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求人辦事,三言兩語達成所願

字數:1018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心理學與口才技巧最新章節!

    一步步說理,令對方欣然接受

    登門檻方式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登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台階一級台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其實,在日常交際中,不僅僅女人,是所有人都有一種在他人麵前保持形象一致的心理需求,他們不希望自己被看做是反複無常、莫名其妙的。基於人們這樣的心理,我們需要巧妙利用等門檻效應,一步步說理,會令對方欣然接受。

    豆豆早晨喜歡賴床,每天早上到了八點才起床,爸爸向豆豆提出了要求:“以後每天早上提前兩個小時起床讀書。”豆豆聽了立即表示抵觸,媽媽見此情景,用商量的語氣說道:“那先每天提前十五分鍾起床好嗎?”豆豆聽了馬上就答應了,過了一段時間,媽媽又提出再提前十五分鍾起床的要求,豆豆也很爽快地答應了。就這樣,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豆豆完全做到了每天提前兩個小時起床。

    在這裏,媽媽所使用的口才心理策略,就是典型的登門檻效應。比如,對一個推銷員來說,當他可以令顧客打開門,跟顧客展開交談時,其實,他就取得了一個小小的進步。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他能夠說服顧客看一看他的產品的話,那麽,他就可以再提出“購買產品”的要求,而且,這樣的要求很有可能被滿足。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裏德曼與弗雷瑟在1966年做了這樣一個現場實驗: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勸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在第一個居民區向人們直接提出這個要求,結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絕,接受的僅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個居民區,先請求各居民在一份讚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幾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辦了。幾周後再向他們提出豎牌的要求,結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同樣都是豎牌的要求,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為什麽呢?原因在於當你向對方提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時,對方難以拒絕,否則,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於是,一旦接受了這個請求,就仿佛跨越了一道心理上的門檻。當再次提出較高的請求時,這個要求和前一個請求有了繼承的關係,對方就容易順理成章地接受。

    在鍾表店裏,一隻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隻老鍾的當中,其中一隻老鍾對小鍾說:“天啊,這麽小的鍾等你一年走完3200萬次恐怕便吃不消了。”小鍾吃驚地說:“要走那麽多次,我可辦不到。”另一隻老鍾說:“別聽他胡說,你隻要每一秒‘滴答’一下就可以了。”小鍾將信將疑說:“啊。這麽簡單嗎?”就這樣,小鍾很輕鬆地在每秒的“滴答”聲中,不知不覺走完了一年,他回過頭一算,果然擺了3200萬次。

    登門檻效應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當我們需要向對方提出一個比較大的要求時,可以先不直接提出,因為這個要求很容易被對方所拒絕。在這時,我們可以先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一旦被答應,再提出那個較大的要求,這時候才會有更大的被接受的可能性。當我們在說服對方的時候,也需要靈活運用這一效應。

    心理點拔

    1.哪怕……也好

    心理學家D·H.查爾迪尼代替某慈善機構做一次募捐活動,他對一些人說了一句話“哪怕一分錢也好”,結果這些人的募捐要遠遠高於另外一些人。當我們再向對方說出“哪怕……也好”的時候,就會產生登門檻效應,使得對方欣然接受我們的請求。

    2.先提出小要求,再提出大一點的要求

    在生活中,當我們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不妨先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假如你是糖果店的營業員,你可以說“這是我們店剛進的新品種,清甜可口,甜而不膩,請您隨便品嚐,千萬不要客氣”,對方在“恭敬不如從命”的心理狀態下品嚐了糖果,這時候你再提出“購買”的要求,對方一定不會拒絕的。或許遇到困難的時候,溫柔地說“這個問題我不是很理解,你可以幫幫我嗎”,然後“那這個問題也可以幫我看一下嗎”,假如對方沒有拒絕,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巧妙展現自己的“利用價值”

