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5)

字數:7325   加入書籤

A+A-




    戀上你看書網 630book ,最快更新人性的弱點最新章節!

    第二種:我可以逃走。但這不可能的,他們一直都在監視我。就連我從基督教青年會搬出搬進都要登記,如果逃走,很可能被他們抓住槍斃。

    第三種:我也可以在房間裏待著,不去上班。如果我這樣做的話,那位日本海軍上將就會產生懷疑,也許會派人來抓我,他不會給我任何解釋的機會,而會直接把我關進憲兵隊裏。

    第四種:星期一早上,我照常去公司上班。如果這樣做,那位日本海軍上將也許正在忙著,而忘掉了我的事情。而且即使他想到了,也可能已經冷靜下來了,不會再來找麻煩。如果是這樣,那我就沒有麻煩了。即使他還來找我,我也會有機會向他解釋。所以,我應該像什麽事也沒有發生過,和平常一樣,在星期一早上進辦公室。

    當我把所有事情都想清楚之後,決定采取第四個計劃——和平常一樣,在星期一早上去上班。之後,我便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第二天早上,我走進辦公室的時候,看見那位日本海軍上將坐在那裏,嘴裏叼著香煙,像平常一樣看了我一眼,卻什麽話也沒說。6個星期之後,天啊,謝天謝地,他被調回東京去了,我的憂慮也就此告終!

    我之所以能撿回這條命,大概就是因為我在那個星期天下午寫出了自己的問題和各種不同的情況,以及每個情況可能產生的後果,然後作出決定。而如果我不那樣做的話,我可能會思想混亂,或猶豫不決,以至於在緊要關頭出錯。如果我沒有那樣做,那我整個星期天的下午都會心急如焚,那天晚上也會睡不著覺。當星期一早晨上班的時候,會帶著滿麵驚慌和愁容,這樣就會引起那位日本海軍上將的疑心,而使他采取行動。

    後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會這樣做,一次又一次的經驗證明了我的這種做法是對的,對我有極大的幫助。我們都是因為不能實現既定的目的而不能控製自己。如果總是局限在一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小圈子裏,就會使精神崩潰、生活窘迫。而一旦很清楚、很確定地做出某種決定,那50%的憂慮都會消失,而另外的憂慮通常也會在我按照決定去做之後消失。

    采取以下4個步驟,通常會消除我們90%的憂慮:

    第一,清楚地寫下我們所擔心的是什麽。

    第二,寫下我們可以怎麽辦以及可能產生的結果。

    第三,決定該怎麽辦。

    第四,馬上按照決定去做。

    威廉·詹姆斯說:“一旦作出決定,當天就要付諸實踐,而且不要理會責任問題,也不要關心後果。”也就是說,你一旦以事實為基礎,並作出了一個小心而謹慎的決定,之後就需要付諸實行,而不是停下來重新考慮,不要遲疑、擔憂,也不要懷疑自己,否則隻會引起其他的懷疑,最終把事情辦砸了。

    我曾問過俄克拉荷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懷特·菲利浦是如何把決心付諸行動的,他回答我說:“我發現,如果在超過某種限度之後,還一直不停思考問題的話,就一定會造成混亂,產生憂慮。當調查和思考過度對我們有害的時候,我們就應該下定決心,付諸行動,不再回頭。”

    現在的格蘭·李克菲已經是亞洲最重要的幾位美國商人之一,他誠懇地告訴我:他的成功應歸功於這種分析憂慮,並敢於正視憂慮的方法。

    那麽,我們何不馬上運用格蘭·李克菲的方法來解決下麵的問題呢?

    第一個問題:我擔憂什麽?

    第二個問題:我能怎麽辦?

    第三個問題:我決定怎麽做?

    第四個問題:我什麽時候開始做?

    如果一個人可以把他所有憂慮的時間都用於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尋找事實的話,那他的憂慮就會在知識的光芒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小結:

    1混亂是產生憂慮的主要原因。在沒有以客觀的態度搜集到所有的事實之前,不要想如何解決問題。

    2一切和我們**相符合的,看來都是真理,其他的都會使我們感到憤怒。

    3亞裏士多德法則:

    第一,清楚地寫下我們所擔心的是什麽。

    第二,寫下我們可以怎麽辦以及可能發生的結果。

    第三,決定該怎麽辦。

    第四,馬上按照決定去做。

    6 在繁忙中遺忘憂慮

    卡耐基成功金言

    1工作——讓你忙著是精神疾病最好的治療劑。

    2我們必須在腦子裏填充一些東西,即使憂慮已經在裏麵,我們也可以把它擠走。

    3要是我們為什麽事情擔心的話,請記住,我們可以把工作當作很好的古老治療法!

