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兩妖相爭
字數:3036 加入書籤
青顏和鴻妃二人都是出生在明英宗年間的五百年老妖,對於明清兩代的朝代更迭興衰都的親身經曆過的。隻不過她們化形前的視角各有不同而已。
青顏之母本是番邦進獻給英宗的母獅子。青顏就出生在朱明王朝的皇家獅院。她之所以得以脫去獸身,還得感謝宮中哪位瘋了的妃子。那瘋妃一日闖進獅院,把她當成了一隻小狗給抱回了冷宮。從此她便得以脫去牢籠,獲得人生第一次自由。之後她在陌生的人類宮廷,聽到了道人傳道。習得修行法門,得以脫去獸身。
青顏當時很不明白,為什麽人類皇帝一麵大肆的搜刮天下美女財寶;一麵又將財寶束之高閣,將美人打入冷宮。來自母親的故事裏,獅子們都是團結協作的捕獵。雖然雄師也會為了交配和領地打鬥。卻都是有目的的廝殺。青顏不明白人類皇帝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獅子隻會為了食物而獵殺,從來不會為了獵殺而獵殺。人類皇帝則不同,他們往往殺人隻是因為想殺而已。還有人類皇帝的宮廷明明有許多修士。可皇帝將他們請來,卻沒有按照他們的要求去修持。甚至有一位大膽的修士進言皇帝,說其後宮陰人太多,陰多陽少不和於道。欲得逍遙宜少留宮女,慎用寺人。結果皇帝把他給殺了。在青顏看來這位修士說得非常有道理。可皇帝卻不聽從。
後來青顏有見到過很多皇族之內的殺戮;宮妃之間的算計。以及儒生激進逼宮,太監理國專權。人類的智慧那是萬物之長,但人類的荒唐和智慧同存。若依青顏的脾氣,會以霸道的方式來平息內部爭鬥。驅逐一些獅群之中無能又鬧騰的害群之獅,並不會削弱一個獅群的戰鬥力。誰見過龐大的獅群被鬣狗打敗過。隻有落單的獅子才會麵對鬣狗群而無能為力。很顯然明王朝最終,隻剩下幾隻獅子而已。末代皇帝還存有獅子的血氣。雖無能為力,但君王能死社稷,也足夠稱得上勇烈。
清王朝原本隻是狼群占據了獅群的領地。卻好在狼群的狼王英明神武,領地再度擴張。狼群進化為獅群,勢力一下子飛漲。青顏此時已經不在宮內,她早已在破宮之時潛出了宮外。她還有幸見到了明亡的原因之一,藏富於士大夫。清王朝幾百年,原本被衝散的獅群並沒有放棄任何反抗的機會。青顏正是在這個時候和鴻妃一起登上一些地方宗教勢力的神壇的。之後她們倆便借著冥冥之中的信仰之力,苦修化形。直到清王朝滅亡,民國建立。她們倆才出山遊曆,而後鬧了一些不愉快,分道揚鑣。
此時的人類社會開始了大發展時代,她們不得不掩藏行跡。就算她們已經有了很深的道行,卻依舊逃不過人類武器的火力。人類對於電和火的應用已經到了非常可怕的高度。認真說起來,真正精通五行之力的無疑是此世界的凡人。後麵的世界變化太快,幾乎已經是仙家手筆。可惜,五百年兩端的比較下。差距實在太大。五百年前,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但知曉因果輪回。大多心懷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悌。而五百年後已經是末法時代。人們享樂無邊,卻隻知享樂不再追求真正的十大德行。更加遑論更高層次的道了。好在少數人還在堅持,如今此世界的靈氣又在凝聚。正是動靜有常,陰陽有道。盛衰都是輪回一程。
以鴻妃的視角看,這方世界更加廣闊。五百年中世界滄海桑田,演變無窮。東方世界,先是西部征戰不休,而後東部乘勢而起。繼而從北打到南。後麵是東邊島國人席卷向西。西方世界也戰亂不斷。整個世界像煮開的水一樣。人類的爭奪更加慘烈無情。於她青鵬來說,對於獵物從不手軟。但是同類相並卻少有如此。不過她乃稀有物種,如今世界也獨她一份了。根本就無有同類。故而她的眼光更加客觀冷靜。
人類是複雜又單純的。總的來說,人在貧窮時要比富貴時單純。比方說,兩年前她於山崖便救起一個男孩。結果她被這一族人當做家神供奉了一百多年香火。甚至被這一地方列為神獸,祭祀供奉。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青顏也有過類似經曆。可是兩百年後,她在馬路上扶起一位老太太,反而被其家屬訛詐錢財。物欲已經占領了大部分人的良心,更加不用說道心了。
無論人類社會多麽複雜難解,卻是一個定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今鴻妃。青顏以及元鴻道法大進。看似以漸漸站到了萬物之巔,然而他們也有察覺。此方世界已經慢慢開始排斥他們了。他們已經慢慢不再適合在這方世界生存了。就如同很多盛世王朝都是盛極而衰。這是道守恒的至理。如果一直盛極下去,道容納不了這樣的繁盛,也就隻能不容與道了。損之、毀之、滅之。故而修行之人必須通曉因果,才能處世自在逍遙。否則因果纏身,便也是劫數無窮了。正如某位狂僧所言“殺人其實救人。”於修道之人,每逢殺劫不留手。那是以殺生向天道交換生機而已。即如武俠所言殺富濟貧一般。殺得一大戶,可活數十家。修士亦然,殺得一金丹大道,可還世界無窮資源。隻要世界有了富裕的資源運轉,自然不會再排斥你微末修煉的消耗。故而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於人世也是一樣。自元鴻出世一來世界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戰亂紛爭。饑餓、疾病都是世界自身調節的手段。而戰爭正是世界大調解的法門。人多而資源少,便必然有爭鬥。這是題中之義。即使如今,世界亦然和平了。人類的壽命已經超越了120歲大關。但是人類各個族群卻沒有過分的壯大。各種各樣的因素致使人口並沒有再壯大。就好比元鴻所在的東方。因為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禍,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要知男子是不能生育小孩的。故而男多女少,人口依舊不會像多年前那般井噴式增長了。而其他地方由於文化和風氣等因素,獨身者更多。這就是道在掌控著它的恒定。
而在修士的世界則更加不同。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於凡人來說,此方世界無疑近似於完美。然而對於修士來說,此方世界不過是所有世界之中最低等的一界。修士們追求的長生逍遙,此方世界並不能提供足夠的資源。凡人之路和修士之路是截然不同的。凡人重物欲而營外物;修士重自在而營自身。
元鴻的曆史,真正算起來隻有三十年。和二女的悠久歲月相比,簡直不值一提。然而人類的視角更加廣泛。五千年的滄海桑田也隻在方寸之間。元鴻未修行時,乃是一個尷尬的書呆子。萬卷書對他來說也是平常。就算觀其大略,也是站在書山巔上。他所缺者無法是融會貫通而已。自然這些書籍也並不能瞞過仙聖佛神。可他們對於凡人學問大多不置可否,並不重視。這恰恰是凡間修士的優勢。書籍可以拓寬識海,滋潤悟性。
元鴻用無窮的四書結合三十年的人生閱曆,不但的印證參悟。理清個中紛亂。歲月對於修士那還真是可以忽略的存在。兔起烏落、寒來暑往。無名峰上已經有了許多動物和草木精靈開始生出靈智。顯得更加紛繁熱鬧。三人於山中悟道。塵世之中又再起波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