    在生活中,有的人在求人辦事時會抱著“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態度,他們把他人的幫助看做是理所當然的行為,當自己的訴求得到了回應,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之後就不再理睬對方了。有著這樣心態的人大多數都會被會拋棄,當他再次需要幫助的時候,相信是沒有人會給予幫助的。其實,在日常交際中,人與人之間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互惠互利,就沒有互信互助。鑒於人們這樣的心理,當他在麵對你的訴求的時候,其實很想知道你是否有一定的“利用價值”,換句話說,他的效勞會不會換來一點回報。於是,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如果你的言語中透露出了自己的“利用價值”,大多數情況下,對方都會樂意幫助你的。所以,作為提出訴求的我們應該盡量展現自己的“利用價值”,以此獲得他人的幫助。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做那些沒有好處的“無用功”,隻要你了解了對方這樣的心理,繼而主動滿足其欲望,他就會樂意為你效勞。“以利誘之”,對方會覺得這次不會白忙活,因此,他們在辦事的時候,就會主動地為解決問題。

    小然換了新房子,可自己對粉刷和裝修都一竅不通,這時她想到了朋友豔豔,豔豔平時工作不忙,最重要的是她對裝修房子很在行。於是,小然撥通了豔豔的電話:“豔豔,我是小然,你最近忙嗎?要是不忙的話,你來我這裏住幾天吧,可以當做散心或者旅遊,我管你食宿。”“行啊。”豔豔爽快地回答,“不過,我這邊有點小事需要你幫忙,就是幫我看看房子怎麽裝,你不介意吧?”小然提出了要求,“好,沒問題。”豔豔一口就答應了。

    小然言語裏透露出令人欣喜的可“利用價值”:“來這裏住幾天”“散心或旅遊”“管食宿”。雖然,這樣的“恩惠”是出於朋友之間的親密關係,但是,對方無形之中也會覺得有點“愧疚感”,至少白吃白住,心裏多少都有點過意不去。於是,出於心中的那點“愧疚感”,以及給予幫助後的“補償心理”,對方定會樂意效勞。因此,要想他人為你效勞,就應該大方展現自己的“利用價值”,這會讓對方更加樂意為你效勞,而那些所謂的“利用價值”,不妨就作為給對方的酬謝了。

    所謂的“利用價值”,一方麵是作為求人者,你是否有可利用的價值,簡單地說,互惠互利的基礎是否存在,假如你是一個毫無能力的人,對方憑什麽幫你呢?另一方麵則是,你是否可以承諾給對方一些利益方麵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利誘”。

    大學生黃東剛剛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山東某鋼鐵總公司工作,由於嫌廠裏工資低,他進廠不久後就偷偷跑到南方打工去了。過了一段時間,他回廠裏準備取走檔案,正好碰上才上任的女主管。黃東以為女主管要批評他幾個月沒上班的事,但出乎他的意料,女主管開口就說:“從國家大局講,人才流動是大趨勢,你走是對的。你們收入低,我也沒有關心到你們,這是我的失職,不過,上次由於人事變動,空缺了許多職位,我就想好好栽培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如果你願意繼續留下來,估計不出兩年,你就會坐上我的位置。”接著,女主管詳細介紹了公司的薪資待遇,以及今後的發展,黃東聽得熱血沸騰。

    主管不愧是一位優秀的領導,她的一席話,使這位原本要南飛的“孔雀”留了下來。當然,說服黃東繼續留下的話語中,隱藏著一定的“利誘”,這成為黃東留下來最關鍵的因素。

    心理點拔

    1.以利誘之

    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通過言語“利誘”,表明自己的回報之心,畢竟利益比空口說教更有效果。也許,在你提出訴求的時候,對方會有所猶豫,在這關鍵時刻,你指出自己的訴求和他合作有利的地方,這樣他自然會樂意為你效勞。

