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百日滿 密室得二寶, 承師願 含淚下高山

字數:8785   加入書籤

A+A-


    老太太正坐在桌前等著喜兒回來,突然看見喜兒領著大黑和小白進來了,當時就驚得站了起來,杜鵑和蓮花也嚇得躲在了老太太的身後。

    老太太手指顫抖著指向大黑“這、這、這是怎麽回事?”

    喜兒笑嗬嗬地說:“奶奶,不用害怕,是這麽回事!”就把事情的經過從頭到尾,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

    老太太一聽,高興得差點沒跳了起來:“孩子,你這是多大的福分啊?千百年來,多少人苦苦尋找,夢寐以求的仙家良品,你竟然在頃刻間全部收獲了!”

    說著話,抓住喜兒的手,坐到了桌前,仔細地端詳起喜兒來,倒把喜兒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奶奶,你在看什麽啊?”

    老太太表情嚴肅:“嗯!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你一定是上蒼派來拯救眾生的,不然的話,誰能有這等曠世奇緣?”說完,放開喜兒的手,轉過身,雙手合十,仰麵長嘯:“師祖啊!您的願望就要實現了!這是仙道之幸,凡界之幸,眾生之幸啊!”話未說完,兩眼已浸滿了淚花,這是高興的眼淚,欣慰的眼淚。

    老太太撩起衣襟,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回過身,拉起喜兒來到了石洞深處的一間密室。

    喜兒還是頭一次來這裏。

    麵前是一道厚厚的石門,石門的四個角,分別刻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圖案,石門的中間,刻畫著一位老者的畫像,眉目傳神,栩栩如生。

    隻見這位老者,頭上挽著發髻,著一身道家裝束。奇怪的是,有一隻腳上,穿著一隻長筒的官靴,另一隻腳,卻赤著腳。老者的左手,拿著一本經卷,右手,拄著一根拐杖,拐杖的形狀也非常特殊,拐杖頭就好像是一把超大號的斧頭。再看老者,神態安詳地端坐在太師椅上。

    老太太告訴喜兒,這就是我們的師祖。

    喜兒趕忙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然後站起來,恭恭敬敬地站在了一旁。

    老太太伸手成訣,默念咒語,然後,一揮手,那道石門吱吱呀呀慢慢地開啟了。

    密室裏的四個角落,放著四盞長明燈,長明燈的燈火,突突地跳動著,顯得有些詭異,有些神秘。

    密室的中間,是一個大石桌,石桌上放著一大一小兩個檀香木做的錦盒,錦盒上罩著一塊紅色的錦緞,上麵已經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塵,看來好久沒有人動過了。

    老太太走到石桌前,麵目虔誠,雙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做了三個揖。

    然後,打開那個大的錦盒,從裏麵拿出一個黃綢子包裹的長形物品,慢慢地撤去包裹的綢子,一個斧頭形狀的拐杖,露了出來。

    “咦!這不是石門上畫的那個拐杖嗎?”喜兒驚奇道。

    “是的!你再看看這個!”老太太說著,又打開了那個小一點的錦盒。

    隻見這個錦盒裏,放著一隻長筒官靴,竟然也和石門上,師祖穿的那隻一模一樣。

    喜兒瞪大了眼睛:“這是怎麽回事啊?”

    “唉!”老太太輕輕地歎了一口氣。“這都是師祖的遺物啊!師祖從來都沒有用過!”

    喜兒非常納悶:“師祖自己的東西,怎麽還不用呢?”

    “說來話長了”老太太用手撫摸著那根拐杖。

    “這根拐杖,叫‘開山杖’。是當年劉沉香劈山救母時,用的那柄萱花開山神斧所化成的。”老太太頓了一下,接著說:“這柄神斧,本來是在華山的蓮花峰頂上,是被一個外國的傳教士偷出來,用西洋魔法幻化成一根拐杖的!”

    喜兒不解地問:“外國的傳教士,為什麽要偷這柄神斧呢?”

    老太太氣憤地說:“那個傳教士,打著傳教的名義,其實他是一個西洋的巫師。來我們中國,是為了尋找民間的奇珍異寶。”

    “在河南平頂山附近,有一個馬棚山,在馬棚山的南坡,一個景色秀麗的小山包,叫‘金牛山’。那個傳教士來到了這裏,不知道使用什麽魔法,竟然看到了金牛山肚中,有一頭金牛拉著一盤金磨,日夜不停地轉,金磨不住地往下流淌金豆兒。他想,如果能把金牛和金磨弄回去,以後祖祖輩輩什麽都不用做了,盡享榮華富貴吧!可是,怎樣能進到山肚裏去呢?”

