這是佛門的經典故事。

    一定禪師聽張柬之這麽講,又見他直指人心,內心明白幾分,不由想起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大影響的儒、道、佛三家。於是,拋磚引玉:“以孔子為創始人和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為繼承補充的儒家文化。儒家首先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認為人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人人都有惻隱之心,具有同情心。社會之所以出現混亂,私心嚴重的現象,是因為人們的良心善心丟失了,要把它找回來。所以孟子講道:‘有人養的雞和狗丟失了,知道要去尋找,但是有的人心喪失了,卻不知道去尋找,悲哀呀!’這就引出了儒家所建立的道德文化、倫理與孝道文化,所以說,儒家文化是以道德、倫理、孝道為基本點的。”

    張柬之聽後,微微一笑,問道:“那麽,佛家文化又是怎樣的呢?”

    一定禪師答道;“中國的佛教就是佛教的中國化。說到這裏,應是嶺南新州人的驕傲。因為出生於嶺南新州的惠能,使得發源於印度的佛教真正開始走上了中國化的道路,並且使禪宗成為影響最深遠、流傳時間最長的中國佛教。”

    一定禪師說到這裏頓了一下,品了一口禪茶,然後繼續說道:“惠能之所以能成為禪宗六祖,與他自小在金台寺聞經開悟,感悟佛法所分不開的。”

    接著,一定禪師敘述了惠能北上作佛全過程——

    惠能在金台寺感悟佛法後,千裏迢迢來到湖北黃梅禪寺,禪宗五祖弘忍問他:“你從那裏來,想幹什麽?”

    惠能回答:“我從嶺南新州來,想學做佛。”

    弘忍道:“你們嶺南人沒有佛性,你又是一個獦獠,怎麽能學佛呢?”

    惠能回答說:“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性是不分南北的,我為什麽不能學佛呢?”

    弘忍聽後,感覺到來者非一般之人。於是就留下惠能先到廚房打雜,做碓米之事。有一天,弘忍在法堂上對弟子們講,你們學了這麽多年究竟懂得了佛法的真諦沒有?你們每個人寫個偈頌(心得體會)給我,如果哪個人真能領會佛法,我就將衣缽傳給他,讓他做禪宗六祖。

    於是上座神秀就寫了一偈: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試

    莫使惹塵埃

    這首偈語的意思是說人的身體如同菩提樹,人的心靈如同明鏡,要時刻注意擦拭,不要沾染上世俗的灰塵。

    弘忍看後對眾弟子講,你們每人抄寫一份好好研習,照此修行必得大益。但弘忍卻在心裏想:神秀還未能領悟到佛法的真性。

    他對神秀講道:“憑你這首偈的見解,隻在門前,未進門內。”

    惠能得知後,也叫人代寫了一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惠能認為,佛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原本就不是一種有形體的東西,菩提樹、明鏡台都是人心裏麵生出的虛幻之物。隻要徹底的悟出“心性本淨”與“佛性在心”的真諦,就會明白“常清淨”的佛性心體是不可以用“染”、“拭”這樣的語言來表達的。

    認真分析一下神秀與惠能的偈語,便知那個對禪對佛道悟性更高。

    神秀的偈語是: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試

    莫使惹塵埃

    由此可見,惠能悟性、境界的確要比神秀高出一班。當時,五祖弘忍認為惠能不但道出了禪的本意,而且比神秀理解得更深更透,更“空”,更“無”,更加唯心,認為他是接法的理想人選,親自至碓房暗示惠能晚上三更到方丈堂。

    是晚三更,弘忍向惠能宣講《金剛經》,至“應無所往,而生其心”,惠能大悟。弘忍便傳頓教及衣缽,並對惠能說:“你為禪宗第六代祖。”就這樣,“禪宗六祖”誕生了。

    弘忍將六祖之位傳給惠能,並連夜將惠能送下山回到南方,叮囑惠能“逢懷(懷集)則止,遇會(四會)則藏”。惠能以船自渡,在懷、會地區隱蔽了十六年後,創立了影響深遠的禪宗南宗佛教,這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