    2.建立互惠互利的基礎

    在請求對方幫助之前,你應該清楚對方為什麽會幫助你?你憑什麽能讓他來幫助你?畢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利益而生存的,那麽你就可以利用這樣一種方法:直接告訴對方在幫助你之後獲得什麽樣的利益,利誘對方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互惠互利,當對方意識到自己在付出之後還能有所獲得的時候,他一定毫不猶豫地答應你的訴求。所以,在求人幫忙的時候,好口才的人要懂得“利誘”,適時表明自己的“酬謝”,滿足對方心理。

    話不在多,但要看準時機

    那些會說話的人之所以會獲得成功,並不在於他說了多少話,而在於他掌握了說話的時機。正所謂“言多必失”,成功者更注重把握說話的時機,不管在什麽場合都顯得落落大方,說話的時候說得很充分,不該說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口齒伶俐,在各種場合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場景,但如果自己在不適當的時機口無遮攔,說了錯話,說漏了嘴,這也是難以彌補的過失。著名作家大仲馬說過:“不管一個人說得多好,你要記住,當他說得太多的時候,終究會說出蠢話來。”我們每個人都應牢牢記住這句至理名言,要明白言不在多,但一定要把握說話的時機,這樣才能深入地影響對方的心理。

    有一個經營印刷業的老板,在經營了多年之後萌發了退休的念頭。他原來從美國購進了一批印刷機器,經過幾年使用後,扣除磨損費應該還有250萬美元的價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這批機器的時候,一定不能以低於250萬美元的價格出讓。有一個買主在談判的時候,針對這台機器的各種問題滔滔不絕地講了很多缺點和不足,這讓印刷業的老板十分惱火。但是他在自己剛要發作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250萬美元的底價,於是又冷靜了下來,一言不發,看著那個人繼續滔滔不絕。結果到了最後,那人再沒有說話的力氣,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我看你這個機器我最多能夠給你350萬美元,再多的話我們可真是不要了。”於是,這個老板很幸運地比計劃多賣了整整100萬美元。

    正所謂“靜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一些習慣於滔滔不絕的人往往是最沉不住氣的人,一旦遇到了冷靜的對手,他就最容易失敗,因為急躁的心情讓他們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處境與位置,也不會靜下心來思考有效的對策。而在上麵這個案例中,那位囉唆不停的買主正好中了老板無意設下的“陷阱”,不等對方發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議價格,等於自己拿空子讓別人鑽。

    言不在多,少說話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時間思考,經過思考之後,再找準說話時機,這樣說出的話會更精彩。在日常交際中,我們應該少說話,特別是當一個比自己更有經驗的人在場的時候,如果自己說得太多了,就無異於自曝其短,這樣繼續下去的結果將對自己很不利。

    一家小公司與一家大公司進行了一次毛衣談判,大公司的代表依仗自己的實力,滔滔不絕地向對方介紹情況,而小公司的代表則一言不發,埋頭記錄。大公司的代表講完後,征求對方代表的意見。小公司的代表好像突然睡醒了一樣,迷迷糊糊地回答說:“哦,講完了?我們完全不明白,請允許我們回去研究一下。”於是,第一輪會談結束。

    幾星期後,談判重新開始,小公司的代表聲稱自己的技術人員沒有搞懂對方的講解。結果大公司代表沒有辦法,隻好再次給他們介紹了一遍。誰知,講完後小公司代表的態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們還是沒有完全明白,請允許我們回去再研究一下。”就這樣,結束了第二次的會談。

    過了幾天後,第三次會談小公司的代表還是一言不發,在談判桌上故伎重演。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告訴大公司,一旦有討論結果立即通知對方。過了一段時間,大公司覺得這次合作已經沒戲的時候,小公司的代表找上門來開始談判,並且拿出了最後的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迫大公司,使對手措手不及。最後,達成了這一項明顯有利於小公司的協議。

    一家小小的公司居然能夠打敗大公司,在談判中獲得了成功,關鍵在於小公司懂得沉默,懂得掌握說話的時機。在說話時機尚未成熟的時候,他們一直不說話,使對方摸不著頭腦,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時間去研究對手的方案,給了大公司措手不及的一擊。可見,說話看準時機比說話多更有效,它能起到滔滔不絕完全達不到的效果。

    心理點拔

    那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看準說話的時機呢?