    “這個傳教士,因為長期在中國活動,對中國的人文曆史非常熟悉,是個地地道道的的中國通。他忽然想起華山蓮花峰上的那柄開山神斧,心想:有了這柄神斧,就能劈開‘金牛山’了!但是,公開拿走神斧,那是不可能的。為了掩人耳目,他就把這柄神斧,用西洋魔法幻化成了這根拐杖,從蓮花峰頂偷了出來。他覺得自己做的天衣無縫,哪成想,被黃九公、黃天龍和黃天虎發現了,三兄弟立即飛報到師祖這裏。師祖想:我們中國的寶貝,怎麽可以落到外國人的手中?於是,就和黃氏三兄弟,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把這根開山杖盜了出來。”

    “那個傳教士,因為丟了開山杖,沒能打開金牛山。但是,他仍不死心,又在金牛山附近轉了三年。”

    這一年,在金牛山的山腳下,一個當地的老農,種了一塊西瓜田。綠油油的西瓜,枝蔓粗壯,長勢喜人。但是,有一棵西瓜秧卻非常奇怪,別的瓜秧上,都結著幾個又圓又大的西瓜,而這棵瓜秧上,隻結了一個又小又醜的,幹幹癟癟的小西瓜。

    老農非常生氣:“我對你們都是一樣的付出,可是,你卻長成這個樣子,誰能要你?既然你不能給我換錢,我還留著你何用呢?”說著,就要拔掉西瓜秧。

    “不要傷害它!”老農回頭一看,隻見一個黃頭發,藍眼睛,高鼻子的西洋人,站在自己的身後,脖子上還掛著一個十字架。

    老農站了起來,疑惑地看著眼前這個西洋人:“我在收拾自己的瓜田,關你什麽事?”

    西洋人自我介紹:“我是一個傳教士,剛好路過這裏,我們做一筆交易吧!”

    老農不解地問:“我是一個種瓜的,你是一個傳教的,我們有什麽交易可做?”

    傳教士指了指瓜秧上的那個小西瓜:“這個西瓜我買了,你出個價吧!”

    老農更疑惑了,心想:這樣的西瓜,就是扔到路上,都不會有人撿,更別說花錢買了,這裏麵一定有文章。想到這,他不緊不慢地說:“別看我這個西瓜小,但是,你給多少錢我都不賣,除非你告訴我這裏麵的秘密!”

    傳教士沒有了辦法,隻好告訴老農:“你們這座金牛山的山肚子裏麵,有一個金牛在磨金豆子,而這個西瓜,就是打開金牛山的鑰匙。但是,還需要一百天的時間才能成熟,你要好好地看管,等到成熟的那天我再來。我們一起打開金牛山,我要裏麵的金牛和金磨,金豆子全部歸你,以後你就再也不用過這種苦日子了!”

    老農一聽,有點半信半疑:金牛山裏麵能有金牛金豆子?這個西瓜是開金牛山的鑰匙?這個洋鬼子說的話可信嗎?嗨!留著這個西瓜也沒什麽損失,是真是假,到時候就知道了。想到這,爽快地答應了那個傳教士。

    轉眼間,一百天到了,那個傳教士早早地過來了。

    把那個西瓜摘了下來,抱到了懷裏,和老農一起來到了金牛山的東南麵。

    等到正晌午時的時候,就見傳教士把懷裏的西瓜捧在手裏,對著金牛山揮舞著,嘴裏還嘰裏咕嚕不停地說著什麽。

    刹那間,金牛山慢慢地分開了,就見山裏麵,果然有一頭金牛拉著金磨在磨金豆子。

    老農驚呆了!

    傳教士把手裏的西瓜,交給了老農,告訴他:“千萬不要讓西瓜落地,等我去把金牛金磨弄出來,金豆子都歸你!”說完,就往山裏跑去。

    老農手捧著西瓜,呆呆地站在那,看著傳教士在山肚子裏忙著收金豆子。突然,一個念頭湧了出來:我們的寶貝,怎麽能讓你外國人拿走呢?寧可自己不要了,也不能讓你得逞啊!對!

