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四十品

字數:1987   加入書籤

A+A-




    見地要高是可以,但我們是根本還沒有登地,一點修持成就也沒有的凡夫,就是所謂博地的凡夫。

    地就好像是一層一層的樓,要想進入菩薩地,聽了這個佛法很簡單,好像都理解了,然而思惑的貪、嗔、癡、慢、疑結使根根,一點沒動搖,那是一點用都沒有,依舊在六道輪回打滾。

    甚至更慘的,有狂見而沒有真修持,見所斷的沒有到,不要談修所斷。

    即使你三藏十二部都背得出,生死來的時候也抵不住!那種四大分離的痛苦,你沒有修持是毫無辦法的。

    我年輕的時候也自以為都懂了,慢慢曉得嚴重就不敢狂妄了。我用自己吃過苦頭的經驗教訓你們,要求證到了,才是真懂,你思想理解到了沒用的。

    《維摩詰經》是對已經有成就者在見地上的嗬斥,要特別注意到這一點,否則也不用講這本經了。

    學佛的人,曉得悟道成佛是如此之難,不如走條快捷方式,好好念佛去。

    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免得自己在輪回中迷了路。

    到極樂世界並不是成佛了,是好好去留學,在那個環境有諸佛菩薩隨時講法,也不要交學費,也無風吹雨打,多好多方便。

    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否則聽了《維摩詰經》隻有壞處沒有好處!

    學禪的人離不開《維摩詰經》,但是,多少學禪的人,修持不到家的,最後還是要入輪回。

    我特別提出這一點,要注意!

    維摩居士告訴彌勒菩薩,你教化別人應該曉得教育路線,你要教他們舍離心理意識的分別心,分別菩提之見,什麽是分別菩提?

    我們大家總認為自己是凡夫,那個菩提道是不可想象的,不知哪一天才能見到那個東西,好像窮人想得寶,一直苦到老,也沒看見個寶。

    寶在哪兒啊?寶在你自己那裏,並沒有掉,個個都有寶的。

    《法華經》比喻為“貧子衣中之珠”,我們的自性菩提大道寶就在我們這件衣服裏,不是身上穿的衣服,是媽媽給我們的這個皮囊裏。

    妄念與菩提本來是一體之兩麵,所以維摩居士說要舍於分別菩提之見,當下即是菩提。

    煩惱即菩提,你一念放下煩惱,煩惱就變清涼了。

    知道自己在起心動念不對了,這一知就是菩提。

    我要打你了,手舉起來了,心裏想,不對,手就放下來了,這一知就是菩提。所以菩提在“舍於分別菩提之見”。

    這裏是關鍵之處,你打坐時閑著眼睛在那裏,禪宗祖師罵你是在鬼窟裏作活計!你感到黑洞洞的,沒有念頭,晃啊晃的,很清淨,嗯,自己大概差不多了。

    我看是差不多該死了!那都是分別心意識境界,都在身體裏找道。

    維摩居士說,“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在身體上。

    那你說我都不管身體了,搞氣脈守竅是外道,我不是外道,那你是哪一道?

    內道還是食道?他又說“不可以心得”,這一下完了,在哪裏啊?

    維摩居士留了一手,說了一半,他說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我給他補充另一半:菩提也不離身,也不離心,都不在也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