    1.占據優勢時少說話

    在談話過程中,我們完全占據了優勢的位置,這時候需要少說話,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對方在無措之時自會露出破綻。

    2.不了解情況時少說話

    有時候,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時不要盲目地亂說,這有可能會給對方提供可乘之機,使自己遭受很大的損失。所以,在不了解對方情況的時候,不要輕易把話說出口,需要謹慎用語。

    3.氣氛不對時少說話

    當自己或對方的情緒正在激烈的時候最好少說話,這時候一旦開口不慎就會引發一場爭執。最佳的說話時機是等雙方都冷靜下來,能夠心平氣和地談話才安排時間交談,隻有這個時候雙方的交流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動之以情的言語,使人無法抗拒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情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正所謂“欲曉之以理,必先動之以情”。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與他人展開交談的時候,彼此都會產生一種防範心理,雙方都不為所動。這時候,你要想說服對方,就需要消除對方的防範心理。從一定程度上說,防範是一種潛意識裏的自衛心理,也就是當我們把對方當做假想敵時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而消除對方這種防範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情動人,通過那些充滿真情的話語使對方感到你是朋友而不是敵人,用真情去瓦解對方築起來的“防範牆”,繼而有效地影響其心理。真情,可以是噓寒問暖,可以是予以關心,可以是予以幫助等。所以,我們在日常交際中,要善於用情說話,使對方無法抗拒。

    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他是一位善於用情說話的人。有一次,他仆人的太太問總統:“鵪鶉鳥長得是什麽樣子?”仆人太太從沒有見過鵪鶉鳥,於是,羅斯福總統詳細地描述了一番。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羅斯福卻突然親自打電話給仆人太太說:“在你窗口外麵恰巧有一隻鵪鶉鳥,你這時候往外看,可能還看得到。”每次,他經過仆人的小屋,就算是看不到人,也會輕聲地叫出:“嗚,嗚,嗚,安妮!”或“咆,咆,詹姆斯!”這是他路過時一種友善的招呼。

    實際上,羅斯福總統之所以能成為美國偉大的領導人之一,就在於他在運用語言時善於以情動人,而不是以權壓人。他們在作報告或者講話的時候,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親切入耳,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贏得人們的喜愛。

    的姐”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點時,對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錢都交出來,她裝作害怕交給歹徒200元錢說:“今天就掙這麽點兒,要嫌少就把零錢也給你吧。”說完又拿出30元的零用錢。見“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發愣。“的姐”趁機說:“你家在哪兒住?我送你回家吧。這麽晚了,家人該等著急了。”見“的姐”是個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來,讓“的姐”把他送到火車站去。見氣氛緩和,“的姐”不失時機地啟發歹徒:“我家裏原來也非常困難,咱又沒啥技術,後來就跟人家學開車,幹起這一行來。雖然掙錢不算多,可日子過得也不錯。何況自食其力,窮點兒誰還能笑話我呢!”見歹徒沉默不語,“的姐”繼續說:“唉,男子漢四肢健全,幹點兒啥都差不了,走上這條路一輩子就毀了。”火車站到了,見歹徒要下車,“的姐”又說:“我的錢就算幫助你的,用它幹點正事,以後別再幹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說話的歹徒聽罷突然哭了,把200多元錢往“的姐”手裏一塞說:“大姐,我以後餓死也不幹這事了。”說完,低著頭走了。

    在上麵這個案例中,的姐的話語裏充滿了真情,感動了那個窮凶極惡的歹徒,最終達到了說服對方的目的。心理學家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道理好比種子。沒有情感的沃土,道理的種子再好,也發不了芽。”

    心理點拔

    我們在說服對方的時候,更需要以情動人,否則,即使你說再多的道理,對方還是會不為所動。

    1.話語中注滿真誠

    諺語說:“真誠貴於珠寶,信實乃人民之珍。”要想自己的話語能夠打動對方,就需要在話語裏注滿真誠,隻有真誠才能打動人。如果你僅僅是幾句花言巧語或者虛情假意地表達,反而令對方厭惡。

