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瘋魔不成活(二)

字數:6551   加入書籤

A+A-




    一路行來,石圓孫的好奇心越來越重,因為他很想知道李清的葫蘆裏還埋著什麽藥,今天已經看見不少新奇東西了,難道李三郎還準備了別的寶貝麽?

    不過問李清也白搭,因為李清自己都不知道成不成。

    首先帶石圓孫去看的,是為吐蕃人和回鶻人造轟天雷的地方,主力軍是小孩,因為賣給人家的依舊是用陶罐來做彈殼的,隻是這東西既然是拿出去賣,小豬小兔子的造型自然是不能再弄了,不過孩子們的想象力依舊得到極大的發揮,因為李清說了,賣給人家的轟天雷是要摻雜的,一來威力沒那麽大,二來麽他不想讓火藥的配方輕易就被人家弄明白了。

    本來李家莊子弟在調和火藥的時候,已經使用了顏料水,並且特意還弄成不同顏色的,朱砂染的紅色、石綠染的綠色等等,盡管火藥中的木炭讓所有顏色都變得灰灰的,可假使這些東西流傳到後世,黑火藥這個名詞怕是不存在了。

    光變了顏色還不成,還要在裏麵摻雜,正是為了達保密的目的,這個工作便由得小孩子們自由發揮了,隻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往裏麵加什麽東西都成,隻要孩子們想的出來,成本也能接受,劉叔自然會叫人弄了來。

    這可好了,加什麽的都有,幹麥稈、碎石沫、燕麥粉,五花八門,好些李清抓在手上,想破腦袋都猜不出裏麵究竟加了啥。隻能虛心請教了。於是邊上的孩子很驕傲地告訴他,其中一個摻地雜質還透明發亮,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加了雲母,李清很有些擔心成本,不過劉叔告訴他這東西附近山上就有,沒啥成本可言。

    當然這些小心思隻能讓石圓孫會心一笑罷了,不過當石圓孫捧著一個鑄鐵澆鑄的圓錐型彈頭就有些發愣了,這可是李清的功勞,隻是心中的得意卻不能拿出來顯擺,讓李清憋的都有些鬱悶了。這不是他改了愛騷包的毛病。而是想騷包就得說明為什麽,別說流體力學他自己都沒搞明白,光解釋清楚啥叫空氣就夠他頭疼的了。

    這個彈頭到時候是用床弩發射出去的,李清不是沒有想過造個大炮啥的,可這個時代弄出無縫鋼管是不能的事情,鑄鐵做炮身那可容易膛炸,用銅來造李清可舍不得。明清時期地紅衣大炮動輒就幾千幾萬斤地,哪得多少貫銅錢啊!

    別以為李清隻是心疼錢而罔故曆史的發展規律,火器勢必取代冷兵器他是知道的,但不管做什麽事情都得考慮自身條件,當初在江寧為了做一根彈簧花了多少心思又糟蹋了多少錢?漫說李清並不清楚後世大炮的具體結構。其實就算他清楚也造不出來,造一門合格的大炮需要各個方麵的科技配合,哪怕是最簡單的迫擊炮,後世看似平常地地方常常有著不可克服的時代工藝難度,譬如做出一個螺絲或者一個齒輪那都得要了他李清的小命,他的水平最多就是造一門原始的前裝滑膛炮,而且怎麽做開花彈對他來說也是一個難題,花那麽大地代價打出一個鐵球?李清沒這個興致。

    其實就算到了十九世紀中葉,火炮也隻在海戰和攻城戰上麵發揮大作用,威力其實很有限。精度和射程都不行。幾乎都是近在咫尺的對轟,並且放這一門炮的過程很不容易。不象後世裏那些電視劇表現的一樣指揮官不停的大叫“放”就行了。

    如果想提高發射頻率,每放完一炮,就得給炮膛裏灌水,因為炮管是熱的,並且膛裏還有可能存在殘餘的火星,發熱藥放進去就會炸,然後再用幹布纏在棍子上把炮膛擦幹淨,這個過程一點都馬虎不得,否則不是導致膛炸就是啞炮,即便操炮手們再熟練,一分鍾也打不出一發。

    當然床弩的構造李清也不清楚,不過沒關係,有人清楚啊,而他李清隻要提要求就行了,這種便宜事情自然是不二之選了,所以他就提的特別多,並且要求還非常高。

    射程要遠,準確度要高,發射要快,移動要方便,操作要簡便!

