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章 慈悲喜舍(2)

字數:2964   加入書籤

A+A-




    你的禪堂在哪裏?就在劍樹刀山上。學道的人就應該在這上麵磨練。

    “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恚是埋怨心,怨天尤人是恚心。

    嗔心是更強烈的怨恨心。

    得忍辱波羅蜜的菩薩沒有貪恚心,絕對不會犯這個戒的。

    禁就是戒。

    維摩居士說,修夢幻觀的人,得忍辱波羅蜜的菩薩犯了貪嗔戒(沒有講癡)是反麵說的。

    為什麽他六度中隻提這一條,其它都不提?

    你看《金剛經》,明明是在講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重點卻是在布施和忍辱,布施到了內布施就是般若,中間最重要的是佛拿自己作例子,佛在多生前被歌利王一刀一刀慢慢割死而不動念(如項羽的自刎是大英雄氣派,但還是不能與佛的氣度修持相比),說明忍辱波羅蜜的重要。

    做到布施、忍辱這兩項,般若波羅蜜自然成就。

    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能成就。

    得忍菩薩還有癡不?

    有的,大乘菩薩貪恚念頭都斷了,無比地慈悲眾生,這一念慈悲就是癡的根本。

    我說話負責任的。

    “如佛煩惱習”,正麵地講,成了佛是絕對沒有煩惱習氣的。

    反麵地講,對不住,還是有一點點煩惱習氣。

    佛與佛見麵也要問:“眾生易度否?少病少惱否?”

    這可不是我亂說的,所以學佛成道難啊!

    學禪的人是不可離開《維摩詰經》的,但是如果學禪的人籠統地去讀《維摩詰經》就糟糕了,因為你的功夫見地都要拿這個經來核對的。

    “如盲者見色”,瞎子哪能看見顏色?

    嘿!絕對看得見。

    《楞嚴經》就露了消息,瞎子固然看不見我們看見的顏色,但是他有他的境界,他看見的是黑洞洞的,眼識的習氣還是在的。

    “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到了滅盡定絕對沒有出入息了,是講鼻子沒有出入息。

    《八識規矩頌》講入定的境界:“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耳身這三識在二禪都還有,鼻子的呼吸沒有了,嘴也不起作用,不講話了。

    就是到了滅盡定,沒有了出入息,心髒跳動也非常緩慢,可是皮膚的呼吸還是有的。

    因為入滅盡定的人,暖壽識,身識沒有離開。

    如果離開了就入了無餘依涅盤。

    所以這裏講的還是真空轉妙有的實際修持。

    “如空中鳥跡”,空中鳥飛過去是不留痕的,不留嗎?留的。

    閃電都有痕跡的,鳥總沒有閃電快。

    剎那即千秋,到那個境界是沒有時間長短了,但它是有痕跡的。

    “如石女兒”,石女在古代是有生理缺憾的女性。

    “如化人煩惱”,化人有兩種說法,普通當作是影子,影子好像沒有煩惱,也有的,它是跟著我們的,我們皺眉、它也應皺眉。

    這還不算,隻算是邏輯上的強辯,真實的化人是化身,修成了的人可以有意生身。

    這意生身的化身有沒有煩惱呢?碰到有些境界照樣會有輕微的煩惱。

    化身回不到色身上,或者化身回不到法身境界時,化身還是有煩惱。

    等於我們意境上,煩惱裏麵還有煩惱,有時夢中覺得自己還在作夢。

    “如夢所見已寤”,這真是夢中夢了,不是說夢醒了,是夢中覺得自己已經醒了,其實還在作夢,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吧。所以,這個境界是有的。

    “如滅度者受身”,這嚴重了。

    完全得到滅盡定的人,他死後色身被火化了,你說他能不能再投胎?

    能。

    諸佛菩薩都是三界再來人,他們悲不入涅盤,智不住三有。

    他們的再來如滅度者受身,需要色身再來人間,隨時隨地在夢幻觀中。

    “如無煙之火”,這是最後的結論,無煙之火在今天是有的,電能發熱都是無煙的。

    “菩薩觀眾生為若此。”菩薩觀一切眾生,乃至觀自己在世間,一切如夢如幻。

    這其中內容包括了幻觀、空觀、中觀,得到空觀以後才能得到真空生妙有,即空即有的觀法。

    現在《維摩詰經》的中心問題來了,從現在開始,是文殊師利菩薩與維摩居士對話,問到佛教中心的慈悲喜舍。經文的原文說得最多的是慈,悲喜舍都沒有多談。這裏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