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自性寂滅
字數:2507 加入書籤
根據本經,真正佛法是自性寂滅的。
涅盤有時也翻成寂滅,還有一個翻法叫圓寂,這都是不得已的翻法,整個涅盤的意義隻表達了十分之一。
一提到涅盤或是寂滅,普通人就聯想到死亡,什麽都沒有了。
其實涅盤真正的意義包括了:常、樂、我、淨,四個要點。
涅盤在印度不隻是佛教用語,婆羅門和其它宗教都有用到涅盤,而且是指神妙不可思議、無上安樂、生生不已的意思,也不是指死亡。
中文把涅盤翻成圓寂,現在來看,實在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圓”有圓滿、包含一切的意思,既充實又空靈,不一定是空,也不一定是有。
“寂”不一定是沒有,是代表幹淨、寧靜、安詳。
涅盤有時又被翻成無為,是借用了《老子》的名辭。
《老子》講無為並不是沒有,也不是不動,所謂“無為者無不為”。
你可不要多加一字,變成無為者無“所”不為就糟了。
用而不用、動而不動是無為。
但是無為還是不足以完整翻出涅盤的意義,到了唐代的玄奘法師,就分開成“有餘依涅盤”和“無餘依涅盤”(有人也翻成“有餘涅盤”、“無餘涅盤”)。
在無為的觀念再加上有、無,使道理更清楚。
佛法最高目的是證得涅盤,不是學死亡。
小乘所證得的道偏向於空,認為得了空就什麽都放下了,在空的境界而不動,這在佛法是屬於有餘依涅盤。
比方說人睡著了,也什麽都不管了,但是睡眠不是死亡,是生命的一種狀態,在睡眠時,身心內外一切事都仍然存在,所以雖然在睡眠時說放下了一切,但不是徹底休息。
有餘依涅盤,就是用來形容小乘的證果境界,還是有剩餘的,還有連帶的。
大乘的佛果是無餘依的,畢竟空的。
維摩居士對舍利弗說,“法名寂滅”,真正佛法所求證的是寂滅,寂滅是圓滿清淨安詳安樂的,有時這個境界用之於佛土,就叫作淨土。
可是一般人學佛,對這第一義諦沒有認清楚,都在生滅法中做功夫。
嚴格說來,不論哪一宗,所修的法都在生滅法上轉。
比方,念佛就是起心動念,用念頭在念。
思想念頭是生滅的,前一念滅了,後一念就接上來了。
譬如我們在講話,在聽話,也都是生滅法,當你聽到這聲音,這個觀念就過去了。
一切的心行(心理行為),以及知覺狀態,完全是生滅法。
念佛、念咒、觀想法門,都是求佛法入門的方便,抓住了這種方便,當作是佛法的究竟就糟了,修一輩子也不能證到涅盤之果。
天台宗有數息法門,到了唐朝,道家吸收了這個法門,歸納成四個字:“收、視、返、聽”。
把眼神回轉來,內觀、內照,耳朵聽呼吸。
後來到了西藏密宗,就演變成修氣脈,那方法就多了。
所以維摩居士告訴我們:“若行生滅,是求生滅”,與求佛法背道而馳。
《楞嚴經》上佛說的名言:“因地不真,果遭紆曲”,你動機、觀念不正確的話,你用各種方法去修,都是在走冤枉路。
《法華經》也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這個“法”用當下的話來說,包括了一切理、一切事、一切物。
《法華經》這句話說,宇宙萬有一切的現象是此生彼滅的,它的本來是清淨的(所以是“自”),用不著你去求個清淨。
用《法華經》來對照《維摩詰經》這句話,就很清楚了。
我岔進一個禪宗故事,你們參參看。
有位禪師讀到《法華經》這裏就悟了,他告訴一同參禪的道友說,佛講的這句話隻講了一半,什麽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