    做領導的感覺還就是特別好!

    把這麽多優點集中到一台床弩上自然不可能地,於是擺放在石圓孫麵前地,是一排各式各樣的床弩,從大到小,把石圓孫看地是愛不釋手,渾象個什麽都不懂的小孩一樣問東問西。

    這就是李清的騷包表演時間了,誰叫這事情的真正功臣孫五哥他靦腆樸實呢?李清得意洋洋的顯擺,好象啥事情都他一個人做的一樣,隻是孫五很厚道,一點沒介意李清搶了他的風頭,嗬嗬憨笑的在一邊聽李清吹。

    床弩自從東漢年間正式出現的軍隊以來,就是冷兵器時代當之不讓的重武器,射程遠,力道勁,比如說八牛弩的“一槍三劍箭”,不要說射中人體,就象曆史所記載的一樣,“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還能射出“踏橛箭”,成排地釘在夯土城牆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緣登城。

    隻是這東西威力雖然巨大,但因為移動不方便,操作起來麻煩,準頭也很成問題,一般隻使用在攻城的雙方隊伍裏,而且它的威懾作用遠遠大於戰場上的實際殺傷效果,除非象檀淵之戰裏剛好射中了敵軍的主帥。

    不過孫五改進的這一批床弩,就不僅僅是威懾作用了,其實應該換個名叫弩炮,因為它射出去的不再是冷兵器時代的利箭,而是熱兵器時代的炮彈。^^^^

    最大的八牛弩本來就可以在弦上裝兜,每兜盛箭數十支。同時射出。稱為“寒鴉箭”;現在兜裏可就不是箭了,而是幾十枚炸彈,這殺傷效果可就大很了去了,不過清風寨沒有做八牛弩,隻做了三弓弩,因為李清覺得射程太遠並沒有意義,而且準頭沒有了,威力反而降低了,三弓弩也能把炸彈射出一裏遠,這已經足夠了。咱大宋以後要麵對的都是騎馬地遊牧民族。就是射程遠上一倍,五百米地距離騎兵衝刺也用不了一分鍾,象八牛弩張個弦都要動用好幾十號人,你根本就沒機會射上第二輪,而三弓弩就不一樣了,並且李清把豎向的絞軸換成了橫向的絞盤,這樣力臂可以做得很長。四個人就可以很輕鬆的上弦,李清見過孫五他們試驗,二次發射中間隻隔不到三十秒,這還是操作不太熟練,要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幾個人配合得當,完全可以控製在十五秒左右,那就是說在騎兵衝刺的五百米內,至少可以增加一次打擊機會。

    盡管三弓弩也能調節發射角度,但畢竟發射的初速沒法控製,而且射出的又不是箭,直射威力就不行了,隻適合遠程打擊,並且三弓弩雖然射的遠,但弩體笨重。由於體形比較大。想進行精確製作就有些難了,隻能做麵攻擊。而就算裝了車輪,移動方向也是件難事;咱大宋朝將來要麵對的敵人都是馬背上地遊牧民族,連王德顯帶領地龍衛軍都能在進攻當中轉向,就更不用說那些馬背上成長的遊牧民族,靠移動三弓弩肯定來不及的,所以又製作了一批單弓的小型弩。

