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法不可住
字數:2089 加入書籤
《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可以注這裏了,或也可以用《維摩詰經》這句話去注《金剛經》,就清清楚楚了,後人的著作就變多餘了。
一位同道洗說他平日修行不錯,有一次就很不對勁,最近他自己找到出路。
這是不在一起的好處,常在老師身邊會依賴性太重,一有問題就找老師問。
那位同道忽然想到,白骨觀中講過要“易觀”,修行做功夫要“知時知量”最重要。
同吃飯一樣,你吃飽了不能再加一碗。
譬如做數息觀,你不要老數下去,隻要覺得呼吸到了息的境界,馬上就要放掉數息,跟著就要用隨息了。
隨到心息相依,馬上要換成止的境界,就是要易觀,馬上變更方法。
所以知時是要知道什麽時間要換,知量是知道夠了。
你練氣功盡練下去就成了蛤蟆功,肚子鼓得那麽大,越練脾氣愈大。
《大學》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要不斷地進步,今天的成就不算數,滿足於今天的成就就是退步。
“法不可住”,你停留在一個境界,抓住某一點,“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
也不是佛法,法無定處。
佛也告訴過我們,“諸法不定”。不論你學哪一宗的,對了就用一用,明天不對了,這一宗就暫時擺一擺,後天又拿來用,你的目的是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取佛道,不被這些方法所困,才是真正學法。
接下來維摩居士快要作結論了,你看他說法是有層次的,不要把他當作平麵的一篇讀過去了。
“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佛經分類中,《維摩詰經》在《大藏經》中不歸在般若類。
《維摩詰經》這一段內容的要點,在《大寶積經》裏也有。
《大寶積經》就是大雜燴,像百貨雜鋪,什麽都有,不能歸般若,也不能歸法相唯識。
真要研究佛學,大寶積部的經典應該多看,所謂淨土三經,也包含在大寶積部的。
像這樣的佛經分類,很合現代人的用處,把人生用見、聞、覺、知四個字概括了。
見是眼睛所見的,聞是耳朵聽到的,覺是感覺狀態,身上感受,知是知覺狀態,思想觀念。
打坐時覺得腿麻、氣脈發動了,是感覺狀態的範圍。
看到光是見的範圍。
觀音法門是聽的範圍。
《維摩詰經》告訴我們,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見聞覺知去求的。
大家反省一下,不論你學哪一宗,都是在用見聞覺知求佛法。
常有人告訴我他做了個什麽夢,我一開口就罵他,又來癡人說夢,本來是夢幻空花,還沒有睡醒。
見聞覺知就是在夢中,你求個境界,看見什麽了,聽見菩薩給你說法,都是在做夢。
真正佛法不在見聞覺知上求,假使在見聞覺知上去修佛法,那是凡夫境界,非求法也。
凡夫都在見聞覺知中轉,各位現在號稱聽經,我冒充講經,都在見聞覺知境界中。
修行還在這上麵轉,就走冤枉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