    我永遠都忘不了幾年前的一個晚上,我班級中的一個叫馬利安·道格拉斯的學員告訴我們,他的家不止遭受到一次打擊,而是兩次。第一次,他失去了5歲的女兒,他非常珍愛的孩子。他和妻子都以為他們無法承受住這個打擊,可在10個月之後,上帝又賜給了他們另一個小女兒,但更不幸的是,她隻活了5天就死了。

    這接連而來的打擊,幾乎讓他們難以承受。“我承受不了,”馬利安·道格拉斯告訴我,“我睡不著,吃不下,根本無法休息或放鬆。我的精神也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信心全無。”

    最後,他去看了醫生。有一位醫生建議他吃安眠藥,另外一位醫生則建議他去旅行。這兩個方法他都試了,但對他來說都沒有用。他說:“我的身體猶如夾在一把大鐵夾子裏,這把鐵夾子愈夾愈緊,愈夾愈緊。”如果你曾經因為悲哀而感覺麻木的話,那麽你便知道這位父親的感受是什麽樣了。那種悲哀帶給他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不過,感謝上帝,我們還有一個孩子,一個4歲大的兒子,他教會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天下午,我悲傷地呆坐在那裏,他問我:“爸爸,你能給我造一條船嗎?”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實在沒有心情給他造船。事實上,我是根本沒有心情去做任何事情的。但我的兒子是個很會纏人的小家夥,於是,我不得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做。

    造那條玩具船,我大概用了3個小時,造好之後我發現,這3小時是我這段時間以來第一次心情放鬆的時間。這個發現使我從恍惚中驚醒過來,也使我想了許多,這是我幾個月來第一次認真思考。我發現,當你忙著做一些需要計劃或思考的事情時,那就很難再有時間去憂慮了。所以,在造那條船時,我的憂慮全都消失不見了,之後,我便決定讓自己不停地忙著。

    第二天晚上,我把每一個房間看了看,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列出一張單子。有許多小東西,例如書架、窗簾、門鎖、樓梯、漏水的龍頭,等等,都需要修理。讓人驚奇的是,我在兩個星期裏竟然列出了242件要做的事情。

    在過去的兩年裏,我把這些事情幾乎都做完了。此外,我還給我的生活增加了富有啟發性的活動:每個星期都抽出兩個晚上到紐約市參加成人教育班,還參加了小鎮上的一些活動。現在我是校董事會的主席,參加過很多會議,並協助紅十字會和其他的組織機構募捐。我現在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憂慮。

    所以,消除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忙起來,這樣身體中的血液就會開始循環,思想也因此變得敏銳。讓自己一直忙著,這是治療憂慮症的最便宜、最有效的良方。

    查爾斯·柯特林在發明汽車自動點火器的時候,碰到過類似的情形。柯特林先生一直擔任通用汽車公司的副總裁,主管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車研究公司,不久前退休。最初,他窮得隻能租一間堆滿稻草的穀倉做實驗室,全家的生活開銷都要靠他太太教鋼琴賺來的1500美元。後來,他不得不用他的人壽保險做抵押借來500美元。我曾經問他的太太,那段時期她是不是很憂慮?

    “當然,”她回答說,“我擔心得睡不著,可我的丈夫卻一點都不擔心。他整天都沉浸在工作中,根本沒有時間去憂慮。”

    丘吉爾也曾說過“沒有時間去憂慮”,當時戰事緊張,他每天都要工作18個小時。當別人問他是不是對如此沉重的責任感到憂慮時,他說:“我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去憂慮。”

    為什麽“讓自己忙”這麽簡單的事情,就能夠把憂慮從你的腦海中趕出去呢?因為有這樣一個定理:一個人不論多麽聰明,都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想一件以上的事情。

    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假設你現在靠坐在椅子上,閉上雙眼,試著在同一個時間去想自由女神,以及明天早上你打算做什麽。你會發現,腦子隻能輪流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可能同時想兩件事情,對於情感而言,也是如此。例如,我們不可能在充滿熱情地想去做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時,又因為憂慮而拖延下來。一種感覺會把另一種感覺趕出去,就是這個簡單的發現,讓軍方的一些心理治療專家能夠在戰時創造出醫學的奇跡。

    有些人因為在戰場上受到打擊,退伍後開始會為各種事情憂慮,醫生們便采取了“讓他們忙著”的治療方法。除了睡覺時間之外,這些在精神上受到打擊的人每時每刻都讓自己有活動,例如釣魚、打獵、打籃球、打高爾夫球、拍照片、種花、跳舞,等等,根本沒有時間讓他們回想那些可怕的經曆。

    “職業性治療”是近代心理醫生發明的新名詞,也就是拿工作當作治療疾病的藥物。其實,這並不算什麽新方法,古希臘時代的醫生們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方法給人治病了。