    製作這些弩孫五可是費勁了心力的,因為李清的要求很簡單,很方便的進行精確射擊!射程內敵人地騎兵不管在戰場上怎麽轉向,都要能及時的追上他們,說的容易做的難啊,幸好李清當初弄的神臂弩給了孫五不少啟發,不然還真是個難題,隻是炸彈比箭頭畢竟重了不少,射程隻在二、三百米之間。

    石圓孫到底是久經沙場地將軍,有些改動他一看就明白,比如弩車大多都加裝了車輪,不用想,李三郎肯定是想把這東西都用在野戰裏麵了,用馬一拖就可以跑,而這些床弩的仰角都比平常見的高很多,這是為什麽呢?石圓孫本想問個究竟呢,誰知道李清又得意洋洋的向他展示下一個寶貝疙瘩了。

    要說起來,做為一個後世人,而且曾經在京城裏製作煙花大出過風頭的人,居然這一點都沒事先想到,真是應該找個角落好好的害羞一會,可李清臉皮厚,一點都沒覺得自己該臉紅,而是毫不客氣的實行了“拿來主義”,慚愧?笑話,咱中國人老祖宗就是厲害,子孫們更應該洋洋得意才是!

    假如一個後世人喜歡看點軍事文學或者二戰曆史,一瞧見李清現出的寶貝疙瘩,腦子裏想出的肯定是和李清想的同一個名詞,卡秋莎,這可不是什麽小妞地名字,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研製出來地、威力巨大的多管火箭炮。

    李清是個惰性很重地人,當初在京城裏玩煙花的時候,曾經還動過利用火箭把煙花射上天的念頭,隻是低爆速能起反作用推力的火藥配方他並不清楚,又騷包的隻想露個臉,火藥這東西可不是隨便試著玩的,把自己燒個呲牙咧嘴哪還有形象可言呢?正好強弩也能達到同樣效果,他便懶得去想了。

    可他不想,咱大宋有人去想!

    甭看後世人牛皮哄哄的,上天入地還能登上月球,動不動就宣揚征服太空的,其實他們應用的科學原理基礎在咱大宋就已經成型了;太祖開寶二年,便有一個叫馮繼升的人,向朝廷進獻了火箭製法,它和之前曆史裏記載的火箭不一樣了,之前的其實隻是在傳統箭頭裝上引火物而叫火箭,他做的火箭是在箭杆處綁上一個火藥筒,雖然仍由弓弩射出去,但利用火藥燃燒的推力增加射程,這個在後來曾公亮編撰的《武經總要》裏對它的結構還有簡略描述;到了鹹平三年,也就是公圓一千年,神衛軍唐福又向朝廷進獻他改良過的火箭和火球得了褒獎,從此咱大宋軍中火箭便成了常備武器,延州府庫裏大量囤積的火箭就都是這樣地。

    這也是李清一看到石圓孫送過來地這些火箭。就立即打消了研究身管火炮念頭的原因。有導彈了誰還要火炮呢?至於後世大炮能有多少作用李清懶得去管了,咱大宋朝緊缺的不是攻城拔寨的利器,而是要麵對潮水一般蜂擁而至的遊牧騎兵。

    騎兵就是勝在機動力強,假如不能很好的解決射擊精度,一味的強調射程是沒有意義的,李清好歹也是經過了幾場冷兵器時代的戰陣,他覺得以步製騎的關鍵是在如何防止騎兵衝破步卒地陣勢,反正機動性遠遠不如騎兵,人家要跑追都追不上,不準確地遠距離攻擊有大用麽?

    當然他的這個理論也是在為自己開脫。火箭的飛行姿態實在是太難控製了。這在後世都是一個難題,不是一味加多燃料就可以打的遠,沒準射出去後在空中亂轉,砸在自己人的腦袋上,所以李清讓慕容一禎做的,不過是個大號的火箭罷了,唯一地區別。是射出去的不是冷兵器箭頭,而是一顆炸彈。

    要說做的這個火箭車,實際上和明朝名將戚繼光做的那個“一窩蜂”非常接近,也是三十二發,隻是個頭大上兩號。射程並不遠,隻有百來米,不過李清認為夠用了,咱大宋士兵的強弩有效殺傷距離是六、七十米,而騎兵衝到百餘米外已經不可能做什麽機動了,否則要影響速度和衝擊力,在陣勢地百來米外形成一片彈林火海,就算遊牧民族的士兵驍勇善戰,難道他們的戰馬也視死如歸不成?