    想到這,老農把手裏的西瓜,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再看金牛山,瞬間就合攏了,傳教士被活活地埋在了山裏。

    老太太說到這,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那個傳教士被埋在山裏,是他活該,罪有應得!可是,被他施了魔法的神斧,卻無法還原了,因為師祖當時的道行,還不能夠破解西洋魔法。隻有道行高深的,或是西洋那些正派的魔法師,能破解得了。現在就把它交給你了,等你能把神斧還原時,再送回華山的蓮花峰吧!另外,放在你身邊,或許還有用到的地方!”

    老太太又拿起了那隻長筒官靴;“這隻官靴,叫‘步雲履’,它可是有來曆的。穿上它,上可達天庭,下可入地府。騰雲駕霧,天涯咫尺;穿山越嶺,如履平地。隻是不到萬不得已之時,不能輕易使用,這是上方赤腳大仙的物品!”

    原來,赤腳大仙叫長腿大仙,由於腿長,天上有什麽大事小情的總是愛派他去。有一年,天下大旱,赤地千裏。人間到處燒香磕頭,日夜求雨。各方神仙不斷向玉帝反映情況:“下界旱的受不了啦!”於是,玉帝派長腿大仙下界視察,看看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再做處理。

    長腿大仙,穿著長筒官靴,從天上往下一蹬腿,一腳踩到了一家的泔水缸裏,靴筒裏灌進了臭水,一拔腿上天稟報去啦:“啟奏萬歲,下界天旱是假,到處是水,簡直沒有一塊可供立足的幹巴地方。看!我的靴子都濕成這樣了。”玉帝說:“你辛苦了,回宮休息去吧!”玉帝一連三年沒讓下雨。

    世上的人不知死了多少,海裏的水都不多了。龍王親自去見玉帝,反映了情況,玉帝這才知道下界情況緊急,立即下起了大雨。

    一個多月的傾盆大雨晝夜不停,人間更受不了啦,到處是一片汪洋,沒了人的活處。各方神仙又給玉帝打去告急文表,玉帝又派長腿大仙下界去查看。

    長腿大仙接受了上次的教訓,怕弄髒了厚底宮靴,就光著腳下了界,一伸腿,一腳踩在一家正在攤煎餅的熱鍋上,一家夥把腳燙了個大燎泡,一抬腿,上天回奏玉帝:“啟稟萬歲,人間旱的都快起火了,我站在石頭上,腳都被燙起了燎泡。”

    玉帝聽了他的回報,繼續下雨,直到世間的生靈所剩無幾了,玉帝才知道,原來長腿大仙一向做事慌慌張張馬馬虎虎。玉帝一怒之下,把長腿大仙趕出了天宮。

    因為長腿大仙腳上有泡,所以鞋就不能穿了,他就把那兩隻官靴扔到了下界。

    一隻落到了江西湖口石鍾山南側九公裏的鄱陽湖中,化成了現在人稱鄱湖仙島的鞋山。而另一隻,落到了青海湖旁的日月山上,當時,師祖正在那裏修煉,就把這隻官靴收藏起來,一直沒有用過。

    說到這,老太太把兩個錦盒,交到喜了兒的手中:“孩子!我把師祖留下的這兩件寶物,都交給你了,日後,你要做的事情,要經曆的困難和風險一定會很多,這兩件寶物對你會有幫助的!以你現在的法力修為,已經可以下山了,隻是適逢亂世之秋,你一個年輕女人在外麵行走,有諸多不便,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奶奶給你變一下妝容吧!”

    老太太說著,嘴裏開始默念咒語,隨後,一口氣吹在喜兒的臉上。

    喜兒就覺得臉上一陣涼風撫過,抬手一模,滿臉已經皺紋堆壘,額頭上垂下的一縷發絲,也已經變成了白色的。不用說,自己現在已經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了。

    喜兒現在對自己什麽樣的容貌,根本就不在意了,一心一意,隻想為黎民百姓消災解難,驅除世間邪魔鬼怪,了卻師祖的遺願。

    老太太從懷裏取出一條手帕,隨手一抖,瞬間變成了一套山村老嫗的衣褲,讓喜兒穿在外麵,然後,和喜兒一起又回到了大堂。

    杜鵑、蓮花、大黑和小白,看到喜兒變成了這般模樣,都非常驚訝。老太太告訴她們:這是為了方便在外麵行走,等到功德圓滿之日,自然就恢複了本來的麵目。

    “孩子,今天你就可以下山了,因為在你修煉的仙法道術中,含有茅山術,所以,奶奶給你取個道家的法名!你拯救蒼生,造福百姓,不為名利,隻修功德!法名就叫‘無名’吧!”說到這,老太太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奶奶真的很舍不得你走啊!”