    富蘭克林時代,費城教友會的教徒也曾使用過這種方法。

    在1774年的一天,某人在參觀教友會辦的療養院時,看見那些精神病人正忙著紡紗織布,當時的他感到大為震驚。他認為教友會正在剝削那些可憐而不幸的人。後來教友會的人向他解釋說,他們發現隻有讓那些病人忙碌地工作,病情才能真正好轉,因為工作能夠讓他們安定下來。

    隨便哪個心理治療醫生都會告訴你:工作,即不停地忙著,是治療精神病的最好良方。著名詩人亨利·朗費羅先生在他年輕的妻子去世之後,發現了這個道理。

    有一天,亨利·朗費羅先生的太太點燃一枝蠟燭,為了熔化一些封信封的火漆,沒想到讓衣服著火,燒了起來。當朗費羅聽見妻子的叫喊聲,便立即趕過去搶救,但很不幸,她還是因為燒傷而離開了人世。

    朗費羅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忘記這件可怕的事情,幾乎發瘋。幸好他有3個幼小的孩子需要他照料。即使他很傷心,但還是要父兼母職,帶他們出去散步,給他們講故事,和他們一同做遊戲。他把他們父子之間的親情永存在《孩子們的時間》這首詩裏。他還翻譯了但丁的《神曲》。這些工作使他忙得幾乎忘了自己,思想上也重新恢複了平靜。正如班尼遜在他最好的朋友亞瑟·哈蘭死的時候曾說過的那樣:“我一定要讓自己沉浸在工作中,否則我就會在絕望中憂慮苦惱。”

    相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當日常工作使他們忙得團團轉的時候,“沉浸在工作中”大概不會有多大問題。可是下班之後的時間,就是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我們的輕鬆和快樂的時間,憂慮也就會在這時候開始襲擊我們。這時的我們常常會想到各種問題,如:我們的生活有什麽成就、我們有沒有幹好工作、老板今天說的那句話是不是有什麽特別的意思、我們是不是開始禿頭了……

    在不忙的時候,大腦常常會變成一片真空。每一個物理專業的學生都知道“自然界中沒有真空狀態”。例如,打破一個白熾燈泡,空氣立即就會灌進去,充滿了那塊從理論上說來是真空的空間。

    即使我們的大腦空了,也會有其他的東西補充,是什麽東西呢?

    通常是我們的感覺。

    為什麽呢?

    因為憂慮、恐懼、憎恨、嫉妒和羨慕等情緒,這些都是受我們的思想控製的,而往往這些情緒都非常強烈,攆走我們思想中所有的平靜和快樂。

    哥倫比亞師範學院教育係的教授詹姆斯·馬歇爾在這方麵說得很清楚:“憂慮對你傷害最大的時候,不是在你正忙著工作的時候,而是在你幹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後。到了那個時候,你的想象力就會混亂,想到各種荒誕不經的事情,誇大每一個小錯誤。這種情況下,你的思想就像一輛沒有載重的車子,橫衝直撞,把一切都摧毀了,甚至把你自己也撞成碎片。所以,消除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忙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在戰時,我在由紐約到密蘇裏州農莊的路上,在火車的餐車上碰到一位住在芝加哥的家庭主婦和她的先生。他們告訴我,他們是如何發現消除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忙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的。

    他們的兒子在珍珠港事件後的第二天就加入了陸軍部隊。這位太太當時很擔憂她的獨生子,以致她的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她常常想她的兒子在什麽地方,是不是安全,是不是正在打仗,會不會受傷,會不會陣亡,等等。

    我問她後來是怎樣克服憂慮的。

    她回答說:“我讓自己忙著。”她把女傭都辭退了,自己承擔家務,希望能讓自己忙著,可這並不見效。她說:“問題是,我做家務的時候總是機械化的,完全不用思考,所以當我鋪床和洗碟子的時候,還是在擔憂著。我發現我還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才能使我在每一天、每一個小時裏,身心兩方麵都可以忙碌起來,於是我就去了一家大百貨公司當售貨員。”

    “工作之後,我馬上發現自己似乎掉進了一個運動的大旋渦裏:我的四周全是顧客,他們問我價錢、尺碼、顏色等問題。除了手邊工作之外的問題,我根本沒有一秒鍾去想。到了晚上,我也隻是想如何可以讓雙腳休息一下。吃完晚飯之後,我躺在床上,很快就睡著了。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體力再去憂慮。”

    這位太太所做的、所發現的這一點,正如約翰·科伯爾·波斯在《忘記不快的藝術》中所說的:“一種舒適的安全感、一種內在的寧靜、一種因快樂而反應遲鈍的感覺,都能使人在專心工作時精神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