    這些東西對於一個手握兵權又常年在邊關鎮守的將領什麽意義?石圓孫的反應可想而知了,抓著李清的手就要求試射看個熱鬧。假如撒嬌有用的話。沒準當場要發發嗲了,李清倒也大方。手一揮,這些全是送給石將軍的,清風寨地界小,經不起這些東西蹂躪,還是帶回延州找個僻靜地方好好的玩去!

    這可不是李清瞎大方,他還想著清風寨以後專做軍火生意呢,要想這些東西大量裝備到宋軍裏,必須靠石圓孫向朝廷寫奏疏,多多美言才行,朝廷一鬆了口,那錢還不嘩嘩的流進清風寨?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再一個這些東西威力再大,李清也不認為憑這些東西就能打敗遊牧騎兵,黨項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這些狼可是一個比一個凶狠狡猾,他們會乖乖地等你列了陣再衝?你列陣人家掉頭就跑怎麽辦?

    上回在水雲莊操演就看出來了,五排巨盾陣都擋不住騎兵地衝擊,幾百斤的馬加個人地體重再乘以速度,這個力量不是憑人力能擋的住的,再怎麽說現在就算有了弩炮也還是冷兵器時代,人家騎兵還就是機動性強,你怎麽知道人家啥時候衝過來?一對一較量落了下風,咱大宋就始終是危險的。

    而且即便李清有辦法從乞顏人那裏弄來好馬也白搭,在京城裏就知道了,要訓練出來一個能在奔馳的馬上彎弓射箭的騎兵,至少就得三年,劈殺纏鬥就得更長時間,在這方麵,怎麽都不能和那些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族比。

    所以李清把希望寄托在手雷上麵了,大宋的弓弩本就比人家射的遠,要是宋兵人手再有兩顆手雷,敵人衝過來的時候扔過去,炸不死敵人至少也能把他的馬炸趴下,這樣一對一不落下風,大宋就誰都不怕,別的不管,咱還就是人多!

    所以石圓孫已經覺得很滿意的時候,李清卻抓著人在問妙玄和安小哥哪去了,自從李清把任務和要求安排下去後,就基本上沒再見過那兩人了。

    要求很簡單,引爆不能再靠點火,而得是一拉線就能炸,這要求李清幾乎不假思索的就提出來了,打小看的電影裏不全這樣的麽?理由就無需解釋了,敵人衝過來的時候未必有時間給你敲火石打火,下大雨又怎麽辦呢?

    隻不過李清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知道要拉繩,至於拉繩之後為啥就能炸,這問題自然是交給妙玄去考慮了。

    妙玄卻不在清風寨裏,石圓孫現在也不著急要看熱鬧了,反正東西都讓他帶走,回去可以好好玩,一聽李清在問妙玄的情況,嗬,還有好東西呢,看看去!

    李清本來有些猶豫,他現在有些怵妙玄,因為妙玄當初一接了任務,就抓著李清問緣由,為啥?李公子在何處看到過?你怎麽知道這樣行呢?

    這可把李清難住了,要詳細說明結構自己又不懂,總不能說電影看到的都這樣,那要解釋的東西可就太多了,於是李清就裝傻,顧左右而言他,幸好,裝傻這活他還是很拿手的,於是妙玄很是氣憤,認為他藏私!

    不過妙玄氣憤之餘這心勁還上來了,耍什麽大牌呢?不就是會些奇技淫巧麽,咱道門一樣的微妙玄通,不告訴我拉倒,咱不信咱就想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