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二十八品
字數:3296 加入書籤
同於煩惱,離清淨法;汝得無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及諸塵勞,等無有異。於一切眾生而有怨心,不入眾數,終不得滅度。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須菩提,不跳出苦海,在人世間的八種苦難中安然自在,而苦難妨礙不了你。因為你自己已經證悟了,已不用待在清淨法中!
須菩提,你雖然已經得了無諍三昧,不辨是非了,可是你須要知道,一切眾生本自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用覺得你自己了不起!而且,有時布施你的人,非但不能得到福德,因為他們是用功利思想供養佛法僧。如果你自己以為了不起,值得人家來供養,那就與世間一切塵勞中人,沒有兩樣。
你有資糧對於一切眾生生怨心,有資格出來謗佛,罵法,罵一切聖賢嗎?你有這個資糧,也不會要求自我涅盤了。你真的能參透到這些正反不二的道理,才真得了無諍三昧,才有資格拿走這一缽飯去吃。
維摩詰言:唯!須菩提!取缽勿懼。須菩提給維摩居士罵得不知所以,不敢拿缽,正要轉身就走時,被維摩居士叫住,你不要懼怕,把缽拿去吃飯吧!
我言:不也。
維摩詰言:一切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應有所懼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說,不離是相。至於智者,不著文字,故無所懼。何以故?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解脫相者,則諸法也。
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法眼淨。故我不任詣彼問疾。維摩居士對須菩提說,假使我這樣責難一個如來化身的來人,化身會怕嗎?須菩提說,不會。
維摩居士說,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幻,你也用不著怕!你不懂我講的這一番話,相都是空的。大智能成就的人,不對文字語言著相,自然不會怕文字語言。
文字語言隻不過表達佛法,你真懂了佛法,就不用文字語言了。
維摩居士對須菩提說法的時候,有二百天人徹悟佛法,得法眼淨。所以須菩提也不敢去探維摩居士的痛。
讓他們去受維摩居士的教化。在和維摩居士這次說法的時候,他們已經大徹大悟。這正要請大家注意。
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富樓不敢去探維摩居士的病。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於大林中,在一樹下,為諸新學比丘說法。富樓原來修習小乘聲聞法的,而且差不多已經是個領袖人物了。新學出家的比丘,很多都受他的教育,比方說是大學一年級必修科目的講師。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富樓那!先當入定觀此人心,然後說法,無以穢食置於寶器。我們出家的,都想自度度人,如果你自己還沒有證得菩提,拿什麽來度人?度人要講師道。
韓愈寫的一篇〈師說〉,並不算是師道,講中國文化的師道要看《禮記》中的〈學記〉。師道分兩種,第一是人師,以道德品性為人表率:第二是經師,講學理的,講四書五經傳達學問。做經師容易,能做經師又兼人師的,曆代以來就非常少了。有人送一對瓶子給我,刻上“經師人師”四個字,我都不敢當,恭維太過了。中國文化中的“經師人師”,與印度文化中的“人天之師”的境界差不多,要這樣的人,才可以教化服人,才可以度人。
在密宗得了金剛阿闍梨戒的人能說法,起碼要有他心通與宿命通的本事;用現在的觀念說,是要了解聽法眾人的心理、程度、性向,才能知道用哪一種教育方法比較恰當,才能夠因材施教。
以印度當時人口比例來看,可說是聲勢浩大。但由他親自剃度的弟子不多,多數是由弟子代他剃度的。有兩個比丘是目犍連的弟子,一個修的是數息觀,另一個修白骨觀,目犍連問舍利弗,為什麽兩比丘修法總是不能進步。
舍利弗問清楚這兩個比丘沒出家之前的職業,一個是銀匠,修白骨觀,另一個是漂布的,修數息觀。舍利弗就要他二人調轉過來,因為漂布的習慣看著白布在水裏,修白骨觀就容易;而銀匠習慣作細致的活兒,修數息觀更適合。換過方法之後,這兩個比丘修了三天就得阿羅漢果。舍利弗就是能夠“先當入定觀此人心,然後說法”,能夠觀察學生的根基而施教。
富樓那當時正在為新學比丘說法,注意這裏是用說法而不是講經。後人根據這些記錄冊講學才叫講經。但禪宗叢林製度下隻有說法堂,沒有講經堂,因為大和尚就代表了現身佛,而且大和尚說法時是不帶書本的。
富樓那說法時被維摩居士嗬斥,因為富樓那沒有觀察新學比丘們的心理就說法。像是把又髒又爛的食物放進寶貴的器皿中,簡直是糟踢人家。
「維摩居士罵富樓那不了解比丘心中所想的,不要把玻璃混作水晶。因為你不知道眾生的因果人家是大乘根器,你教些小乘法;人家身上本來沒有瘡的,你不要去挖他的肉。
禪宗有位祖師開悟之後說:“我眼本明,因師故瞎”,罵他從前的老師指導無方,把他本來清明的法眼給弄瞎了。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無論世間法或佛法都一樣,我們大家要警惕。
欲行大道,莫示小徑,無以大海內於牛跡,無以日光等彼螢火。對於要走大路的人,不要指引他走小徑,牛踏過的蹄印是容不下大海的,不要把太陽光和螢火蟲相比。這段話是強調要先認識學生的根器,對小乘根器的人無法勉強教以大乘法,會害了他,反之亦然。所以你看《法華經》的時候,有五千位追隨佛很久的比丘,認為佛說錯了,竟然當場退席,走了。這就是告訴我們教育之難,眾生根器不同,程度不同是很大的問題。
維摩居士告訴富樓那,在場的這一位新學比丘過去生是修大乘道的。因為菩薩都有隔陰之迷,中間轉生幾次把大乘道給忘了,但是那大乘道的天性還在,怎麽能用小乘道來教他?小乘根器的人像是盲人,不能看清楚眾生的根性。
維摩居士就以身教示範,他當時進入定境,引起了那位新學比丘的宿命通,明白自己過去多生累世走的是大乘路線,親近供養過五百尊佛,所發的大乘願也都回向眾生。這比丘為此當場開悟,明心見性。
當時在場的新學比丘,就同維摩居士頂禮。注意!根據小乘比丘戒,比丘是不可以對居士頂禮的。但是大乘比丘戒就沒有這樣的禁例,對善知識頂禮並不分出家在家的。
因為維摩居士的說法,使得這些比丘進入了大乘菩薩不退轉地的果位。富樓那因此非常慚愧,簡直無地自容,所以現在也不敢去探視維摩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