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十五品(下)
字數:1524 加入書籤
“又能分別諸根利鈍”,有利根器的人是多生累積修持功德來的,這種人反應敏捷,看到煙就曉得有火,就是禪宗祖師講的:“良馬見鞭影而馳”。
眾生根器利鈍的差別與心理的趣向一樣,利根的人心理趣向非常堅決,反應靈敏。
孔子再三讚歎他的學生顏回,《論語》記載,有一次孔子問另一個高足子貢,要他自己同顏回比較,子貢回答說無法比,顏回聞一而知十,自己聞一而知二,孔子聽了就說,不隻你不如他,連我也不如他啊!
從這裏可以看見,眾生根器的利鈍可以差得很遠。曆史上的張良,所以輔助劉邦而不去幫項羽,就是因為他看出來劉邦是利根,腳在桌子下一碰他,劉邦馬上就會意了。
今天講教育,真的教育家必須看出來學生能領受的程度,甚至於他的性向所趣。
“久於佛道,心已純淑”,這裏說維摩居士實際上早已悟道成佛,久遠以來對於佛的菩提大道早已經純熟了,因此
“決定大乘”,決定走大乘道路線。我常跟與我平輩的和尚說笑,不要和居士爭,他們聽了都笑,心裏明白,你看,每天拜的諸位菩薩都是居士身,觀音、文殊、普賢、彌勒都是。
彌勒的本像不是大肚子的,那是中國塑的布袋和尚像,是彌勒的化身。
隻有地藏王菩薩一位是出家菩薩。大乘道是不限於出家在家的。大乘的菩薩道簡單的說有八個字,永遠都做不到的:“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能做到了就是決定大乘,決不退轉的。現在演繹什麽是大乘道的基本道理,就是
“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諸佛谘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毘耶離。”大乘道做所有事情要再三思量,這是大乘與小乘不一樣的地方,小乘人動輒想無念,求空,不求思量,萬事怕囉嗦,山裏頭打坐最好,不敢用思想;大智度的成就是能善分別一切法,於第一義而不動,一切用心而菩提正道沒有動過妄念,這是智慧成就的境界。
所以是大乘道的人能善思量,不是情感的衝動,喜怒哀樂都自智慧發出。
但是他的內心是
“住佛威儀,心大如海”,就是佛境界,就是現生的佛,他的心量之大,包容萬象。
而且十方諸佛都向他求教,他的學生,欲界天的天主帝釋天,人世間的帝王領袖,以及三界天人都尊敬他。
因為要度人,以變化神通的方便,現普通人一樣的身像,不是從石頭裏跳出來或者是蓮花裏生出來,為的是與眾生親近,否則眾生不會修道了,以為成佛的人必須是天生的。
所以維摩居士以善方便居住在毘耶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