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章:郭嘉很失望
字數:3360 加入書籤
聽了郭嘉之言,秦昭猛一桌而起道:“秦某現在就去斬了亞髙,為民除害!”
潘鳳和黑矛晃著身子也跟著站立起來,齊聲喝道:“痛快!”
“奉孝,不如你跟我們一起去縣衙,好讓百姓知道,是因你之言,愚兄才能鏟除此惡!”秦昭道。
郭嘉雖有些喝大,頭腦卻異常清醒,忙搖頭道:“兄長好意,小弟心領,但奉孝已經五年過家門而不入,思母情切,來日定與義先兄開懷暢飲。”
郭嘉說完,起身一揖而拜後,翩然離去。
潘鳳咂摸著嘴,不滿道:“郭嘉這小子,腦袋挺靈光,就是有點不通人情,不好相與啊!”
秦昭也是喟然長歎:“自古大才之人,必輔以古怪性情,奉孝兄是在責怪我為人莽撞,非是立業之輩啊!”
潘鳳和黑矛交換個眼色,二人搖頭不解。
自古立業者,喜怒不形於色,而工於心計。秦昭剛見到郭嘉不久,就把自己的草莽江湖氣息暴露無遺,隻有誅人計,卻無治國策,郭嘉心中大是失望,話不投機半句多,終於借口離席而去。
平郭縣衙。隨著秦昭猛一拍驚堂木,四名衙差抄起水火棍,惡狠狠地將亞髙壓在棍下。
“犯人亞髙,侮**女、侵吞良田、殺戮百姓,所犯之罪,罄竹難書!犯人亞髙對其罪行供認不諱,依我大漢律,當處以棄市!百姓有厭惡亞髙者,可盡剮其肉,斯須盡服!”
一道紅色的簽令牌,閃爍著死亡的呼嘯,從空中劃過一道紅色弧線,“啪嗒”一聲落於大堂之下!門外百姓山呼“萬歲!”不少人老淚縱橫,心中多年陰霾終見天日了。丁伯和李大姐則在一旁非常資深地向人解釋著“鹿嶺秦昭”的點滴事跡。
亞髙在棍下猶自僥幸大呼:“就算你是平郭縣令,也無權斬我,我,我有…..”
秦昭掏出虎頭玉牌,語氣鏗然:“君上特賜玉牌在此,亞髙魚肉相鄰、品行不端,現罷去孝廉出身,降為布衣,判其棄市,你倒是服是不服?!”
秦昭的話如一記重錘砸在亞髙的心上,臉上最後的僥幸也變成了殺豬似得狂喊:“姐夫------姐夫救我啊!”
平郭縣令趙昌正端坐下首,閉目沉思與秦昭“改善關係”的良策呢,救人?得了吧,自己屁股還嫌沒擦幹淨呢。他娘的,大舅子?愛誰誰!
亞髙公子發出了此生最後的一次嚎叫,為自己卑微而齷齪的生命奏響最後一曲挽歌。大門外,歡聲雷動,百姓久久跪地,高呼秦昭名諱。倒忙得潘鳳和黑矛二人團團轉,按照秦昭的“重要指示”,他倆攙起一位百姓時,就得告訴人家一句:“鹿嶺秦昭在,公平就在!”。潘鳳可不像傻大黑粗的黑矛,他是專門挑長相可人的女孩子去拉,嘴角還流著……
趙昌見秦昭已送走趙府家老,忙恭敬施禮道:“下官不知秦郎身份,前日多有得罪,還望秦……秦兄,大人有大量,寬宥下官。”他自貶身價,言之鑿鑿,也算是很有誠意了。
秦昭淡淡一笑:“縣令大人客氣了,秦某以後想要在平郭施展,還全要仰仗縣令大人呢!”
趙昌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滿臉的疑惑神色。也是,就從堂堂中常侍能親自跑到大牢探視他一介布衣來看,以秦昭的背景,隨便找個都尉官職都不在話下。如今,他說出“在平郭城施展”的話來,趙昌真是滿頭霧水。
“名不正則言不順,”秦昭解釋道:“秦某想憑借自己本領,一刀一槍拚出前程。靠他人,終究靠不住。”
實際上,秦昭的擔憂不無道理。與後世看重業績不同,兩漢時代,出身名望基本決定一切。袁紹手下為什麽謀臣良將無數?劉備為什麽厚著臉皮瞎掰自己出身?董卓為什麽一定要扶植陳留王?無非是宣揚自己名望而已。秦昭在平郭縣名氣再大,也不過是個布衣百姓,就算靠趙忠的關係做了要職,一身汙點也會為千夫所指,更別提以後跟四世三公的袁紹抗衡了。以曹操之父太尉的出身,尚且要憑借怒殺衙內,高豎五色棒立威!三國之冷酷,不在戰場,更在人心,在名望!
趙昌不是糊塗人,他已經看出秦昭的胸襟和膽色,絕非看重區區都尉、將軍之職,也許人家在意的,是自己完全不能想象的未來。這麽一想,趙昌也不再磨嘰,拱手道:“那下官就命秦兄為平郭城什長,可有權擴編十人兵丁,不知可否?”
秦昭爽聲大笑,拱手謝道:“多謝趙縣令提攜,秦某敢不用命。”
趙昌連連擺手,一指旁邊範誼:“範縣丞,明日為秦郎親自挑選兵源。”
範誼唱諾領命。秦昭正待謝過範誼,卻見他眉心緊皺、印堂發黑,隨即掐出口訣略微一算,心中已有計較。秦昭對範誼拱手道:“請恕在下無禮,範縣尉愁眉不展,可是擔憂令郎身體?”
範誼本來兩眼無神,木訥地站立一旁,猛聽這話,竟衝動地一把抓住秦昭:“正是正是,秦兄莫非懂醫術?”
黑矛和潘鳳在一旁嘿嘿大笑:“醫術?俺大哥可是大國手!”
範縣丞“噗通”跪倒,臉上已經滿是淚水:“蒼天有眼,我兒有救矣!小人鬥膽,請秦兄聖手為我兒除去急症,範誼哪怕典賣家當,也要報答先生!”
一旁的趙昌暗暗稱奇,一是秦昭竟能猜出範誼心事,此人本領之大簡直不可思議;二是範誼在自己手下為官多年,從未像今天這般失儀,看來人家秦昭輕輕一句話就戳到他的痛楚。
“通天之象,心知善惡。”通心術,鬼穀門看家絕學。
秦昭瞪了眼黑矛,輕輕扶起範誼:“範縣丞不必客氣,秦某但有效勞之處,必不推卸。”
範誼看著眼前比自己小七八歲的年輕人,響起自己幼年在京師太學開蒙時,教習博士蔡邕的一席感歎:“陰霾當空,必見飛龍在天!”
眼前這位衣著樸素的鄉下後生,真的是改變大漢曆史的“飛龍”嗎?
------------------------------------------------------------------------
今日第二更,還有一更比較晚,要衝榜,各位見諒,嗬嗬。