    “奶奶!”喜兒的眼淚,早已流出了眼眶,一下子撲到了老太太的懷裏。

    老太太撫摸著喜兒的頭:“孩子!以後你獨自一個人在外,凡事要多思考,加小心,行善事,積功德!雖然你法力深厚,但是,畢竟涉世不深,沒有經驗!尤其是現在,世道混亂,人心險惡,更要多多提防!”

    說到這,老太太又從懷裏掏出一個小盒,遞給喜兒:“這裏有信香一隻,如果遇到了破解不了的難題,就把信香點燃,喊一聲‘奶奶!’,我就會到了!”

    喜兒非常感激地接了過來,重重地點了點頭:“謝謝奶奶!喜兒知道了!”

    “好了!時間也不早了!該上路了!”老太太緊緊地抓住喜兒的手,輕輕地搖了搖。

    喜兒的眼淚再次流了出來:“奶奶!我走了,您要多保重啊!”

    老太太放開喜兒的手,轉過身,用衣襟擦著臉上的淚水,聲音哽咽地說:“孩子,你也要照顧好自己,別忘了,有事奶奶會幫你的!”

    祖孫二人,難舍難分,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喜兒領著大黑、小白,一步三回頭地出了古洞,離開了斷魂穀。

    出了斷魂穀,喜兒站在山腳下,心裏一片茫然,該往哪裏去呢?對了!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吧!因為這一走,天涯海角,萍蹤不定,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再見到他們了,想到這,喜兒領著大黑、小白,向楊樹圍子走來。

    一進屯子,就看到原來自己家的鄰居王嬸兒,出來倒垃圾。

    王嬸兒看見喜兒,先一愣:這是哪裏來的一個醜婆婆?接著,又看到後麵的那隻大猩猩:哎呀!這是什麽妖怪?太嚇人了!趕緊扭頭就往自家院子裏跑。

    喜兒知道,一定是自己現在的容貌和大黑,把她嚇著了。但是,還不能和她說實話,隻好低著頭向自己的家門走過去。

    到了門前,喜兒輕輕地敲了敲門。

    等了好一會,院門才慢慢地打開。

    一位老婦人,探出大半截身子,看見門外站著一個醜陋的老婆婆,比自己的年齡還要大,剛想說話,忽然看到老婆婆身後的那隻大猩猩,嚇得趕緊關門。

    喜兒忙伸手拉住了門環:“婆婆!不要害怕,這隻大猩猩是我從小養大的,叫‘大黑’,非常溫順,不會傷害人的!”大黑也懂事似地點了點頭。

    這位老婦人,就是喜兒的婆婆,自從把喜兒趕出家門以後,這個家就沒有過安生的日子。

    喜兒的丈夫,原來是個愛說愛笑的人,可是,自打媳婦被母親趕走,他就變得沉默寡言了。剛開始,每天就是悶著頭抽煙,後來,又出去和別人打牌喝酒,每次喝酒回家,都是爛醉如泥。家裏原來有些積蓄,也被他玩牌輸了個精光。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季,家裏還是清鍋冷灶的,這樣的日子,往後可怎麽過啊!

    喜兒的婆婆正在屋裏犯愁呢,忽然聽到敲門的聲音,以為是那不爭氣的兒子回來了,磨蹭了半天,才出來開門。

    聽到喜兒這樣說,也就不那麽害怕了。

    這時候,在老婦人的身後,露出了兩個小腦袋,掃了一眼麵前的這個醜婆婆,目光瞬間就被大黑吸引過去了:這是什麽動物啊?高高大大的,還能站著走路,太好玩兒了,怎麽從來都沒有見過呢?

    喜兒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這兩個孩子,眼睛開始濕潤了:孩子啊!我是你們的媽媽啊!你們知道我是多麽的想你們嗎?今天一別,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到你們了!雖然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認。想到這,眼淚順著滿是褶皺的臉,落到了衣襟上。

    “狗剩!快領著小蘭回屋去!”老婦人低頭嗬斥著。那個大一點的小男孩,拉著妹妹的手跑回了屋裏。

    “真不好意思,我們家也沒有什麽好吃的了,你們討飯就換一家吧!”說完,老婦人回過身,“咣當”一聲把門關上了。

    喜兒愣愣地站在那裏,呆了半晌,無奈地搖了搖頭,領著大黑、小白,出了楊樹圍子,漸漸地消失在曠野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