    2.把話說到對方的心裏

    人都是有感情的,說話能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是最完美的溝通。我們在說話時要注意對方的反應,學會從對方的反應中修正自己的話語,盡可能把話說到對方心裏。把說說到對方心裏,才能真正地打動人。

    3.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

    如果你在說話時總是想著自己,光顧著自己,這樣說出來的話是不會有感情的。因此,我們應該處處為他人著想,讓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這樣說出的話才有感情,才能打動對方。

    說話避開險境,別踏入對方“雷區”

    說話,是我們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善於說話,能準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使對方樂意接受,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心理學家理查得·班得勒說過,當你對他人說話時,你不是想給他傳遞信息,就是想改變他。但在這過程中,對方是否會接受你的意思,你的溝通目的是否能夠實現,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其中的症結點在於你是否說了避諱的語言,或者把話題置於危險的境地,這將會關係到你溝通的成與敗。許多人說話不經過大腦思考,隻圖嘴巴痛苦,常常“語出驚人”,踏入“雷區”,最後導致了整個溝通的失敗。其實,善於說話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那將意味著你所說的話能夠令對方樂意接受,而且,你的話語能夠巧妙繞過險境,直入對方心裏,繼而影響對方心理。溝通是雙向的交流,它的成敗不取決於你說了什麽,而是取決於對方的反應,對方不接受你所說的話,那你說得再多也沒用。所以,為了讓對方樂意接受,我們在說話時需要避開險境,把“危險語”吞進肚子裏,這樣才能有效地影響他人心理。

    古代有一個國王,一天晚上做夢,滿嘴的牙都掉了。第二天,他找了兩位解夢的人。國王問:“夢見滿口牙全掉了,到底是怎麽一說?”第一個解夢人說:“皇上,這個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皇上一聽,非常生氣。第二個解夢人說:“至高無上的皇上,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同樣的內容,同樣的事情,兩個人有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個把皇帝說生氣了,皇帝龍顏大怒,杖他一百棍;然後,拿出一百個金幣,獎給第二個解夢人。

    上麵這個案例中,同樣的一件事情,兩人表達的同一個意思,為什麽一個挨打,一個卻受賞呢?分析他們所說的內容,我們就可以明白了。在溝通過程中,往往因為一兩個“危險詞語”而使整個話題都處於危險的境地,第一個解夢人話裏出現了“死”這樣的危險字眼,而且還不止出現一次;第二個解夢人卻從另外一個角度巧妙地解釋為“長壽”。於是,兩人話裏的字眼不同,最終兩人的待遇也千差萬別。

    心理點拔

    在日常交際中,有一些話題是溝通的“雷區”,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地避開這些危險區,避開一些敏感、危險的詞匯,這樣才能促使溝通的順利進行。

    1.避開隱私

    隱私就是不可公開或不必公開的某些事情,有可能是缺陷,有可能是秘密。因此,我們在進行語言交流的過程中,需要避開彼此的隱私,這既是一種禮貌,同時,也可以很好地保護話語的“安全性”。

    2.切勿不懂裝懂

    我們並不是萬能博士或者百事通,即使自己知識淵博,但總有一些方麵不如人,總有不懂得的一些知識。因此,無論是麵對有教養有知識的人,還是麵對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我們都應該謙虛謹慎,不可妄發言論。

    3.避開忌諱

    在談話過程中,我們需要避開一些忌諱,比如關於“死”“棺材”“壽材”等;對方的生理缺陷,比如“殘疾人”;對一些不可公開的事物行為,比如“大小便”等,這些避諱詞語都是需要避開的。

    4.避開粗口穢語

    在交流過程中,我們需要避開粗口穢語,使用文明的語言。言語粗鄙是最無禮的語言,而且,有可能會為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