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章 相具

字數:1582   加入書籤

A+A-




    “深心為華鬘”,用深心作所戴的花飾。深心是般若,深心是佛境界,佛能窮一切智,通萬法之源,所謂天上天下無所不知。等於是中原文化的儒者。“一事不知,儒者之恥”。真儒者一定學問淵博,無所不知,這就是深心,是最好的裝飾。

    “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回向為大利”。對一個修行的人而言,不論在家出家,什麽是財富呢?七覺知(信、戒、慚、愧、聞、舍、慧)的正道修行即是財富。但是如果自以為悟了道,有了大財富,不肯與別人分享,你的道也完了。

    為什麽世人崇拜成道的人?因為成道的人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指導我們修行。如果他隻想成就自己,那我們就用不著供養他了,這隻是一個沒有道的自私的人,連基本羅漢成就都談不上。

    所以,得了道的人,要“教授以滋息”,好像是存錢生利息,教授他人,看到別人能夠有所成就,心中有無比的欣喜。

    孔子的學生說他“好學不厭,誨人不倦”,就是如此。但是太難做到了。我們教書久了的人,想想實在很慚愧。“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三大樂之一,如果碰上了天下之笨才,就成了人生之一大苦也。

    可是你能放棄愚癡的人嗎?那就不是教育者的心情,不是菩薩道。雖然罵,雖然生氣,還是要教,這叫作我的媽呀,有時覺得這麽叫還不夠深度,應該叫我的外婆呀。即使教出來的學生跟自己一樣的程度,老實講,並不快活。禪宗說,“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乃堪傳授。”可是雖然找不到這樣的人才,還是要教下去,這才是誨人不倦的精神。

    “如所說修行”,這是維摩居士謙虛的話,也是告誡我們學佛的人,要如佛所教導的去修行,不是光搞佛經的思想。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但修行不是為了自己的成就,是要回向,也就是要布施出去。譬如我們現在講佛經和在聽佛經,假定有什麽功德,都要回向給一切的眾生。有什麽利益自己不占有,就是回向的精神。隻要有布施,一定有回向,你拋出去的力量多大,回轉來的力量就多大,利人就是利己,也就是標語說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回向就是大利,你能把一切布施出去了,你還怕會餓死嗎?就算餓死也好,你的屍體還可以布施給螞蟻、細菌,又再回向下去,那可真成就了。

    “四禪為床座,從於淨命生,多聞增智慧,以為自覺音。”大小乘佛法都是以戒定慧為基礎,以四禪八定為根本。我們看到近百年來,佛法愈來愈衰落,原因在於修行人證果的太少,空口說理論的愈來愈多。真修四禪八定的人沒有,連初禪定都得不到。維摩居士在此提出來,我們修行人要以四禪定為基本的床座。

    為什麽修禪定而不能得定?因為沒有得淨命。你要非常注意這個淨命。我們是怎麽活著的?有兩個部分,一是身體,一是心念。任誰都想活長久一些,可是我們現在這世界上的命是濁命,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我們的命生來就是濁的,身心內外沒有一樣幹淨。能修成白骨觀不淨觀的人,基本上是修得淨命,氣質都變化了,身上的細胞、骨節都變白淨。其實我們死了,骨頭是沒法變得純白的,都會帶黃褐色,就是業重,除非是真修到白淨。密宗講氣脈修成就了,這個身轉了,才能夠得淨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